原创:马石头

嫉妒是人性的弱点,自己很难发现,所以很难克服。这种心理状态的丑陋之处就在于,它往往是针对熟人的。罗素有一句名言:“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他肯定会妒忌比自己多讨了几块钱的那个乞丐。”有些人的嫉妒心理特别强,总是见不得熟人比自己过得好。

生活中,人有嫉妒之心并不奇怪,但却不是一件小事。其危害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背地里说别人坏话,对那些比自己强的人伺机挖苦讽刺;二是只要发现有人比自己强,就表示不服气,就给人家使绊子、设障碍;三是对那些比自己强的人,恨得咬牙切齿,不惜昧着良心告黑状、诬陷好人、破坏民族团结,最后完全丧失了信仰。嫉妒的危害性之严重,破坏力之巨大,应该排在人性弱点的第一位。

真主说:“太可悲了——他们出卖自身。他们因真主把他的恩惠赐给他所意欲的仆人而心怀嫉妒,不信真主所降示的经典。因此,他们带着真主的恼怒而返回。隐昧者将遭受凌辱的刑罚。”(2:90)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善妒(是人性最丑陋的弱点)(1)

嫉妒俗称“红眼病”,往往越没有本事的人,越容易染上这个毛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深度嫉妒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初期由于攀比后的失望带来压力感,使得说话做事失去理智;中期则由羞愧发展到屈辱心理,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后期则由不服不满发展到怨恨憎恨,然后不计后果地发泄与报复。

虽然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状态,但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其迹象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往往别人天生的容貌、身材、家庭情况、发展机遇、以及聪明才智等,都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至于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社会知名度等,就更不用说了,都很容易成为被人嫉妒。

心理学认为:嫉妒心理是一个人在与别人比较之后,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从而产生出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心理状况,然后产生出一种愤怒的情绪。当然,如果认为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也不够准确。

道理很简单,情绪是一个人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综合起来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状态。很多人嫉妒别人,只是由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后才开始的。其实他早就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只是他以为周围其他人不知道。当别人的优点在一定的范围内展示出来后,他感觉自己的短处暴露了,这才会气急败坏,怒不可遏。

嫉妒心理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一个嫉妒别人的人,当他发现别人比自己强,自身的优越感、竞争力等相形见绌,但又没有其他办法来快速提升以弥补,只能埋怨或愤恨。而这种埋怨和愤恨,除了暴露自己的气量狭小外,再没有任何作用。

今天,我们在手机上看今日头条或其他电子媒体,发现只要有人发表书法或绘画等美术作品,下面的评论区里就会出现骂声一片。有些甚至不是评论作品的好坏,而是直接针对作者搞人身攻击。明眼人完全能看出来,这些基本上是嫉妒心理在作怪。

事实上,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大多数怨恨情绪,都是嫉妒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次是某些偏见或误解以及争强好胜的欲望等。嫉妒心理是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嫉妒心理是非理性的,所以,人一旦起了嫉妒之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更不要说评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了。所以,很多悲剧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

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长着绿眼睛的妖魔!”是的,嫉妒别人的人是可恨的,他们的内心容不了别人有快乐的事,也容不下别人比自己更优秀、更幸福。一旦发现,就会制造流言蜚语进行中伤,或其他难以想象的手段去搞破坏。破坏别人的声誉,毁坏别人的幸福,有些行为非常卑鄙。

嫉妒别人的人也挺可怜的,他们自卑、阴暗,所以享受不到阳光和美好,体会不了人生的乐趣,每天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有时,我们对那些嫉妒别人的人倒有些“同情”,他们是那么可悲,见不得别人好,用别人的幸福折磨自己,最后赔上了自己的健康,各种疾病缠身,而且无药可治。

由于嫉妒是一种极其负面的东西,不仅会导致人格扭曲、人性泯灭,还会引发许多重大的灾难事故。所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对此都有深入的研究。有些学者从基于增进人们幸福指数的角度,对嫉妒的危害性及个人心理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让我们对嫉妒这一人类的通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嫉妒是人的天性,它可以很快变成一种邪恶并导致不幸和痛苦。我们应当把它当作幸福生活的大敌,像制止任何恶念一样,熄灭这个中烧的妒火。”

叔本华的意思是,如果有人患上了嫉妒这种病,实际上就会不可避免地嫉妒优于自己的人,这一点太可怕了。这也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假如你看见自己的熟人升迁或得奖心里不舒服,那就要赶紧把“中烧的妒火”压制住,因为它是恶念,是幸福生活的大敌。嫉妒不仅使自己跟别人过不去,也使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看不见的自我折磨。

由于嫉妒往往会转变成一种很严重的伤害,所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这便有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以及“枪打出头鸟”等名言。所以叔本华说:“如果我们遭到别人的嫉妒,应当记住:没有哪一种仇恨像由嫉妒引起的仇恨那样难以和解。因此,我们应该小心谨慎,避免遭人忌恨。”

其实,叔本华所讲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嫉妒是人的天性,有些人今天自己被别人嫉妒,明天自己又嫉妒别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因为谁也不愿甘居人后。为了避免遭人嫉妒,现在聪明一些的有钱人都装穷,谨慎一些的能人或学者都装傻。其实也是为了避免被人嫉妒而采取的“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嫉妒给一个民族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愚昧。

如果有人说嫉妒也有益处,可能是基于这两点:一是嫉妒可以促进动物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增强群体的繁殖能力,比如雄狮对自己领地的保护,在嫉妒心理的作用下驱赶其它雄性,从而保证自己的交配权。这种情况在人类中也有所体现,比如热恋中的一方,不愿意看到另一方与别的异性有交往等,这也有利于维护恋人关系。

第二是可以促进平等分配生活物资。因为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嫉妒心,所以就不敢出现不平等的行为。但是,前者是动物的本能,而人是有理智的,人伦礼仪不能靠嫉妒来维持。后者是由于古代生产力落后,只有靠简单的分配方式才能维持集体的生存,而这种方式早已被现代社会更先进的制度代替了。

其实,如果非要给嫉妒找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因此而发现一个人的关注点。因为一个人的嫉妒心在哪里,也就意味着他的自卑感和自尊心在哪里,进而意味着他所追求的目标在哪里。所以,只要能将其正确引导,引发自身奋进的潜力,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就会把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变成有益的,但这个度却很难把握。

大多数情况下,嫉妒心理产生的时候,嫉妒者是无知的。那时,他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情绪、名誉、利益、自尊等,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当他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痛苦感。为了缩短和消除这种感觉,他会不由自主地采取非理性的手段来解决。

当一个人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时,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自私心理,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尊心,会转化成嫉妒心理。所以,只有当我们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围栏,才能预防嫉妒心理的发生,这是釜底抽薪的办法,从根本上可以挖掉嫉妒心理生产的基础。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人一旦与私心决裂,事事出于公心,那么,就不会嫉妒任何人了。

大家都知道,易卜劣斯(恶魔)是人类的公敌,其实刚开始它也不是这样的。在真主造化人类之前,与众天使“商议”的时候,它就在“现场”,可见它当时的品级并不低。但后来只因一件事情,使它彻底失去了“伊玛尼”,变成了永久的恶魔。而这件事的起因就是嫉妒。

在古热阿乃天经的第二章中,真主是这样说的:“当时你的主对天使说:我将在大地上设置代治者(人类)。它们说:难道你要在世上造化为非作歹的和流血者吗?而我们赞你清净,赞你高洁。他(真主)说:我确实知道你们所不知道的。”(2:30)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天使们对人类的属性认识得不够全面,所以真主回答:“我确实知道你们所不知道的”,这句话的意思是,真主知道造人的奥秘,其益处大于害处。比如将要在人类中派遣先知和使者,人类中还会出现虔信的信士、烈士、清廉之士、以及品学兼优的学者等,这些都是天使所不知道的。

真主和天使的对话是在造化人类之前,后来真主在大地上创造了人祖阿丹,真主说:“当时,我对众天使说:你们向阿丹行礼!它们就行礼了。但伊卜厉斯却不肯,它傲慢地拒绝了,变成了隐昧者。(2:34)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善妒(是人性最丑陋的弱点)(2)

经文中的“行礼”,原词的意思是“叩头”,是当时的一种庆贺仪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鞠躬礼。每次读这段经文,我们都会感受到,当时伊卜厉斯看到人类获得如此殊荣,心中燃起的嫉妒之火是多么强烈!这在后来的经文中也提到了。真主说:“当我命令你行礼时,是什么阻止了你行礼呢?”伊卜厉斯说:“我比他优越,你用火造化了我,而你却用泥造化了他。”(7:12)

就这一句“我比他优越”,信息量非常大。正是这句充满嫉妒味的话触犯了真主的法度,遭到真主的抛弃,由天使之品沦为永久的魔鬼。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早的“嫉妒”了。所以,现在只要有人对别人起了嫉妒之心,后面很可能就会出现恶魔行为。

在伊卜厉斯看来,自己作为一个优越的被造者,怎么会向一个不如自己的被造物行礼呢?这就像我们现在某些中央美院毕业的学院派画家,拒绝向民间业余画家点赞一样。只要他看见民间画家的作品,总会流露出鄙视的表情,开口便是“太俗气”“不入流”等,甚至狂妄到“我怎么能看那些东西,它会污染我的眼睛”等。

事实上,艺术水平有高低之分,但没有绝对的优劣之标准。在他们眼里那些粗糙的“农民画”,俗不可耐的“年画”,以及民间的剪纸等其他艺术作品,同样也会走进人民大会堂,甚至走出国门,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就像农民歌手同样会登上央视大舞台一样。所以我经常说,我们看别人的字画若发现有缺点,可以指出那一笔写得不好,那一部分画得不好,这样作者可以改正,当然会对你心存感激之情。

当然,你也可以保持沉默,就当什么也没有看见。你走你的阳关道,他过他的独木桥。但如果对别人的作品肆意贬低,口吐“污染眼睛”“糟蹋纸张”等侮辱性的词汇,那对方将会怎么想?换做任何一个人,恐怕也难以接受吧。这种近乎骂街的语言,只能召人愤恨,给自己种恶和树敌。他所谓的“高雅”和“低俗”,其实是他自己制定的“标准”,他可以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但绝不该成为贬低别人的理由。

今天我们学习伊卜厉斯拒绝向人祖先行礼这件事,应该对自己平时的言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类似嫉妒心理状态下的言行,只要发生一次,足以使自己坠入万劫不复之地,再也无法挽回。伊卜厉斯认为自己比阿丹优越,它来自火,阿丹来自泥。它以“出身”来判定“尊卑”,而没有以精神价值去判断,最终误入歧途,掉进罪恶的深渊,永无翻身的机会,值得我们警醒。

由于嫉妒之火烧毁了伊卜厉斯的理智,使它疏忽了阿丹的身后是伟大的造物主,阿丹是真主的作品,赞美作品就等于赞美作者。向阿丹叩头其实就是在向真主叩头,阿丹只不过是个朝向而已,和我们现在朝向麦加天房礼拜是一个道理。它忽视了阿丹是真主亲自创造,并给他注入了来自真主的灵魂的这个重要环节。

由此可见,伊卜厉斯所犯的错误,在当代人的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影子。男人们比出身、比学历、比官位,女人们比相貌、比孩子、比老公等。这一路比下来,凡是不如自己的人,统统看不起;凡是比自己强的人,一律不服气。一定要自己是最高雅的、最高级的、最高尚的、最高贵的、最权威的,别人一定要低俗、低端、低贱等,否则就会气急败坏,口不择言,什么话歹毒说什么。

伊卜厉斯嫉妒阿丹的尊贵,被谴责后又绝望于真主的慈悯,给自己又添了一项罪责,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嫉妒心理。正如伊卜厉斯所辩解的,火比泥尊贵,它认为自己比阿丹“尊贵”。可它哪里知道,泥土的特点是稳重、包容、低调、谦卑、可靠等。地球上的一切动植物,无不是在泥土中成长、繁殖和走向成熟的。

而火的特点是燃烧、夸大,惊艳,刺激,张扬、毁灭、饥渴、攀高和傲慢等。因此,伊卜厉斯认为自己是“高贵”的,其实是陷入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误区,是被嫉妒心理严重误导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也是今天所有嫉妒别人者的共性。它们总是把自己想得太好,把别人想得太坏,完全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真主在古热阿乃天经中将这一历史事件详细地告诉我们,就是要引起我们对嫉妒之危害的严重性有个足够的认识,避免重蹈伊卜厉斯的覆辙。要让我们知道,嫉妒是恶魔的行为,而恶魔只会教人作恶。许多人在别人的优秀没有显示出来之前,如天使般的存在。当别人的成绩、能力、优秀等显露出来之后,他那恶魔的面目也就暴露出来了。

其实,那些嫉妒别人的人,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信仰,忘记任何人的优秀,都是来自于伟大的真主,并非他个人的本事。任何人风光的背后,都是真主对他的特殊恩典,其中必然有我们想不到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嫉妒任何人,就是等于不满真主的前定,是对真主施恩于其他仆人表示不满,这些都是滔天大罪,这在我们的身上丝毫不能出现。

所以,真主反复告诫我们,要谨防恶魔的诱惑,谨防生嫉妒之心。真主说:“信仰的人们啊!你们不要跟随魔鬼的脚步,谁追随魔鬼的脚步,它就会命谁做下流与邪恶的事情。如果不是真主对你们的恩典和仁慈,你们中任何人永远不得干净。真主确实净化他所喜爱的人。真主是全听的、全知的。”(24:21)

古热阿乃天经第十二章名为“优素福章”。在这一章里,真主用很大的篇幅讲述了先知优素福的故事,称其为“最美的故事”。故事中讲到优素福的出身和家庭、童年、他父亲对他的疼爱,以及他的弟兄们对他的嫉妒和迫害等。由于父亲对他的偏爱,导致他的弟兄们对他起了嫉妒之心,设计陷害他。

有一天,优素福的弟兄们带他出去玩耍。当他们把他带到荒郊野外后,合谋把他投在井中,然后用小动物的血染 了他的衣服,带回去给他的父亲说:“优素福被狼吃掉了”。幸好他被过路的商队救了上来,然后,那个超级英俊的优素福,被过路的商队用“不多的几个钱”卖给了埃及王。

而埃及王后见优素福长得英俊貌美,就主动勾引他。在遭到优素福的断然拒绝后,她恼羞成怒,倒打一耙,诬蔑优素福调戏自己。埃及王不辨是非,把他打入监狱中。此事传开后,当地的妇女们嘲笑王后:“贵为王后,却勾引仆人。”

王后听到这些传言后,把那些女人们请来设宴招待,席间给每人发了一把小刀,让她们削苹果。这时,让优素福出来见她们,结果,这些女人都被优素福的美貌所吸引,以致于用刀割伤了手都毫无察觉。她们说:“哎呀!这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这是一位高洁的天使。”

王后说:“这就是你们为他而责备我的那个男人。不错,确实是我勾引了他,但他却洁身自好。”想必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每当我们听这个故事的时候,重点都放在热闹的情节上,再深入一点,也就是优素福的英俊潇洒,帅气逼人,却疏忽了故事的教化意义。真主通过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时刻提防伴随恩典而来的嫉妒之伤害。

正如昨天美貌给优素福带来了牢狱之灾,今天的高官位不也把很多人送进了监狱吗?由此可见,官大未必是福;钱多未必是福;美貌未必是福。一旦引起他人的嫉妒,不是遭遇“落井下石”,就是遭受“牢狱之灾”,甚至性命难保。

今天的女人,就怕别人说自己不漂亮,每天用在打扮上的时间和精力,比学习和工作还要多。甚至连“胖”这个字都成了忌讳。就在前几天,8月14日,有对情侣在逛街时女子提出吃冰激凌,男子随口说了一句“你这么胖,吃什么冰激凌。”结果这个女子冲进旁边的两元店,拿起一把剪刀向男子胸口捅去,男子当场死亡。

昨晚看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震惊。漂亮真有那么重要吗?漂亮的脸蛋是给别人看的,唯有智慧的头脑才是给自己用的。人一旦失去理智成为罪犯,漂亮又有什么用?有多少女人,就是被自己的“漂亮”耽误了。这让我想起一句名言,往往当一个女人背地里说另一个女人是“狐狸精”时,一定是她没有人家长得漂亮。

因为招人嫉妒是自取其辱,所以古代的女人们出门见外男人要遮面,信仰虔诚的穆思临妇女出门要戴头巾。女人的美丽是给自己丈夫看的,如果给别人看,除了招灾惹祸,再无任何好处。所以古人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美无言,这都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漂亮女人,处处谨言慎行,很少出人头地,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容貌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危害。

嫉妒是人的本性,而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所以,并不是说我们不嫉妒别人,别人就不嫉妒我们了。面对别人的嫉妒,我们该怎么办?首先我们应该反躬自问:是我们的高调无意中伤害了别人,还是自己的行为刺激了别人脆弱的神经?通过理性的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然后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既不要一味地抱怨,也不要庸人自扰。

前段时间,我侥幸获得《今日头条》封面新闻排名第二的殊荣,高兴之余,匆忙把这个消息分享到好朋友的群里,立马就有人指出:“老总,还在为排名(功名)所累啊!”看到这样的回复,我当时一愣,随后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这不过是好朋友的一句玩笑话。但细细回味,倒也说出了很多人的真实想法。

那天下午我在青海讲完课就一直在反思这件事,发现自己上午真不该乱“分享”。我当时只想到了我们这类文章(教门相关的),能得到大众媒体的认可,是本民族文化界的一件喜事,却忽略了自己是作者,是既得利益者,因为消息中有“万元奖金”等刺眼的信息。这种“名利双收”的好事,让熟人怎么能忍受得了?

其实,我们从别人的嫉妒中也会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只要我们认真冷静地思考,那些风言风语是怎么起来的?人家说得对不对?这时就会发现,有些话确实是忠言逆耳,说到了自己的痛处了,这要比和颜悦色的批评更一针见血,更击中要害。这样以来,自己便不会骄傲自满,而是“夹着尾巴”做人。

即使听到完全没有根据的风言风语,也大可不必为此而生气,不妨引以为戒,作为自勉和鞭策也好。求主慈悯,如果下个月有幸再次获奖,我一定会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实在忍不住,就在咱们这个群里分享一下,再也不会乱跑到隔壁群里嘚瑟去了。(一笑)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善妒(是人性最丑陋的弱点)(3)

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自以为是,好大喜功,有一点好事就迫不及待地给周围熟人炫耀,其实越是熟人越最不愿意听此类消息。尤其是同行,你不获奖大家都是朋友,你若获奖,那就等于“打了别人一顿”。要知道,天底下没有人会嫉妒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凡是可嫉妒的,都是知根知底的熟人。经常写作的人都知道,转发或赞赏自己文章的,没有几个是家乡的亲朋。

如果好端端的别人不理你了,或者别人无缘无故地疏远你,说话带刺,八成是在嫉妒你。这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反省,检讨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近期有没有什么高调行为等。其次要确立自信,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脚正不怕鞋子歪”。只要自己并无私心,所作所为是正大光明的,就不会被别人的嫉妒扰乱思绪。只有自信不足,心存疑虑,才会庸人自扰,自乱阵脚。

除非你本来就不优秀,否则,不要指望摆脱别人的嫉妒。所以,胸襟要宽一些,气量要大一些,不要斤斤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语。有人说你贪名图利,低下头来痛痛快快地“承认”,承认自己就这点出息,那又能怎么样?不犯法吧?让别人在言语上占点便宜,心理平衡一下,也好啊!反过来说,倒也证明了自己有进取心。

任何人都是真主造化的,任何人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来自真主的恩赐。所以,不要嫉妒任何人。但如果遇到别人嫉妒自己,也不要生气,更不要急着“回击”,如果能保持坦诚的态度与之面对,即使他再怎么嫉妒你,也会慢慢归于平静。因为周围的人都了解你是什么人,那些与事实不符的言论自然就慢慢地消失了。

当然,你应该懂得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真主的默助分不开,如果获得“好事”,应该在第一时间真诚地知感真主。同时也要明白,这成绩与别人的帮助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如果在获得荣誉后,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那不招来别人的嫉妒才怪。

嫉妒心与虚荣心一样,都是愚昧无知的表现。但由于虚荣心和愚昧都只会出现在底层民众之中,而嫉妒却会出现在任何一个阶层中,所以,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嫉妒是第一大危害。因为心怀嫉妒的人没有大局观念,不懂得社会要发展,民族要富强,人人都要有进步的道理。所以,他们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强,这当然是最愚蠢的。

发现别人比自己强,正确地做法是赶紧向人家学习。就如某位名人所说的,“碰到钉子了,向钉子学习,问题不就解决了嘛!”所以抗战期间,有将军对士兵讲,我们打不过日本人,为什么不向日本人学习呢?今天,我们应该向所有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当然也要向对手学习,这样才能战胜对手。而嫉妒,除了用别人的优点来惩罚自己外,再没有一点用处。

嫉妒心与傲慢自大一样,都是信仰薄弱的表现。因为他不懂得真主给每个人赐予的特长不一样。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在另外一方面自己也有别人无法企及的才能。所以要全面地认识自己,既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只有不断发掘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更加优秀。

今天,我们既不要嫉妒别人,也要防止别人嫉妒自己。尤其在取得某些成绩后,要低调谦卑,不要去刺激周围的人。俗话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疾。动物都知道掩饰自己的锋芒,避免召来同类的眼红,引来无谓的争斗,我们作为有信仰、有智慧的人,更应该藏巧、藏才、藏福,千万不要给周围的熟人显摆炫耀。

因为人性是脆弱的,经不起考验。今天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有竞争就会有排名先后。今天别人超过了我们,明天也许我们会超过别人,理性地看待超越与被超越的事实,互相尊重,互相欣赏,良性竞争,共同成长,这对祖国建设、民族发展、个人进步都有好处。

总之,当我们拥有了正确的信仰,正确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就能摆脱私心杂念,就会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更不会嫉妒任何人。当我们忠于自己的信仰,认真对待自己的事业,就不会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无聊的嫉妒上,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空耗之中,然后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文/马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