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即到说“冬节”,“冬节”其实就是冬至的俗称。因为,冬至日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曾经是一个奉行祭祀的节日,也叫冬至节或者直呼为“冬节”。不过“冬节”好像早已经成为了过去的历史性词汇,在汉语通语中消亡了。根据有关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考证,“冬节”的说法,主要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历史文献中,而从北朝开始,相关的历史文献便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冬至的说法。冬至过节的做法,也在历史的进程中陆续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给遗忘了。

农村俗语今日寒露(农谚冬节夜最长)(1)

在民间描述冬至也就是“冬节”的农谚俗语中,有一句农谚说得是,“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在冬至节气不久就要到来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句直呼着“冬节”的谚语是啥意思?为什么我国古人要说,在“冬节夜最长”的时候“到天光”难得呢?

说起来,“冬节夜最长”相对是比较容易被理解的。有说法是,我国古代冬至过节的做法始于汉朝,盛行于唐宋时期。在周朝的时候,按照当时采用的周历法是以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日为岁首的。直到汉武帝上位当朝执政时,也才通过采用夏历把正月和冬至分开。而根据太阳的运转规律,每逢冬至日来临的时候,太阳光直射的位置都会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南端,也就是南半球的南回归线附近。也是因此,太阳在每年的冬至日对我们所处的北半球的照射角度是最为倾斜的,这也是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所以会在冬至日感受到最短白天和最长夜晚的直接原因。

农村俗语今日寒露(农谚冬节夜最长)(2)

而具体说到“难得到天光”是什么意思?很可能就会让不少人产生疑惑或不解。有关“天光”的说法,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流行。2018年12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在其发布的《广东话百科:你知道“天光”是什么时候吗?》的相关报道中,曾经对“天光”做出过专门的解释,认为:在粤语中,“天光”意为“天亮”的意思。不过,即便是照这样理解“天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因此从字面上直白地将“难得到天光”解释为“难得到天亮”,其实也并没有搞清楚其中的“为什么”。

而要从根本上弄清楚为什么古人会在“冬节夜最长”的时候表示“难得到天光”?我们就必须将“冬节”也就是冬至节气的特点与相应的农事耕作以及冬至“昼宵夜长”对我们每个人所形成的生活影响,联系起来一同考虑。

农村俗语今日寒露(农谚冬节夜最长)(3)

“冬节”从天文学上说,是我们北半球冬季开始的日子,天冷是主旋律。从人体养生的角度考虑,在冬至节气里,是比较适合早睡晚起的。而在我国民间也普遍有“睡不醒的冬仨月”与“春眠不觉晓”进行着遥相呼应。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在冬季和早春气温相对较低的自然情况下,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寒冷的刺激,使自身内部的血管产生剧烈收缩,也会使血液的粘稠度因此增高,并使自身机体的新陈代谢受到相应抑制。再加上夜长昼短和日照的时间减少,人体内的生物钟也便在外界低温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促使身体内部增加与睡眠有关的激素分泌,变得嗜睡和容易困倦。自然和生命规律如此,没人能够违背。

农村俗语今日寒露(农谚冬节夜最长)(4)

在过去社会工业并不发达的时候,我国正常的农业生产实践更多的是在春夏秋三季里开展,农村里的农民也是在春夏秋三季所要从事的农活更多,只有到了冬季人们也才更容易获得得闲“猫冬”的机会。“冬节”“猫冬”,也才让人难得有了一觉睡到大天亮的享受和机遇。我想,这应该就是“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所要表达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