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和"亡"两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都可以理解为“死亡”,就是生命终止。但是我们知道,汉字早最初创造的时候,每个字都有它的本意,然后随着文化发展和人们的交流,这些字又延伸出了其他的意思,那么,死和亡,原本是什么意思,后来又延伸出了哪些意思呢?

死和亡是反义词,死和亡(1)

甲骨文中就有“死”字,本意和今天一样,都是生命终止的意思,我们看看死字字形的变化:

死和亡是反义词,死和亡(2)

你看,死字的字形从甲骨文到小篆,变化其实不大,秦汉时期开始逐渐变成了我们现在写的这个“死”字。

死其实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第2个)可以很明显看出,左边是一具残骨(歺代表尸骨),右边是一个躬身参拜的人,人死了当然要祭拜嘛,所以甲骨文的死字从人从歺,会意。《说文解字》:

“死,澌也,人所离也。从歺从人。凡死之属皆从死。”

词性上,死是一个动词,生命走到了尽头。

死和亡是反义词,死和亡(3)

后来死的含义有了更多的延伸,有穷尽之意,唐朝常建诗《吊王将军墓》“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有拼命之意,如死战到底;有固守不放之意,如死守某座城;有熄灭之意,陆游诗《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也可做形容词,说天色暗沉,可用死灰色;也可形容不灵活,如死板;此路不通可以说是死胡同。

作副词讲,有十分、急切的意思,如死要面子活受罪。

作名词,可指尸体、死刑、死罪等。

死和亡是反义词,死和亡(4)

亡是个多音字,读wáng时,有逃跑之意,也有死亡之意;读wú时,有没有的意思,同样我们先看字形的演变:

死和亡是反义词,死和亡(5)

亡是个指事字,就说当某个字不方便具象化的时候,就用抽象的方式来代表,亡的本义是锋芒,最开始锋芒的芒就写作亡,所以你看亡最初的字形,那一个弧笔,是不是有点锋芒毕露的样子?

但是很快“锋芒”这层意思就几乎不被使用了,反而假借的“逃跑、逃亡”成了亡字最常用的意思,如成语亡羊补牢,这里亡羊就指羊逃跑了,后来又引申出了“灭亡”之意,便有了亡国之君。

作死讲也有,比如阵亡,多数意思是说临阵逃跑,但也有战死的意思。慢慢的亡就有了和死相同的意思,当然也有说死之久谓亡。

以上都是读作wáng时的意思,那么读作wú又怎么解呢?

死和亡是反义词,死和亡(6)

首先,指没有,《汉书》有“自苦亡人之地”,意思是某地自古就是无人区,同时也通“无”,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最熟小儿亡赖”,就是说小儿子憨态可掬的样子。

死和亡是反义词,死和亡(7)

死亡

死和亡的本义、假借义、现今的用法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想起一个有趣的事,小时候刚刚学“陈胜吴广起义”课文时,其中有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老师还没教我先预习,那时候还不知道亡和死的含义,认为都是死亡之意,于是我自己的翻译是:

今天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与其等死,还不如把秦国灭了。

现在想来,也真是可爱。

死和亡是反义词,死和亡(8)


死和亡是反义词,死和亡(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