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高考落下帷幕,广大考生紧绷的心也会瞬间放下。十二年寒窗之苦,也会在高考落下帷幕的那一刻,尽情释放,散发成狂欢、放松甚至放纵。接下来,只要等待考分的公布。即便等待考分的日子也很难熬,但比起复习迎考,还是要轻松许多。因为,在多数考生心里,一切都已定局,只有静心等待。就算填报志愿很难,也难不过高考。

于是,从放下试卷的那一刻起,绝大多数考生就进入到人生转折的“空档期”,特别是知道被录取在哪所学校后,就更是完全可以放松下来,成为真正的“空档期”。殊不知,如何利用好“空档期”,对考生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这个“空档期”,就像飞机的跑道,能不能顺利起飞,起飞前的跑道滑行很重要。如果滑行不好,还真的不能起飞。如果想不滑行就起飞,即便能够,也很危险。

先去报到还是学校先发档案(考生当如何利用好报到之前的)(1)

事实上,对多数考生来说,高考结束到报到的这段时间,需要做的事并不少。休整、交流、准备、思考、策划等,很多工作、很多任务、很多问题,都要在“空档期”完成和决定,都要给自己的人生做一番新的描述。要知道,高考前的所有行为、所有付出、所有辛劳,都是为今后服务的,如果不能利用好“空档期”的机会,好好地谋划一下,对今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别的不说,单就填报志愿一项,就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太多的目标需要制定。

高考与报到之间的“空档期”,绝不是狂欢和吃喝、交流与玩耍,把握好“空档期”机会,非常重要,掌握好“空档期”尺度,也很重要。可以让紧绷的心松弛一下,但绝不能让其成为脱缰的野马。一旦成为脱缰的野马,要想收回,难度将相当大。现实生活中,由于“空档期”太过放松放纵,有的人到了学校后,很长时间都难以将心收回,有的甚至因为过度松弛,最后导致十二年寒窗付东流。譬如深陷游戏泥潭、只知吃喝玩乐等。

先去报到还是学校先发档案(考生当如何利用好报到之前的)(2)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单就安排本身来说,多数考生在“空档期”的生活安排、学习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没有过度的玩耍和狂欢,也没有过度的放松甚至放纵。但是,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又似乎远远不够——没有能够好好地谋划未来,没有很好地思考分析一些问题。更多的还是默默等待分数公布、等待志愿填报、等待报到的那一刻。这一切,都没错,却没有利用好“空档期”。“空档期”的休整,不只是放松心情,还有思想的休整、思路的休整,有人生转折期的各种谋划与思考。至少,应当思考如何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型,如何把“我必须学”转变成“我需要学”,如何从为了“考分学”转向为了“兴趣学”。

作为一名考生,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爱好什么,不知道想要什么,那么,填报志愿会比较盲目,就会一味地看学校,而不看专业,一味地顺从父母的心愿,而不听从自己的兴趣,最终,会让自己进入高校以后,感到十分迷茫,学习的劲头难以真正确立。恰恰是,“空档期”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善于把握人生者,一定会在“空档期”很好地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分析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先去报到还是学校先发档案(考生当如何利用好报到之前的)(3)

有一点,特别需要提醒广大考生,为什么填报志愿很重要,为什么听从自己的内心很重要,为什么兴趣很重要。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工作单位在招聘录用人员过程中,十分关注应聘者的“第一学历”。在他们看来,只有“第一学历”才是代表应聘者内心的,也是学得最扎实的。后面的研究生、博士生等,更多的都是为了择业需要而“拼”出来的,而未必是遵从内心的。尤其是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分属三个专业、三个学校的人,更无法让人知道他们到底喜欢什么。如果应聘者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喜欢、想要什么,又怎么可能对某项工作有兴趣呢?没有兴趣,又怎么能够把工作干得很出色呢?

所以,在“空档期”好好思考和分析一下,遵从一下自己的内心,找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面,从而在填报志愿时,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在此基础上,找一所相当的学校,那么,今后的学习之路,会更加顺畅,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也会更好,更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尤其是今后工作岗位的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