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宝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其中“正册”第一写着两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前一句写的是薛宝钗,借用“乐羊子妻”的典故,后一句写的是林黛玉,用的就是这个典故,原文如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二则谢道韫的人物特点(读世说新语赏魏晋风骨)(1)

谢道韫泳雪图

翻译过来就是,一天,下雪了,很冷,太傅谢安将家人聚在一起,和儿女们讲解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这纷纷白雪用什么形容呢?”侄儿胡儿说:“差不多像撒把盐在空中吧。”侄女说:“就好比被风起的柳絮。”谢安大笑。这位侄女就是谢安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这篇小短文被选入初中课本时,定题为《咏雪》,更恰当,因为小文就是围绕“咏雪”叙述的。曹公说“咏絮”是特指谢道韫咏雪,借措女子高才。

从第一句我们可以领略东晋谢家的家风,下雪了,太傅难得无事,便将家人们召集在一起,进行个家庭小聚会,而聚会也不像一般人家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而是典型的雅聚——“与儿女讲论文义”,注意是有讲有论,不是太傅一人高谈阔论,而是在互相讨论、切磋,可以想见气氛和美,其乐融融。大家族的“天伦之乐”确实是小人家无法比的,谈笑间都是教育,不得不服,真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更可贵的是,人家的女子也能参与这样的雅聚,可见在接受教育这件事上,谢家做到了男女平等。这样,谢道韫的才华才凸显出来。

世说新语二则谢道韫的人物特点(读世说新语赏魏晋风骨)(2)

谢道韫画像

当叔父看见雪越下越大,兴致勃发问,用什么来比拟眼前这大雪纷飞的景象呢?侄儿也非常兴奋,想在众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便迫不及待地说:“撒盐空中差可拟。”答得挺快,可见思维敏捷,但这诗句真不怎样,首先盐与雪只是颜色上相同,形态上一坚硬一松软、一硬郎一飘逸,实在没什么相似处,而且做作、不自然,谁会向空中撒盐呢?又得撒多少盐才有漫天覆地的效果?更谈不上意境了。所以太傅没有任何表现。侄女觉得哥哥的比喻不形象,因此率直地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我看呢,更像柳絮被风吹起——柳絮与雪花,无论从颜色、形态上都很相似,更妙的是风吹柳絮将大雪纷飞、满天起舞、轻盈灵动的动态生动地比拟了出来,而且以春景拟冬景,自然恰当,又暗含对春天的向往,情感积极向上、满含喜气。太傅很欣赏这句诗,所以“大笑”,对侄女满是欣赏。

最后一句方点明女子的身份,原来她就是谢道韫,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行文亦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之妙。

谢道韫之才,我不多言,与汉代班昭、蔡琰齐名,留给后世的作品有《泰山吟》《论语赞》等。我想说强调的是,任何人的成才都是有原因的,这三位才女的个人天赋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她们从小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诗书礼仪的熏陶下成长,班昭是班彪之女班固的妹妹,蔡琰是蔡邕之女,谢、班、蔡三家都是魏晋时期的士族,有良好的家风。可见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世说新语二则谢道韫的人物特点(读世说新语赏魏晋风骨)(3)

王凝之画像

谢道韫有才,也恃才有傲气,嫁于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后,觉得王凝之的才能与自己想像的有差距,便在太傅跟前发牢骚:“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千古妻子都一样,都嫌丈夫没出息。这里谢道韫还在夸赞谢玄(遏是玄的小名),下一刻也指教谢玄说:“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即“你怎么一点都不上进?是只顾俗务杂事,还是天资有限?”这真是姐姐的姿态、姐姐的气势。

这样的记述,让《世说新语》更有生活气息,读来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