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gdp增速排名(GDP六年翻倍人口回流)(1)

在竞争激烈的新兴产业争夺战中

四线城市同样有适合自己的机遇

最近,坐拥万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宁德时代,再度投资四川宜宾。

宁德时代发布的公告称,拟投资不超过240亿元建设动力电池宜宾制造基地七至十期项目。

这已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在宜宾投资了。从2019年12月开始,宁德时代在宜宾项目(以下简称“四川时代”)总投资超560亿元。

宜宾,一座地处西部的四线城市,为何能获得新兴技术公司宁德时代源源不断的投资?

事实上,直到2016年,宜宾还面临转型的困境。煤炭和白酒两项传统支柱产业的产值,更是一度占据宜宾GDP的60%。

然而,从2016年至2020年,宜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

2020年,宜宾GDP增速为4.6%,在四川省内夺冠。2021年,宜宾GDP的目标为突破3000亿元。目前的数据看,完成上述目标不成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宜宾市2015年的GDP仅为1525亿元,直到2018年GDP才突破2000亿大关。

人口层面看,从五普到六普,宜宾常住人口减少了8.49%。然而到了2020年七普的时候,宜宾常住人口竟然回升了11.7万,增加到458.9万。

短短几年时间,宜宾是如何逆袭的?

破除“一黑一白”路径依赖

宜宾,位于四川省南部,金沙江与岷江交汇处,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著名白酒品牌五粮液的“家乡”就在宜宾。

一直以来,宜宾经济以“一黑一白”为支柱。2012年前后,白酒和煤炭行业开始深度调整,宜宾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先看“一黑”。

宜宾是四川煤炭资源储藏量最大的城市,全市煤炭保有储量约41.4亿吨,约占全省保有储量的53%。宜宾下辖的珙县、兴文、筠连、高县等区县,煤炭行业一度占据工业产值的80%左右。

2012年,煤炭占宜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达20.3%。然而,地层塌陷、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宜宾煤炭产业的发展。

另外,宜宾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需要逐步缩减矿产资源开发。2016年9月,四川省政府督查组,就曾在宜宾督查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工作。

再看“一白”。

多年来,五粮液一直是宜宾的支柱产业、纳税大户。像2021年前三季度,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7.21亿元,净利润高达173.27亿元。

宜宾gdp增速排名(GDP六年翻倍人口回流)(2)

宜宾机场被命名为五粮液机场,于2019年正式通航。图/中新图片

然而在2012年至2017年间,整个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业绩陷入低谷,五粮液也不能幸免。

白酒行业作为周期性较强的传统产业,发展的“天花板”也很有限。宜宾当然不能只靠白酒发展。

改变从2016年开始。

当年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宜宾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即“一轮”巩固提升名优白酒等传统优势产业;“一轮”加快发展智能终端、汽车等新兴产业。

但是,引进新兴产业谈何容易?作为四线城市的宜宾,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智力资源,存在短板。

于是2016年,宜宾一边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一边规划建设了36平方公里的“双城”,吸引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其中,大学城引进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几年间,宜宾在校大学生从2016年的2.5万人增加到8万余人。

“锂都”布局:从点到面

宜宾在确定汽车产业方向时,赶上了一场汽车行业的革命。

彼时,新能源汽车概念极为火热,而动力电池厂扩充产能的需求被众所周知。

宜宾很快找到了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

对于为什么选择在宜宾大规模投资,宁德时代方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宜宾拥有良好交通基础,项目竣工之后,物流时间将在3小时内,动力电池就可以出现在成都或者重庆的整车厂生产线上。另外,宜宾拥有充沛的水资源,可实现生产制造的减排要求,实现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但事实上,宜宾引进宁德时代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彼时,请求宁德时代建厂的城市非常多,甚至包括成都这样的省会城市。

宜宾市临港新区投资促进局新材料处副处长朱明华曾对媒体透露,那时候宜宾市领导亲自去宁德时代敲门,前几次连门都没有叩开,后来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简称天宜锂业)做出一点成绩,宁德时代高层才来宜宾考察。

而宜宾市天宜锂业成立于2018年底,即宜宾引进宁德时代投资的前夕。

天宜锂业的投产补齐了宜宾上游锂业的短板。在后续招商引资中,宜宾市同样展现了巨大的诚意。

2019年12月到2021年12月,宁德时代的宜宾项目(四川时代)总投资达560亿元,目前一、二、六期项目已建成投运。

宁德时代在宜宾的项目大规模投产之后,不少业内专家都认为,宜宾有了冲击“锂都”的潜力。

2020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领军人物欧阳明高的院士工作站在宜宾市揭牌。

“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中,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三电’(电机、电控、电池)处于核心地位。未来整车厂很可能围绕着三电核心供应商建设相关生产基地。”真锂研究首席研究员墨柯分析。

2020年,吉利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投资80亿元建设动力电池宜宾项目。该项目目前已经全线开工,计划2022年投产,产品主要配套吉利、领克等品牌旗下新能源车型。

此外,墨柯还认为,大型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对于材料供应商同样具有巨大吸引力。“如果一个地方建有很大规模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会带动上下游供应商的选址与建厂,进而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

2021年12月,天原集团就表示拟在宜宾成立新公司,投资建设10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3.89亿元。

目前,宜宾已经堪称锂电池产业链最齐全的地级市,形成了锂盐、正极材料、动力电池、整车企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智能终端的内迁机遇

月产能375万台(片),年产值57.9亿元——这是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集团(以下简称朵唯)的成绩。朵唯来宜宾3年,产能和产值都增长了近3倍。

位于三江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的朵唯,是最早一批被宜宾从深圳挖来的智能终端企业。

宜宾对智能终端企业的“挖掘”,始于2016年。

2016年的智能手机风口已过,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已定,华为、小米、OPPO、vivo这几大国产品牌,分割着国内市场。

但宜宾,捕捉到了一个少有人察觉的风口——智能终端内迁。

2017年前后,深圳、北京等地掀起了一波手机企业撤退潮,除了“华米OV”几大手机品牌,不少二线手机品牌迁到江西南昌、浙江嘉兴、贵州遵义等地。在这批承接产业转移的城市中,宜宾行动较早,也挑选到了较好的品牌。

早在2016年7月,宜宾市领导就赴深圳与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交流。当月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与宜宾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合作打造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深圳手机行业协会拥有2600多家会员企业,涵盖了中国智能终端产业链所有环节。

开始承接深圳智能手机产业转移的宜宾,很快就迎来了朵唯、领歌、康佳等一批企业。

虽然国内手机市场依然被“华米OV”几大品牌占据,但宜宾生产出来的手机,瞄准东南亚一带外销,同样取得不错的成绩。

截至目前,宜宾累计签约引进极米、朵唯、苏格、康佳、泽平电子等品牌企业项目231个,逐步形成手机整机产品、手机零部件、新型显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泛智能终端领域的产业体系。

经过5年的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已成为宜宾三江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

四线城市如何突围?

近几年,宜宾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

不可否认,宜宾自身拥有一些优势。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学研究员牛凤瑞分析,宜宾的水运优势就是不少城市无法比拟的。对于成本敏感型工业,这无疑是巨大优势。另外,宜宾处于成渝经济圈中间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可以兼顾成渝两个超大城市,是宜宾招商引资中的巨大优势。

但把握产业机遇期,同样是异常关键的。

近年来,制造业从业者出现了“西迁”趋势。

2015年四川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为591.23万人,2019年上升至600.62万人;2015年贵州制造业从业人员为85万人,2019年上升到93.7万人。

牛凤瑞说,东南沿海不少地区土地租金持续飙升,人力成本飙升,这为宜宾这样的西部城市,在招商引资层面,带来契机。

毫无疑问,宜宾智能终端产业的形成,与此息息相关。

“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因为投资新能源汽车声名大噪,比如合肥投资蔚来。”墨柯说。

2021年,堪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之年。2021年1-10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共销售254万辆,同比增长1.8倍。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最高的厂商,宁德时代为特斯拉、奔驰、宝马、小鹏、蔚来等一众整车企业提供电池。

宜宾的四川时代因此受益,并不难理解。

除了宁德时代,宜宾国资还在2018年1月控股了奇瑞汽车旗下的凯翼汽车并把车厂从芜湖搬迁到宜宾。

但遗憾的是,宜宾国资接手后,2018年凯翼汽车年销量跌至2.4万辆,2019年为2.7万辆。2021年1月-6月,凯翼汽车销量8851辆。但公司年产能达15万辆,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仅为11.8%,与2020年全年产能利用率22.18%相比,惨遭“腰斩”。

有汽车行业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汽车年销量10万辆,是保证整车厂盈利的“临界点”。年销量5万辆以下的中小汽车品牌,未来几年仍然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墨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和其他工业不同的是,传统的汽车工业产业链非常长,从零开始做,难度太大。而且目前早就不是传统汽车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牛凤瑞说,相比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家底更“薄”,发展更需把握产业的大势。他说:“首先要找到城市自身优势,其次一定要把握产业发展的机遇期,这非常关键。”


原创:赵越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22-01-13 15:30(文章所包含文图均来自原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