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镇寻人(小蜜蜂带领残疾妈妈找到)(1)

数万只蜜蜂嗡嗡飞舞,围绕着蜂箱进进出出。5月13日,记者前往采访时,69岁的李改香“站”在地上,在儿子贾志军的帮助下,逐个倒着巢脾。她一边干活一边高兴地念叨:“去年卖蜂蜜收入4万块,这在几年前想也不敢想啊!”通过养蜂,阳曲县这位残疾妈妈开创了脱贫致富的“甜蜜事业”。

养蜂母子

城晋驿村位于阳曲县黄寨镇。村东北处的小山坡上,一个农家小院安静地置于树林间。院里,40只蜂箱整齐排列。虽然只有李改香母子俩,但院里十分热闹,数万只蜜蜂正在忙碌着。

戴上贾志军递来的纱帽,记者小心翼翼地靠近蜂箱。李改香笑着说:“大家都害怕蜜蜂蜇,其实蜜蜂可温顺哩。记着,有蜜蜂靠近你时,不要用手赶它们,它们就不会蜇人。”

李改香和儿子熟练地轻轻翻动巢脾,不时用手指着介绍“这是蜂王”“上面就是蜂蜜”……

“站”在地上的李改香半截裤腿拖在地上,双手手指肿胀变形。小时候,她得了脉管炎,因家贫延误治疗,最终失去了两条小腿。残疾,让李改香的人生之路走得格外艰辛。

艰辛探索

李改香36岁那年,丈夫去世,她独自一人拉扯着8岁的女儿和8个月的儿子艰难度日。在儿子贾志军印象中,童年是跟着走路一瘸一拐的母亲,在村外捡拾柴火。

因家境贫寒,贾志军初中毕业便步入社会“讨生活”。修汽车、当焊工、当园林工人……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啥都尝试过。2017年春天,为了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根据当地蜜源植物丰富的特点,阳曲县残联开始实施甜蜜扶贫项目——蜜蜂养殖。这对母子经过培训,领回来3箱蜜蜂,开始试着创业。

养蜂第一年,他们就尝到了甜头——3箱蜜蜂当年产的蜂蜜就卖出3600元。到秋天,3箱蜜蜂已经成了20箱的“大家族”。

然而,由于缺乏养殖经验,第二年春天,大部分蜜蜂饿死了,只保留下3箱蜜蜂。

贾志军上网学习、请教专家后,才找到症结:没有给蜜蜂留足过冬的“粮食”。

痛定思痛,贾志军投入更多精力去钻研。贾志军很孝顺,他担心母亲身体吃不消,养殖的大部分活计都自己包揽下来。

回报社会

2018年,李改香母子卖蜂蜜的收入达到2万元;2019年,收入翻番达到4万元,养殖的蜜蜂达到40箱。

如今,全家人各有分工,贾志军负责养殖,他媳妇负责销售。贾志军还花一万元买来一辆二手车,家里的境况越来越好。看着儿子儿媳勤奋上进,李改香心里特别知足。

“是县残联的‘甜蜜扶贫’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母子二人非常感激残联带他们一家走上致富路。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开创“甜蜜事业”,今年春天,他们通过阳曲县残联,向其他残疾人捐赠了3箱蜜蜂。贾志军还跟随县残联理事长张旭武,手把手向残疾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成了县残联的“义务技术员”。

阳曲县残联理事长张旭武介绍,蜜蜂养殖成本低、上手快。从2017年开始,该县立足本土优势,采用自立自养、互助共养、托养入股、整村代养等模式,扶持残疾人养殖蜜蜂。截至目前,已有309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参与养殖。为拓宽销售渠道,县残联还帮助残疾养殖户搭建电商平台。

“李改香母子成功地通过蜜蜂养殖走上致富路,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多残疾人发展‘甜蜜事业’,生活越来越红火!”对于未来,张旭武信心十足。

本报记者 侯慧琴 文/摄

(责编:王丹、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