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文丽荣 陈盈盈6月,阳光炙烤着大地,南亚风情园周边,路人形色匆匆,唯恐被晒中暑。此时的星巴克里,凉风徐徐,不禁让来自瑞典的留学生阎爱华(Johan Öhlund)回想起自己与昆明的情缘。

德国留学生莱比锡(瑞典留学生阎爱华在昆攻读MBA)(1)

2013年,瑞典小伙子阎爱华第一次来到中国见网友,两个在MSN上聊了很久的哥哥和姐姐。也是这一次,让他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和友好,也让他更加喜欢中国,由此萌生出想要学习中文的决心。当即,他就在网上搜索中国能学习中文的城市,面对大连、中山和昆明三个地方,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昆明。而当时的他,并不了解昆明。说起理由,他笑着说:“算是缘分,我走了菩萨安排的路。”

中文博大精深 给自己取名“阎爱华”

“以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夏天能穿多少就穿多少,冬天能穿多少就穿多少。”2013年,阎爱华到云南师范大学学习中文,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中文。在他看来,中文博大精深,非常有魅力,着重点不同,就是不同的意思。

来云南学习中文的外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名字,但基本都是老师取的,只有阎爱华自己给自己取名。中国姓氏里大多用闫,但阎爱华更喜欢“阎”,因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有“阎王”,“阎王好见,小鬼难当”,“阎”字比较古老,他很喜欢,加之很喜欢中国,所以取名阎爱华。

德国留学生莱比锡(瑞典留学生阎爱华在昆攻读MBA)(2)

在阎爱华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成语辞典》,这是他的睡前读物,也是手机备忘录里的“常客”。酒囊饭袋、半途而废、吃苦是福……阎爱华已经能够说出很多成语。这其中,他最爱用“酒囊饭袋”来形容自己,并自称“酒囊饭袋瑞典肉丸子”。阎爱华学习成语有独特的方法,除了写进备忘录外,还自己给每个成语添加英文注释。

“谦虚是一种美德,瑞典人很谦虚,中国人也是。”在昆明学习汉语期间,阎爱华买了一本《毛泽东语录》,这本书教会他中国式的谦虚。此外,他也对论语十则感兴趣,对于他而言,这些古文有着深厚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

德国留学生莱比锡(瑞典留学生阎爱华在昆攻读MBA)(3)

学习中,阎爱华常常用“愚公移山”和“笨鸟先飞”的故事自勉。“有着笨鸟先飞的精神,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我还不是笨鸟,也不是愚公,但我还是先飞,也可以移山,因为我不想当成一个半途而废的人。”因朋友说他音调不准,阎爱华专门下载了拼音字体,跟着手机显示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

目前,阎爱华已成功通过汉语水平5级考试,但他依然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今年,阎爱华的目标是过6级。对于学习汉语短短一年半的外国人来说,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这样的成绩,除了得益于他的努力,还与他对中国的喜爱息息相关。在昆明的三年半,阎爱华总结出了学习中文的方法。他说:“学习中文要入乡随俗。很多外国人在云南学习中文,但并不了解中国文化,也不与中国人交往。学习中文,要多看写给中国人看的书,而不是专门为外国人写的书。”

入乡随俗 甩米线用微信结交中国朋友

官渡粑粑、汽锅鸡、绕饵块、路南乳饼……云南小吃种类丰富,味道各异。阎爱华最爱的当属米线,不管是过桥米线、耙肉米线、小锅米线,还是粗米线、细米线,都是他的最爱。去年放假,阎爱华回到瑞士,最怀念的就是“甩米线”。

返回昆明的第一天,阎爱华就迫不及待地甩了好几碗米线。早上甩文山米线,中午甩蒙自氽肉米线,并于当天发了一条朋友圈,求云南的“老表”和“老表嫂”推荐昆明好吃的米线店,为晚餐做准备。

来昆明以后,阎爱华有了自己的微信号。现在,每次和父母联系,他都要先用skype打跨国电话让爸爸妈妈上微信,然后再开视频。为了方便与父母联系,在阎爱华的手机屏幕上,不仅有昆明时间,还有家乡时间。

德国留学生莱比锡(瑞典留学生阎爱华在昆攻读MBA)(4)

“中国人喜欢大家、聚合。”与瑞典不同的是,中国交流活动很多,所以,在昆明,他交到了来自法国、美国、巴基斯坦等不同国家的朋友。

昆明给阎爱华的,不仅仅是中文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结识一帮志同道合的中国朋友。在他们的熏陶下,阎爱华喜欢上了骑摩托车。今年4月,阎爱华考到了中文版的摩托车驾照,并且是满分通过。说起这件事,他脸上满是自豪地表示:“是昆明老表帮忙报的名”。明年,他还计划考C照,以后,还要努力考到A照,成为云南第一个拿到A照的“老外”。

2013年,阎爱华爬西山的时候,与来自广南县马街村的女友相识。下个月,他将与心爱的姑娘喜结连理,携手建造在云南的小家园。

骑行感受云南乡村之美 最爱地道农家菜

在路上的时光总是满足的。闲暇之余,阎爱华喜欢和他的中国朋友们,骑上摩托车,去云南各地走一走,安宁、易门、丽江、广南、鹤庆、澄江、麻栗坡……都烙上了他的脚印。在这些地方,他领略到了云南不一样的美。

德国留学生莱比锡(瑞典留学生阎爱华在昆攻读MBA)(5)

有时导航,有时随便走走,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停留,看一看风景,吹一吹风。说起骑行,阎爱华有些兴奋。“最爱去农村,山又高又大,可以骑很快的速度,特别刺激!”

5月28日,他应朋友之邀去了鹤庆勤劳村,在那里,受到朋友和家人的亲情款待,感受到了云南人的淳朴与热情。那一天,他吃到了柴火跑地鸡、腊猪肉、白云豆、西红柿炒鸡蛋。“这些农村家常菜,满足了我挑剔的味蕾。”他说道。

6月11日,阎爱华和两位骑友沿着“昆明市—安宁—易门—岔河水库—歪头山—安宁—小人国—西华湿地公园—昆明市”线路走了一遭,在领略路上美景的同时,还在西华湿地公园美美地享受了一次野餐。

德国留学生莱比锡(瑞典留学生阎爱华在昆攻读MBA)(6)

“昆明的天气很好,我很喜欢。”阎爱华说道。但是,在昆明学习的时光,也有令他不甚满意的地方。昆明的交通很杂乱,很多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看红绿灯,骑车要非常小心才行。

毕业后想留在云南 借“一带一路”实现梦想

2017年,鉴于对昆明、云南的喜欢,阎爱华再次来到昆明,在云南大学攻读全中文工商管理硕士,虽然因为语言的关系,学习起来有一些难度,但并不能阻碍阎爱华实现梦想的决心。

“毕业后想留在云南。”今年,是阎爱华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第二年,明年他就毕业了。谈及未来的计划,阎爱华称,就想留在云南,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缘故,在这里可以找到更多机会,先找个进出口外贸方面的工作,积累经验,然后开公司,做咨询师,“也算是学以致用了”。

目前,已经无课的阎爱华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写一篇以“在昆纺织企业的发展计划”为题的文章。为写好这篇文章,他联系了云南难看民族工艺品厂,并到厂内实地考察。这一去,就让他喜欢了上了云南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很好看,我非常喜欢,但都是女生用的,很少有男生用的。”他有些遗憾地说道。

今年端午在云南过 少了点味道

6月7日,阎爱华和4个中国朋友骑行去了澄江,在路上度过了今年的端午节。返回昆明后,他们还在超市买了粽子庆祝。骑行和粽子便是阎爱华在云南的端午体验。“火腿粽有点咸,但是很好吃,红糖粽也很好吃。”

德国留学生莱比锡(瑞典留学生阎爱华在昆攻读MBA)(7)

提起端午节,阎爱华直言:“云南的端午节虽然有美味的粽子,但似乎少了点味道”。2013年,他在广州度过了第一个端午节,让他印象非常深刻。这次的端午节更加地道,除了吃粽子,他还和中国朋友一起看了龙舟赛。

虽然过了不止一次端午节,但对于阎爱华而言,这个古老的中国节日仍有许多神秘的面纱尚未揭开。“回去后要看一看《新白娘子传奇》,更多了解雄黄酒和端午节。”阎爱华知道端午节要喝雄黄酒,但不知道为什中国人过端午节要喝雄黄酒,并且对于滴酒不沾的他而言,喝雄黄酒无疑是个难以实现的尝试。

德国留学生莱比锡(瑞典留学生阎爱华在昆攻读MBA)(8)

在瑞典,没有一个节日是为纪念某一个英雄人物而产生的。阎爱华知道孔子,但不知道屈原,也不知道中国人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对于他而言,这是一件有些遗憾的事情。

未来,阎爱华将在云南开启新生活,切身体会端午节和其他节日,继续骑行,欣赏云南的山山水水,品尝数不尽的美食佳肴,尤其是各种各样的米线和地道农家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