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祠位于湖南汨罗江岸的玉笱山上,始建于汉代,现为清乾隆21年重建祠后有一平顶丘,俗称骚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屈原为啥要投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屈原为啥要投江(屈原为何投汩罗江)

屈原为啥要投江

屈子祠位于湖南汨罗江岸的玉笱山上,始建于汉代,现为清乾隆21年重建。祠后有一平顶丘,俗称骚坛。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都是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屈原留下的光辉诗句。

屈原(约公元前340一约公元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政治家,学识渊博,热爱楚国,主张改革朝弊,明法治国。曾辅佐怀王,任左徒、大夫,。但他振兴楚国的梦想和主张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遭到那些人的反对和谗害,最后被楚襄王放逐,漂泊于沅、湘流域。在汨罗江畔,屈原以爱国主义良知痛切掂念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虽身居蓑草棚中,仍忧心忡忡。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郢,其悲愤交加,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遂于当年农历5月5日怀沙自沉汨罗江。一代忠魂飘然逸去,留下《离骚》、《天部》、《九歌》、《招魂》等伟大诗作20多篇,把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国家的忧虑、对美好境界的向往留在了这片热土上。

历史上一向认为屈原是殉国,然而关于其死因,后世除了这一看法外,还有其他的看法,所以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原因也就成了一个让世人争论不休的谜。

第一种说法是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屈原自沉是为殉国。屈原哀叹自己的国都被攻破,人民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昏庸的楚王又不能抵御强秦,国之将灭,无比痛苦的屈原投进汨罗江以殉国难。郭沫若也坚持并发展了了这种说法,他说:“屈原活到了六十多岁,他的流亡生活已经过了好久,然而他终究是自杀了。动机单纯用失意来说明,是无法说通的。屈原是一位理性很强的人,而又热爱祖国,从这些推断来说明,他的自杀应该有严肃的动机。楚襄王21年的国难,情形是很严重的。那时,不仅郢都(zhidu)被攻破,还失掉了洞庭、王渚、江南。楚襄王君臣朝东北避难,在陈城勉强地维持了下来。故在当年,楚国几乎遭到了灭亡。朝南方逃的屈原,接连受到迫害。一定是看到了国家的破碎已无可挽救,故才终于自杀了。”

第二说法是国学大师姜亮夫则认为屈原之所以自杀是为了自己光明磊落的道德理想。诗人在自己的绝命词《怀沙》中庄严地说:“世界混沌没有人了解我,人心不能不说啊。知道死亡是不能躲避的,因此希望不要吝惜它。明白地告诉君子,我将成为他们这一类人。”正是在这种“举世皆浊无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黑暗世界中,屈原才愤而投江,捍卫自己的高洁。坚持屈原自杀为“洁身”的人还强调,屈原不是因秦军攻破楚郢都而“殉国难”,而是激愤于昏君的不识忠良、佞臣祸国殃民才愤而投江的。这样的死,不是怯懦,也不是逃脱责任,而是以死来表明自己对黑暗势力的抗议。从实质的意义上讲,他是为了自己的道德理想而死。

第三种说法是认为屈原在奸佞横行的楚国受到严重的迫害,不断被流放,但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从来不曾泯灭。他无法使楚王觉悟,只好投江,希望以死唤起楚王的觉悟。这就是“尸谏”的看法。当时楚怀王已死,楚襄王继位,屈原大力主张联齐抗秦。但楚襄王忘记国土沦丧,父王被骗客死异国的国耻家仇,反而与齐断交,与秦为友,而且骄奢淫逸,任用奸佞弄权。受谗言罢黜的诗人满怀救国济民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他怒斥楚王的昏聩写下了“不毕辞以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的诗句,决心以死谏震醒楚王。

伟大的诗人投江自尽了,留给后世的是无尽的叹息。今人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具有伟大情操的人物,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屈原自沉汨罗的原因,无论屈原自沉之谜何时解开,这位高尚诗人永远都是不朽的。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公推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自豪与骄傲,亦成为一盏照耀历史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