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电视剧《麓山之歌》里,有这么一幕。

董事长方锐舟一下飞机,就被副省长邱沐阳约在“白鹤洞”见面。

“白鹤洞”是个展馆,里面陈列的物品和展板上的文字,都诉说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麓山重工”的辉煌发展史。

麓山之歌热议(麓山之歌破局重生)(1)

两人站在现代化的科技展馆内,看着麓山重工的厂区平面图,不由感慨万分。

作为副省长,邱沐阳对这个全省最大的重工企业发展历史了然于胸。

作为企业的掌舵手,方锐舟对企业从辉煌走向没落心急如焚。

在方锐舟眼里,想救麓山重工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有坚决地走“重工换金融”这条路。

而省政府给出的指令是,停止 “重工换金融”的战略,而坚决走振兴国有企业的实体经济发展之路。

最后,邱副省长说了一句话,“唯有凝聚共识,才能汇聚力量。”

而事实证明,这句话确实是麓山重工未来“自我救赎”,重振旗鼓,走向成功的关键。

“共识”,是大家思想上的共识,是坚定不移的信心。“力量”,则是来自于时间的积累。

对于方锐舟来说,他把青春、理想、抱负和成就都献给了麓山重工。

但是,在带领企业砥砺前行的这三十多年里,他没有意识到时间在积累,也在积蓄力量,改变着企业的命运。

麓山之歌热议(麓山之歌破局重生)(2)

这股力量是“能载舟,也能覆舟”。

莎士比亚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人生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人生或是成就事业,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时间在积累,一切在积累。

在岁月沉浮之中,我们需要把时间当作朋友,否则,它就是我们的敌人。

(一)破局,需要认清现实

20年前,当全球的制造业一路向好之时,方锐舟当上副厂长,扩建厂房,带领工人大干工程机械制造。

10年前,中国的重工业制造全球领先,方锐舟当上麓山重工的一把手,公司上市,也盖起了总公司大楼和新技术大楼。

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制造业的下行周期,来不及转型的企业,深陷倒闭的严重危机,一蹶不振。

作为麓山重工的领军人,方锐舟没有及时对企业转型做出正确的决策。

麓山之歌热议(麓山之歌破局重生)(3)

在改革新时代下,他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也没有坚持有自主创新科技产业,是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麓山重工曾经的辉煌,虽说是属于过去的那个时代,但是却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因为在那个时代,企业有主业,有核心产业 ,有核心竞争力。

而在现如今,这个在省里“扛大旗”的重工企业,却止步与创新,止步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仍旧在固步自封的世界里“沉沦”。

虽然,全国有很多重工企业都弃“实体”而投奔“虚体”,甚至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是,企业改革之路是因地制宜,也是各有千秋。

麓山之歌热议(麓山之歌破局重生)(4)

“重工换金融”,并不是适用于有着上万工人,且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中国老牌重工企业。

方锐舟带领企业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雨,并没有在时间的积累中,认清不同阶段企业面临的状况,没有搞清楚企业发展的正确之路。

在这个时候,企业过去积累的时间,就成为了方锐舟的敌人而非朋友。

所以,要想真正破这个局,方锐舟需要认清现实,找出一条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正确之路。

(二)重生,需要让心智得到解放

心智,有点像佛教里常说的“顿悟”,或者说是“开悟”。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说是,知识和经验的双向积累。

当然,每个人的心智力量也是有差异的。因为,每个人心智积累的过程不同,所经历的时间也不同,很多时候就体现在了思想上。

麓山重工的总经理明德江,负责生产管理的具体业务,与方锐舟董事长也是多年的同事,一直与方锐舟唱反调。

麓山之歌热议(麓山之歌破局重生)(5)

由于是主抓生产的一把手,所以他始终反对“重工换金融”改革政策。

同在一个企业奋斗三十年,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经理,所站的高度和角度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不同。

当然,对于企业发展何去何从,他们俩的意见是相悖的,但是都未给出符合企业发展、符合大局观的好办法。

这就是他们俩心智的不同,在企业面临危机要做抉择时,思想不统一的两位领导者,是没有办法和能力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的。

麓山重工想要重生,公司的两位意见领袖必须要达成共识,形成思想的高度统一,才能力挽狂澜,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带领企业重获生命。

所以,在时间积累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心智上的解放,要学会用正向思维去思考问题,突破原有的经验主义的防线,从现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麓山之歌热议(麓山之歌破局重生)(6)

(三)蓄势,需要与时间“合拍”

对于时间,我们本质上是无法管控的,但是我们能让自己的步伐加快或是减慢,去跟上它的节奏。

在麓山重工企业发展之路上,方锐舟想要带领企业走向成功,就要像打鼓一样,把鼓锤敲在“点”上。

他需要合理估算企业改革的时间成本和周期,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眼前的任务和困难。

在开始的时候,他因为思想上的偏差,没能合上拍。

但是,他有“吃一堑,长一智”的精神,最终选择不回避,而且还有与世界工程机械巨头“试比高”的魄力。

在时间的积累中,他积累信心和实力,也为企业的厚积薄发积蓄力量。

他直面困境,勇往直前,带领全厂人坚守重工业,最终实现创新智造和科技兴企的目标。

方锐舟,是一位有责任的企业掌舵手,也是一位有成功的企业改革家。

麓山之歌热议(麓山之歌破局重生)(7)

时间的积累,给他搭建了成长的阶梯,让他从工厂小小的技术员当上了企业的董事长。

时间的积累,让他所带领的企业,在中国工业改革的大潮里,开始成为弄潮儿,而后几乎被海浪击毁,成为沙滩上的泡沫。

我们所说的时间积累,也并非全是正向的。

所以,我们需要在时间的积累里,认清现实,开启心智,做到与时间“合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

荀子《劝学》里有这么一句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就是积累的力量。

时间在积累,知识在积累,经验在积累,与我们相关的一切都在积累。

只不过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些积累化为正向的、正能量的,把握住时机,让其为我们所用。

《麓山之歌》里的卫丞,是“麓山一号”科研项目的领军人物。

他为了研发出中国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压柱塞泵”,如痴如醉。

在这部剧开始的时候,他经常会在众人面前叨咕一句话,“没有时间了,这个项目不能停,就差最后1000小时了。”

大家并不明白这个偏执的“科学怪人”又凭什么如此自信,这个实验离成功就只差那1000小时?

这是一位科学研究人员,对实验所花时间成本的严格计算与掌控。

这份自信,也是源于经过了4年(35040个小时)的验证后,“假设”必定会成为“真理”的自信·。

麓山之歌热议(麓山之歌破局重生)(8)

对于卫丞来说,他坚实科学的严谨,坚信积累的力量。

做实验,他从不倦怠。做实验,他反复论证。为达成目标,他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

郭沫若也曾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爱惜时间就等于爱惜生命。

时间的速度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态度,只要我们相信积累的力量,我们必将收获沉甸甸的回报。

麓山重工,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积累,获取力量,蓄势待发。

麓山人,在责任与使命面前需要砥砺前行,更不能忘记工人的初心。

麓山之歌,是在逆境中破局,在险境中获得重生。

人生中,我们需要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勇气与决心。

让我们在时间积累中获取力量,并让这坚不可摧的力量适时爆发!\

麓山之歌热议(麓山之歌破局重生)(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