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这句诗词出自晚清诗人陈三立的《高观亭春望》, 对于此句的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期,在湖南卫视,芒果TV、腾讯视频热播的时代热血励志剧《凭栏一片风云起》剧情中,青年飞行员张启将此句改为 “凭栏一片风云起,莫做神州袖手人”。

从“气”到“起”,从“来作”到“莫做”,简单的改动背后流露出主人公的满腔热血,这也点出了这部剧的价值趋向,因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神州大地动荡不安,山河破碎,仁人志士、有为青年怎能凭栏袖手?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凭栏一片风云起》讲述了1937-1945年,北平以孟、凌、曾三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两代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做出选择和牺牲的故事。

凭栏一片风云起山洞避难(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1)

凭栏一片风云起山洞避难(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2)

文线上,文化志士以视死如归的意志让中华文脉薪火相传;武线上,好男儿铁血丹心,上阵杀敌,精忠报国;《凭栏一片风云起》独树一帜的双线并行逻辑,让剧情张弛有度,相得益彰,该剧以蓬勃的个体生命,构建起宏大叙事,细腻地抒写了关于热血青春的故事,并以鲜明的人物群像塑造构成了波澜壮阔的过往画卷。

与此同时,《凭栏一片风云起》还有老一辈的文人墨客,面对日寇侵略,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概,勇敢坚定地在救国图存一线,努力唤醒着人们的觉知,面对艰难险阻将生死置之度外,很多人不惜献出生命,担当起赓续中华文明的重任。

整体而言,无论是“航空报国”还是“守护文脉”,无论是男女主的舍“小爱”为“大爱”,《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信仰之光、文化之光、家国之光即彰显过硬品质与崇高品格,也让我们如沐春风,心向往之。

“发起实现报国壮志”在热血青春中燃起信仰之光

“凭栏一片风云起,莫做神州袖手人”,《凭栏一片风云起》剧情开篇便点题,而剧中的“凭栏七君子”,虽然身份不同,年龄各异,但是都拥有着一腔热血报国之志。

当战争和苦难笼罩在历史的天空,战机的轰鸣声、防空的警报声、武器的爆炸声,还有失去亲人的痛哭声……没有制空权,是旧中国的灰色天空。

凭栏一片风云起山洞避难(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3)

这部剧中,在民族危难之际,投笔从戎的张启(胡一天 饰)与曾念乔(张赫 饰)等航校精英满怀航空人的热爱与执着、理想与追求以及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担当,他们立下“有去无回”的誓言,发起的“航空报国”的抱负令人敬畏,他们无惧每一场生死,抱着向死而生的信念与敌人血战的悲壮更令人动容。

凭栏一片风云起山洞避难(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4)

在那个充满大动荡和大变局的峥嵘岁月,不做袖手旁观人,张启等热血青年,用自己的方式守卫脚下这一片深爱着的热土,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报国精神,在救亡图存中孕育、在烽烟战火中洗礼、在艰辛曲折中磨砺,他们的故事虽然发生在那个年代,但他们用青春甚至生命诠释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也赋予了航空报国精神更多的内涵。而他们在一次次向死而生的激烈战斗中,也找到了真正的信仰:“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剧情中,无论是金至烈教授还是张启、曾念乔、丁焕生……他们代表的是深受共产主义感召的觉醒者,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在内心深处更加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信仰之光的感召下,他们也实现了自身的崇高价值,可谓是“一片风云起,映照百年路。”

“守护精神家园”在烽火中赓续中国文化之光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五千年文脉绵延不绝。而在国家危难之时,民族大义面前,总有一批文化人情牵黎民,魂系家国,心怀天下,让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同频共振,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除了年轻人满腔热血上战场之外,《凭栏一片风云起》还有浓厚的文化传承、高尚的民族风骨,成就着这部剧的厚重感。

对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品”,必须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传承文明、守护文脉,让我们有根可循,让民族自信坚定不移。在那个年代,守护与传承文化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其意义丝毫不亚于枪炮之战,因为侵略者企图在军事打击的同时进行文化征服,切断中华民族的传承途径,根除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从根本上消除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自信心。

《凭栏一片风云起》剧情中,国难当头,有商会会长捐飞机,也有文化学者、知识分子等志士守护中华文脉、保护历史文物,该剧中“文化救国”也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选择以“武丁甲骨文”为线索,以小见大,层层推进。

凭栏一片风云起山洞避难(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5)

风骨和气节,是流淌在文人血脉中的精神品格与人格力量,剧情中的金至烈,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至烈至刚,在身份暴露后,不得不做出抉择,牺牲自我,舍生取义,只为保护来之不易的文物,因为武丁甲是关乎历史真相的重要实证。

凭栏一片风云起山洞避难(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6)

再比如王劲松饰演凌教授在就义前发表的演讲铿锵有力,淡定从容,他通过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回顾,通过对历史规律、文化精神的提炼与观照,坚定地说道:“我们脚下的土地,李白来过;霍去病所去之地,我们也可以到达。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字,从没有间断过!所有你们可以读书,你们可以看到大漠孤烟,你们可以看到江南春雨,你们可以听到文人风骨,英雄负剑,今天你们还可以懂得什么叫衣冠不绝,华夏不灭!”

凭栏一片风云起山洞避难(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7)

此外,还有身为复华大学秘书长孟无染(张晞临 饰),他始终坚守“追求自由之精神,永恒之真理”的大学精神,“以文救国”的观点非常坚定,维护学校与课堂的正常是他一直在尽全力做的事情,为延续文化火种,他更是决定迁校“南渡”,彰显师者风范,文人担当。他还是一位父亲,对待女儿孟海棠(章若楠 饰)温柔与严厉同在,言传身教,传承家风,他也是一位合格的父亲。

凭栏一片风云起山洞避难(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8)

而说到他的女儿孟海棠,也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有志青年,她的才学与胆识令人佩服。她先是跟随凌教授研究甲骨文,后来以教书育人的方式在三尺讲台播撒下觉醒的火种,延续文化血脉。

文运关乎国运,文脉关乎国脉。从“守护文脉”的角度来看,《凭栏一片风云起》从多个侧面展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表现出该剧的文化担当和历史责任意识,而为了叙述的完整性和生动性,该剧注重对现场的还原,对人物言行的刻画,富于传奇性和可看性,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舍小爱为大爱”在同愿同行中点亮家国之光

胡一天饰演的男主守卫国家疆土,章若楠饰演的女主则是笔墨为刃,做文化、文物的守护者。他们之间,心有灵犀,志同道。“第一次见到你,就已经喜欢上你了。”感情线上,男女主角之间既有炽烈而含蓄的小爱,也有民族大义面前对家国的大爱。

凭栏一片风云起山洞避难(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9)

一方面,他们身上都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优良家风的传承延续、心系祖国的内在召唤、无怨无悔的责任担当,植根在他们心中,化作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一生从未改变。另一方面,青年时期的他们,对于爱情的憧憬也是人之常情,该剧开头众人也是谈起结婚之对象,都有着目标和方向,这与该剧的大主题并不冲突,也让人物角色落地,也更加真实、丰富、动人。

凭栏一片风云起山洞避难(凭栏一片风云起燃起的)(10)

但是在当时国家动荡的年代,精忠报国与执子之手难以两全,所以剧情中青年男女的情感必然要经受各种考验与磨难,正是如此,也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愈加笃定深沉。剧情中,张启说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孟海棠说道:“神州茫荡如此,断然不能凭栏袖手”,这种担当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并在苦难之时进一步锻铸淬炼着。

随着时代局势的发展,剧情中,张启与孟海棠,曾念乔与凌浅樱,许媛茵与曾破山,他们之间的情感,面对至暗时刻,无问归期,不负家国不负爱情。所以,这是一部很有格局的剧,将小爱、大爱都做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诠释家国大义时,自然而真切,真实而动人,在表达儿女之情时,也于情于理。(作者:朝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