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烂漫的午后,木樨香盈窗,正读着明代朱朴的诗:《宿碧云寺》——

塔影萧萧夕阳间,

碧云黄叶满秋山,

空堂夜冷无灯火,

唯有贫僧乞米还。

诗中的“碧云,黄叶,秋山”与我网名和季节相合。

去年,曾匆匆探寻的东山俱胝洞,凭着网上一位外地游客张先生寥寥数语的简约介绍,语焉不详,渊源不清,当初又是浮光掠影匆匆折返,观罢俱胝洞我一头雾水:海宁有如此闻名遐迩,源远流长的名胜遗迹,却苦于搜寻不到任何更多的详细文字资料,实乃一大憾事。这愈加触发了我的好奇求证欲望,遵循老前辈王国维“田野和典籍双重求证法”,我再次踏勘实地,钻进故书堆,双管齐下,取得如下一篇考证文字,以偿心愿,并飨与读者。

我爬山涉水,钻荆棘,搜瓦砾,行文写作一年有余,四十篇文字都是对海宁历史文化遗存孜孜探求的足迹记录,作为考据文章,免不了引经据典,引用奥涩的古文,罗列搜寻过程,因而文笔枯燥,情节无趣,大众可读性不强。很想酣畅挥笔写几篇横刀立马,香艳缠绵,曲折奇诡的有趣故事。

但我觉得,眼前影影绰绰的古人,楼宇,风帆,经幢常在晃动,只得暂且偿还了这些旧债再说吧。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1)

东山钵盂峰,左侧为智标塔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2)

俱胝洞上口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3)

俱胝洞下口

东山古称审山,由南麓上山,登及三分之二,即为木栈道,栈道起步的北侧上方,有形似两巨掌虚合,作参拜状的巨石,俗称“合掌峰”,1270余年前的唐代称此为“钵盂峰”。

据《峡川志》,“钵盂岩,审山碧云深处,其形旁拥,中陷如钵,有泉泓然,冬夏不竭。”

《峡川志》又云:“碧云寺钵盂峰下,峰峦秀耸,崖谷深邃。唐俱胝禅师苦无水,登岩上喝石得泉,泉深丈余,冬夏不竭。岩后有转身洞,宛转通达,师尝经行其内,洞外石壁数仞,悬萝倒葛,不可磴道。亦称俱胝岩,泉称俱胝泉。”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4)

喝石泉又名俱胝泉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5)

俱胝洞内

俱胝和尚,唐代婺州(金华)人,此人是一位高深莫测的神秘高僧,他日日在洞内打坐修行,口中念念有词,诵念的即是《俱胝咒》。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6)

俱胝和尚(崇惠禅师)

《俱胝咒》即是“七俱胝准提大身陀罗尼经”。

《俱胝咒》是入坛者的必学功课。初出家人者,每日应诵三七遍(三个七遍,即二十一遍)。

佛法云:“此俱胝咒,能灭佰仟俱胝,十恶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具戒清洁速得菩提。”

“是咒有大神验,随诵即得悉地。所求随心。无愿不满。”

“此咒神验第一。一切如来所共宣说。譬如有人见佰仟佛,经无边劫所作善报,亦不能及此陀罗尼功德。”

佛法曰:准提菩萨是宇宙间最古的一尊大佛,是无始劫前法界宇宙东初佛——阿拉尔妈佛佛母的化身。

准提两字古梵语诠释是清净之意。

俱胝:梵语意为千万,亿。

七俱胝:意为巨数,无穷尽。

佛法中,俱胝若理解为百亿,于凡俗是一个大数目,但在法界宇宙,百亿也只是微尘般的小数目。

“七”则表示法界宇宙的有形时空的所有方向,即:上下,南北东西及中央。

《俱胝咒》的咒力是由无数古佛的神力汇聚而成的。

当年军阀孙殿英东陵盗掘慈禧太后墓,打开棺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光闪闪的“梵文经被”,金线绣的正是俱胝禅师诵念的准提俱胝陀罗尼经文。

俱胝和尚不辞辛劳,风雨无阻在洞中修炼。后来在俱胝洞旁修筑了简陋茅屋,并在俱胝峰下募建了崇惠庵。人们遂改称俱胝和尚为“崇惠法师”。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崇惠庵改名为碧云寺。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7)

俱胝洞旁碧云寺遗址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8)

碧云寺遗址古朴树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9)

碧云寺遗址

清代《海昌胜览》:“崇惠寺在东山东麓,俗称北寺,寺有毘庐阁。”

据《峡川志》:“碧云寺在审山东北钵盂岭下,唐俱胝禅师开山,创崇惠寺,元末毁,明初重建。”

历代名仕皆曾到访过该址。

贝琼《记》曰:“俱胝岩深黑,可坐三四人,人言旧多合抱木,三伏时如清秋,岩前土五色。”

朱尔迈注:“九十九峰阁在碧云下,高僧澹哉所建。”

查慎行《碧云寺》诗云:“径曲耐幽深,杉篱步步阴,烟光遮寺断,殿影赴潭深。”

崇惠寺,俗称北寺,元代至大年间由僧西薇重建。至正又重建,明洪武十八年增建法堂,洪武二十四年立为丛林。

立为丛林是禅院升级换代的开始。

唐代百丈山怀海法师始创丛林,当时寺院有规则不明的乱象,“禅宗聚处,尊卑不分,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则”,于是创立管理有序的禅院,名曰丛林。

丛林分为甲乙徒弟院和十方住持院,甲乙徒弟院由师傅剃度的徒弟分甲乙轮流住持。十方住持院,则聘请诸方名宿住持,称十方丛林,由政府官员监督选举,该机制一直延续至今。

碧云寺的十方丛林赫赫有名。

声名远播的余杭径山寺,作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之首,临济宗祖庭。南宋时僧众三千,钟闻十里,如今也有寺僧千余,寺院建筑一千多间。

据《备考》记载,径山第二任祖师“无上法师”,早年就在碧云寺修行。

据《径山志》,径山寺的第十五代真歇清了禅师,一直难以启蒙开悟,直到有“一日,登钵盂峰,豁然契悟。”碧云寺圣地又成就了径山寺的第十五代祖师。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10)

真歇清了禅师

俱胝峰,碧云寺如此神奇,绕不开俱胝和尚的奇异存在。

佛书《无关门.第三则》:“俱胝和尚凡有诘问,唯举一指。”“一日,天龙禅师到庵,师乃迎祝具陈其事,天龙竖一指而示之,师当下大悟,其后凡有参学僧前来问法,师皆竖一指以答之,世称“俱胝一指”,俱胝禅师入寂前,他说:“吾得天龙一指禅,一生受用不尽。”

面对各地前来碧云寺参学培训的僧众,高深莫测的俱胝和尚均竖起一指,让他们自个去思考开解。

俱胝禅师以指代道,让来访者独立开悟,他的一位小沙弥并未理解,却贸然竖指回应他人,被俱胝禅师砍去手指,老僧为其断指破相,告诫小沙弥天下万物亦无相,小沙弥遭受痛苦破相,却获得开悟,因祸得福,遂成正果。

临济宗的祖庭,由希运法师创立于黄檗山,希运和尚身高七尺,额有肉珠,举止倜傥,善于辞令。

据《许志》,禅宗黄檗出自盐官,希运禅师曾为盐官碧云寺首座。

在盐官安国寺避难当过和尚的(法名琼俊)的唐代宣宗皇帝即位,赐号希运“断除禅师”。据《通志》:“开法黄檗,法席冠天下,实为临济之祖。”

此后过了四百年,十二世纪初,临济宗传至日本,现有信众数百万人,日本信众们追寻祖庭来到余杭径山寺,膜拜顶礼。

碧云寺现若存在,他们应一步一叩首,先来跪拜海宁东山钵盂峰,这才是真正的隐形的临济宗祖庭。

据《峡川志集成》,崇惠寺在元代屡遭兵火毁坏又屡次重建, 明洪武二年和万历四十四年又重修佛殿僧寮,成“雄壮秀洁,一方兰若之胜。

明末,正殿毁圯,顺治间,由“僧汉文立钉关募建,禅堂僧寮具新之。”此时,硖石东西两山十数座寺院君隶属于碧云寺,“唯碧云独为盐辖”,碧云寺由州府直辖领导。

清代崇尊佛界,碧云寺香火鼎盛,规模恢宏。

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寇占领期间,海宁汉奸沈志成(绰号长脚阿三),听从日军惧怕新四军藏于东山,将合抱大树三千多株砍伐殆尽,并毁坏碧云寺和南山道院等古迹。

民国三十四年七月(1945),日军又将碧云寺拆毁,而将寺院材料用于修建储藏壕和防空壕。

刚拆除古刹碧云寺,似乎天降报应,八月十四号,日本投降。

八大处碧云寺(俱胝洞与碧云寺)(11)

日本信众参拜临济宗祖师

禅宗是中华文化的高级智慧,它蕴涵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就在本月的四号,2022年诺贝尔物理奖由三位科学家获得,此奖颁给“量子纠缠”理论。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证伪了贝尔不等式,证明了爱因斯坦光速不可超越理论的错误。

禅宗认为:光速可以超越,因果皆有报应。世道存在轮回。所谓之“我”,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幻像,无我之境界,困于六道之中,人生无外乎宇宙微尘中偶然中的必然。

这和诺奖得主的理论完全一致,宇宙光速可以超越,因果可以颠倒,时光可以折叠,万物都将在明天某个时代轮回。禅宗思想也被现代科技实验所证实。

现代人切不要妄自尊大,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仅仅只占5%,宇宙中的95%的高维度暗物质暗能量正在窥视监督着我们,我们却如蚂蚁般的爬行,毫无察觉。

让我们敬畏禅宗的先知先觉,心无挂碍,接纳生活的甜蜜和苦涩,欣然前行。

我在俱胝洞前冥想,山风萧萧,桂香阵阵,迷离之间,恍惚闻到洞内传来俱胝禅师的诵念俱胝咒的声音:

“拿么不达呀拿么打鲁玛,呀拿么桑各呀,拿嘛萨拉瓦布达播地萨特维喋呀,拿么喝拉德拉德拉呀呀,拿嘛阿利呀玛哈准提耶……”幽幽弱弱,似有时无,不绝于耳。

秋山 于2022 .10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