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兰老师,有名越剧演员、越剧名家、徐派创始人、创立了越剧小生流派——徐派、老一辈艺术家、有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宗师、“永远的宝哥哥”、“越剧十姐妹”之一、著名越剧小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越剧名家徐玉兰是哪里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越剧名家徐玉兰是哪里人(在徐玉兰人生中)

越剧名家徐玉兰是哪里人

徐玉兰老师,有名越剧演员、越剧名家、徐派创始人、创立了越剧小生流派——徐派、老一辈艺术家、有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宗师、“永远的宝哥哥”、“越剧十姐妹”之一、著名越剧小生。

话说1952年的夏天,徐玉兰和玉兰剧团的姐妹们要北上参军的消息传遍了上海滩,上海越剧界一时沸然,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着徐玉兰参军的事情。52年的下半年参加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那么当时呢是谁呢,有这个黄宗江;有现在浙江的史行、文化厅厅长史行,当年呢就是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是这些人到上海来,对她们做工作、参加解放军。当时玉兰剧团的实力雄厚、规模大、人员多,一下子要拉到北京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徐玉兰更是割舍不下上海的观众,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徐玉兰决定跟共产党走、参加解放军。她们参加她是第一个举手的,她说参加国营剧团这是好的,特别北京要么我们走,所以大家都是、整个团都是齐心协力、都要参加。后来发生变化了,她家里的妈妈自己不知道、她不知道自己要参加军委,还有自己当时的过房娘——徐家妈,她们都拉她后腿,到后来不准她出来,把她整个包围起来,关在家里不准她出来。史行怎么决定,徐玉兰的过房娘不放徐玉兰去,无非是不放心,不放心不要紧嘛,叫她一起去嘛。8月1日建军节这一天,玉兰剧团的姐妹们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告别了热爱她们的上海观众,在一片锣鼓声中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整整10天时间不到,一下子干到北京去,所以史行现在当时讲、一直讲,玉兰啊,你这段历史你要写啊,不容易啊那个时候。

参军不久,徐玉兰排演了《梁祝》、《西厢记》等剧目,其中《西厢记》代表总政文工团参加了1952年10月举行的全国戏曲汇演,徐玉兰饰演张生,获演员一等奖。带着《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徐玉兰和剧团深入到东海前线,又辗转到东北慰问演出。当临近鸭绿江畔,望着眼前茫茫江水,仿佛能够听到隔江朝鲜战场隐隐传来的炮声。徐玉兰心里一动、一个想法让姐妹们都激动起来。大家在想了,这么近,人家国内要到朝鲜去慰问志愿军,还要打报告、请示、批准什么东西、麻烦的很,我们已经到了鸭绿江了、为什么不过去慰问解放军呢,当时大家都热烈纷纷,大家说:去吧、我们去请愿,大家去啊。演完夜戏,姐妹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讨论是否要赴朝鲜为志愿军演出,结果大家一致举手赞成。1953年4月24日下午三时,徐玉兰和姐妹们跨过了鸭绿江、来到了朝鲜前线、来到了志愿军战士中间。王文娟言:“一过去以后,两边都是炸弹坑,这个炸弹坑很大很大的,这个路的边上都是炸弹坑啊,一个一个一个的,这个人,马上就非常严肃起来,好像已经到前线了嘛。”徐玉兰说,“晚上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她们一样化妆、一样服装、一样的布景,她们演出的时候鸦雀无声,她们担心什么,志愿军不知道看得懂吗,结果呢,演到梁山伯要临终的时候,“啪”志愿军立起来,自己在演出、自己吓的要命,自己说糟糕了,后来戏文下来以后,她们就问政委了,就是团政委,这怎么回事情啊,这就说明你们戏做成功了,所以这样在西海指挥部本来是5天时间、大概演4场,后来再加码演8场、再加码演了12场。

在朝鲜战场潮湿的坑道里,在用炮弹箱搭起的舞台上,徐玉兰和她的姐妹们尽情演绎着祖国美丽的爱情故事。志愿军战士对越剧的喜爱让徐玉兰非常感动,有一次戏演到一半、突然停了电,舞台上一片漆黑、志愿军战士便纷纷打开自己手中的电筒,百余支电筒顿时照亮了舞台,演出在温暖的气氛中继续下去,演着演着,舞台上这个俊俏的梁山伯在还没有等到楼台会就已泣不成声了。

上个世纪30年代初,女子越剧迎来了自诞生以来的大繁荣。徐玉兰便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看到越剧,并与越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般这个越剧演员都是出在嵊县,因为自己不是嵊县人,那自己怎么会学戏呢,因为自己当年也是个小戏迷,她那个时候就看到了几个剧团到他们新登来演出,特别后来那个高升舞台、筱丹桂剧团来了,来了自己就看她们的戏,看了以后她就自己想学戏。1933年5月6日、立夏日,12岁的徐玉兰在祖母白小娥的支持下、进了当地第一副女子科班——东安舞台学戏,初习花旦;后因父亲的反对、改学老生。文戏师傅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教戏笃牌"喻传海,武戏师傅为徽班文武老生袁见法。在科班里,徐玉兰聪明好学、扮相俊俏,刚入科班不久、便学会了《梅陇镇》、《三戏白牡丹》、《桂花亭》三出戏,初登台便有叫好声,很快就当上了头肩老生。刚登台不久,徐玉兰就随戏班到各乡镇演出了。1933年11月,因戏班卖给上海南洋桥叙乐茶楼做班底,徐玉兰来到上海。作为小辈,得以有机会与第一代女子越剧名伶王杏花搭档、合演《武家坡》。在上海的这段时间,徐玉兰还与男班演员马潮水和花碧莲合演了《碧玉簪》。7月他们就出班了,那么到乡下演出、11月就给那嵊县的老师卖到上海,那个时候是南洋桥叙乐茶楼里、就是给人家做班底,那个时候主要演员呢,她记得是有王杏花,那么还有屠杏花老师,那么他们做班底以后呢,就是在上海、33年就在上海过年。徐玉兰戏路宽、虽然学的是老生,但不囿于一行,小生戏、武生戏、红生戏、小丑戏,能文能武、无所不能。1941年12月19日,与施银花在上海老闸戏院合演《盘夫索夫》、正式挂牌头肩小生,一举成名。不是一直在讲有“三花”嘛,那个时候就王杏花,自己那个时候小的时候就跟她搭配过《武家坡》,那么后来自己跟施银花、还有赵瑞花,三花自己都搭过戏,所以那个时候在老闸戏院呢、跟施银花一起在合作演出。不久,宁波天然舞台要请施银花挂牌演出,当时与施银花搭档的小生王水花嫌包银少,合同期满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戏班老板老早就注意到了徐玉兰,徐玉兰科班出身、戏路宽、拿的包银又少,在观众中已有一定的影响力,戏班老板便请了徐玉兰、与当时名噪一时的“三花”,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搭档演出,徐玉兰去宁波便是越剧花衫泰斗施银花邀请的。那个时候她来邀请自己,自己不敢,因为自己宁波没有去过,没有去过自己说我不去,施银花那个时候在宁波已经有了很厚的观众基础,她说不要紧,当时候自己还是很年轻的、施银花比她们大了好多岁,自己跟她搭档。那么后来她一定要自己去。初到宁波,徐玉兰就感到了竞争的压力,天然舞台原来也有一个头肩小生,在当地有些名气、颇有大腕的脾气,这天的戏是《盘夫索夫》,施银花想让徐玉兰上台,这个小生听说也争着要演,两边争执不下。本来说叫自己去唱头肩小生的,不晓得那个宁波也有个班底在,它也有个小生。第一天自己记得演出那个《盘夫索夫》嘛,班底里那个小生她也要演那个盘夫,那么自己是上海请去的,老板也要自己演,那么当时呢自己因为很怕到宁波刚刚第一次去,那么自己就不敢,自己说你叫她上吧,那么后来她演、演出了以后么,施银花她光火了,因为是她是花旦嘛,她说我请来的小生、为什么不叫我请来的小生演呢、为什么用原来的班底的人演。

结果徐玉兰做了让步、演了索夫,那个小生演了盘夫。《盘夫索夫》盘夫是重头戏,索夫则是比较次要的,由于徐玉兰年纪轻、扮相好、服装行头都是从上海带过来的,宁波的观众眼睛一亮,顿时迷上了徐玉兰的戏。相形之下,这个小生丢了面子,一个星期以后便悄悄离开了戏班。下来自己就同施银花大姐两个人搭配,搭配了演了好多好多戏。那时候天然舞台因为也是一个唱京戏的一个剧场,有一千多个位置,天天日夜客满的。之后,徐玉兰又与二肩花旦魏兰芳搭档演出、演红了宁波半爿天。1944年8月,徐玉兰应傅全香之邀回到了上海,在斜桥路新开张的美华大戏院两人开始搭档,演出《浮生六记》、《黄金与美人》、《铁窗红泪》等戏,但合作不久,徐傅二人便被戏霸张春帆施诡计离间。1945年,徐玉兰来到丹桂剧团、在天宫戏院开始与越剧十姐妹的二姐越坛红伶筱丹桂长期合作。筱丹桂武戏好,文戏更好,她擅长青衣悲旦,表演细腻动人。《龙凤锁》、《玉蜻蜓》、《十美图》都是她的拿手好戏,被誉为越剧皇后,是女班中最早被誉为越剧皇后的名伶。45年的下半年,徐玉兰她就同筱丹桂搭档、就在上海的现在的西藏路,就是那个新华书店的上边,过去叫天宫剧场。

1947年,徐玉兰积极参加袁雪芬倡导的越剧十姐妹义演,之后,徐玉兰便离开了丹桂剧团,开始在龙门戏院自组玉兰剧团,聘请吴琛、石景山、徐进等一批新文艺工作者担任编导排演新戏。1948年下半年,徐玉兰开始与王文娟搭档,两人一见如故,在舞台上共同创作、十分默契,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搭档。徐玉兰说:“因为我们那个玉兰剧团是47年成立以后,那么龙门戏院、48年的下半年我们就到明星戏院,明星戏院那个时候呢,我们就要培养一个青年花旦,那么刚刚王文娟那个时候和尹大姐刚刚搭配的时候、后来不晓得搞什么矛盾以后呢,那么我们去把她请过来、到我们玉兰剧团,所以王文娟是48年的下半年跟自己合作到现在当时。从此这一对舞台姐妹一起合作演出了许多经典剧目,她们是越剧时空里十八相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投意合的张生与莺莺、彼此爱慕的书生和鲤鱼精。直到1958年,他们又成为了永恒的贾宝玉和林黛玉。1958年春天,就在大世界隔壁的上海共舞台几乎天天都能听到热烈的掌声和观众的喝彩声,一出戏从2月18日一直演到3月3日,连演54场,观众达8万多人次。这出戏就是由徐进编剧,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围绕着宝黛爱情,徐进从原著的400多人中选出了17个人物,说白充分运用原著文字,唱词更是才思飞扬,再加上《葬花》、《焚稿》、《哭灵》等重要情节的设置,造就了一代经典剧目越剧《红楼梦》,徐玉兰和王文娟就这样邂逅了她们艺术生命中光彩夺目的角色。那么他们徐平羽局长,他说演《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原著看十遍,十遍啊、当时十遍怎么看啊,自己呢55年刚刚有个机会,一团刚刚到苏联、到德国;那自己二团借过去演《西厢记》,那么当时她们北京出发到莫斯科,9天9夜;到德国当个月,在火车上,那么给自己一个机会,自己三本原著带去,通读了三遍。

1958年亮相的越剧《红楼梦》,首度将整个红楼梦的故事完整地呈现于戏剧舞台,既忠实于原著,又发挥了戏曲的优势,成为那一时期越剧革新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