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的补习大比拼(赢在起跑线的补习大比拼)(1)

正在看书的学生。

赢在起跑线的补习大比拼(赢在起跑线的补习大比拼)(2)

正在学习的学生。

赢在起跑线的补习大比拼(赢在起跑线的补习大比拼)(3)

辅导班的老师正在授课。

小编碎碎念

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很多家长在纠结这个问题。给孩子报班,怕孩子压力太大;不给孩子报班,怕孩子学习跟不上。听说班上有些家长给孩子报班了,自己心里也着急。终于下定决心给孩子报班了,发现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于是,自己又陷入了新一轮的纠结……关于孩子上不上课外辅导班这件事,小编有话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毛玉西、王晓云、陶开河、林琳

栏目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宇、曹腾

图/新华社

木木:所有的父母都曾幻想过自己的孩子天资过人、非同寻常,但是在挤破头进入辅导机构后,在日复一日的堂测后,在风里来雨里走的接送时,突然明白了,不得不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的事实,并理解在这种辅导班机制里产生不了我们想象中的“天才”。

水卫三:“一对一”辅导首先是贵。一个小时300-500元不等,每次上课两小时,即便一周只上一次课,一个月将近4000元也就没了。如果门门都报“一对一”,月月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毛玉西:我相信,坚决抵制辅导班,绝大多数家长根本做不到,只是纠结于多上还是少上而已。因为摆在家长面前的,是这样残酷的现实:几乎所有的学霸都在上辅导班。辅导班打造学霸人设的“剧场效应”,几乎让每一位家长陷入疯狂的怪圈,从此无法自拔。

陶陶:辅导班往往是超前教育,孩子再回到课堂上,发现老师讲的内容似曾相识,就很容易提不起精神。时间久了,会导致孩子觉得学校的课索然无味,上课时出现分心、多动的情况。这种情况非常糟糕,不能不防。

上不上辅导班 取决于家长是否“心安”

在孩子读幼儿园时,说起课外辅导班,我从来都是不屑一顾。到了孩子读三年级时,观念的抵制开始让位于行动的妥协,因为周围大多数孩子都在上辅导班。在征求孩子同意之下,选择给孩子报了语文网课,以期丰富课外知识。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孩子根本坐不住,做不到静心聆听所谓“名师”长达2个小时的高谈阔论。衡量再三,最后选择了退款。

我相信,坚决抵制辅导班,绝大多数家长根本做不到,只是纠结于多上还是少上而已。因为摆在家长面前的,是这样残酷的现实:几乎所有的学霸都在上辅导班。辅导班打造学霸人设的“剧场效应”,几乎让每一位家长陷入疯狂的怪圈,从此无法自拔。

其实,孩子是否需要上辅导班、上多少辅导班,本质上取决于家长的承压能力及其焦虑程度。孩子上辅导班,缓解的是家长的焦虑。孩子的成绩是否提升,反倒变得次要。当然,无数家长还必须接受现实的残酷:绝大多数孩子即便上了辅导班,还是变不成学霸。

对于无法拒绝辅导班的大多数家长来说,他们始终无法迈过“三道坎”:一是不能输在“人生起跑线”的心魔。这种四处滋长的心魔,催生了“赢在起跑线”的补习大比拼。二是不能坚持做到对孩子“因材施教”。原因可能在于,家长平时工作忙,没时间教育孩子。当然,类似理由背后,是因为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实在太难,大多数家长缺乏细心、耐心、恒心。三是不能摆脱“花钱买心安”的从众心理。很多家长总会抱着“学总比不学强”的侥幸心态,盲目给孩子报各种班。其实,一个优秀孩子的培养与成长,是个人禀赋、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与社会熏陶等综合因素的结果,原本就与辅导班毫无关联。

耗费大量金钱与时间的辅导班,短期内多少还是有用的。当然,辅导班长年累月“剥夺”孩子大量周末时间,长此以往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到底会产生多少负能量、负效应?却很少能引起家长们的在意与反思。

(毛玉西)

辅导班机制产生不了我们想象中的“天才”

某课外辅导机构上市的消息传来,我欣然感叹:“自己也出了一份力。”小儿棉哥读书近10年来,我在其中的投入绝对大于在自己脸上的投入。小升初的时候,我跟他好好算了一笔账。中考的时候,又一次性算了一回。正常情况下,棉哥就业后,大概要用三五年的时间才能还完这笔账。

在课外辅导机构这个大世界里,几乎没有一个家长能全身而退。我的好朋友,在娃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因为他上英语课外辅导班的事情焦虑不安——到底是高价上外教英语班,还是上朋友介绍的大牛老师一对一课程。尽管大牛老师轻描淡写:“真不急,你等他读三年级再来找我。”但朋友很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毕竟,有那么多幼儿园的小娃娃,早就通过英语辅导机构链接中外,展望未来。

与其说,上辅导班的费用,是在建设孩子的未来,实现孩子们的梦想,不如说是,训练父母们学会面对惨淡现实——“原来,我的孩子也不过是个普通孩子”。所有的父母都曾幻想过自己的孩子天资过人、非同寻常,但是在挤破头进入辅导机构后,在日复一日的堂测后,在风里来雨里走的接送时,突然明白了,不得不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的事实,并且理解在这种辅导班机制里,产生不了我们想象中的“天才”。

最近大学同学聚会,有同学说起自己的孩子“跟你们的一定不一样”,因为他不上文化科的课外辅导班,上的所有课外班都是架子鼓、街舞、唱歌。那一瞬间,我发现,别人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学霸,或者炫耀自己的孩子不走寻常路,我竟然都妒忌!

尽管我一而再再而三提醒棉哥,我没有用大部分父母都认同的价值观——譬如“读好书就是优秀”“只有考高分才有出路”等来衡量我的孩子,然而,我并没有足够强大到不要求我的孩子考出好成绩,不要求我的孩子上辅导班,我只是,用看起来与众不同的标准掩盖了内心依然不甘心的念头——只有你又适应了世间的游戏规则,又符合我的标准,你才是优秀的孩子。(木木)

别轻易报“一对一” 孩子的内驱力最重要

嘟嘟入辅导机构“一对一”的坑是从初一开始的。她的初中是所名校,同学们家境都不错,进行“一对一”辅导的也不在少数。嘟嘟的数学成绩一直“瘸着腿”,既然大家都请“一对一”老师,我也偷偷懒花点钱让老师帮她“扶正”数学好了。岂料一入侯门深似海,再想出来却是不能了。

“一对一”辅导首先是贵。一个小时300-500元不等,每次上课两小时,即便一周只上一次课,一个月将近4000元也就没了。如果门门都报“一对一”,月月就只能喝西北风了。自从报了“一对一”,嘟嘟在我心中立刻有了清晰的定位——吞金兽。有个学渣的娃就是拥有了一台“碎钞机”,徒然心痛无可奈何。

花点钱是小事,咬咬牙就过去了。可恨的是没效果。数学“一对一”一直到初三,嘟嘟的考试成绩几乎一分都没有提高。关键是你还不能取消它。上着课成绩虽然没提高,但一取消成绩就直线下降,这“一对一”变成丢不掉的拐杖了,一扔就摔跤。本是抱着偷懒的心入坑的,结果到了初三我还是得咬咬牙拿起初三数学书,自己来!考前一个月,每晚我陪她一起做一张卷子,讲错题拉重点,这一个月的成效非常显著,嘟嘟中考时数学提高了20多分。

高一时我下了狠心,取消了数学“一对一”。我想初三我都给你拔到130多分了,现在只要好好努力,扔掉这根“拐杖”还是可以的。岂料这一扔不得了,嘟嘟的数学很快就趴到地上了。要不还是我自己给她补?我捞起高中数学课本一看,立刻有了畏难情绪。最后重新加回了“一对一”。

这纠结着纠结着,高考就要到眼前了,虽然在嘟嘟长大后的日子里,这么难的数学未必有啥用,可是高考时它占一大头,失了数学就失了高考。“一对一”的坑都已经入了,还能有什么办法提高她的数学成绩呢?难道还要自己披挂上阵?这“坚硬”的高中数学,估计得先啃掉我几颗牙。

奉劝广大家长,别轻易入“一对一”的坑,孩子的内驱力最重要,只要孩子有兴趣、肯努力,“一对一”就是锦上添花,否则,只能落得个赔钱耗时又无用的下场。(水卫三)

奉行“愉快教育”家长 三言两语入了“坑”

中国的家长常常喜欢跟别人比较,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所以,一个好玩的场景就出现了:两个家长对话,一个说,“我从来不让孩子上辅导班,让他开心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但另一个家长说,“辅导班对于孩子的提高还是有好处的,比如我家孩子的数学就好多了。”那么,先前的家长就会说,“真的吗?那要不我也送孩子去报个班吧。”于是,一个原本奉行“愉快教育”的家长,三言两语间就入了“坑”。就这样,一个带一个,家长们排着队入“坑”。

我家大宝浩浩已经上了六年的辅导班,而且是见班就报,越报越多。中间有过很多痛苦的回忆,我们也有过不少反思。现在把这些反思的结果分享给各位家长,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是报班要适量。学习类的辅导班,往往会布置很多的课后作业,随着孩子学校作业的增多,两种作业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如果孩子不愿意完成,往往会形成厌学心理,而这种心理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是报班要尊重孩子意愿。家长往往看孩子哪科薄弱就报哪科的辅导班,但他厌恶或者恐惧这门课的心理并没有改变。所以,还是要先扭转他这种心理,培养好了学习兴趣再报班。

三是报班要尊重孩子兴趣。浩浩在报英语、数学、语文三个班的情况下,还说要报编程班。后来发现他对编程有非常强烈的爱好,上编程课甚至可以成为对他的一种奖励。所以我就决定能停的班都停了,唯有编程课能加就加。

四是要严密观察学习进度。辅导班往往是超前教育,孩子再回到课堂上,发现老师讲的内容似曾相识,就很容易提不起精神。时间久了,会导致孩子觉得学校的课索然无味,上课时出现分心、多动的情况。这种情况非常糟糕,不能不防。

五是报班要权衡家人感受。孩子上辅导班必定要家长陪同,但像我们有两个宝宝的家庭,很容易出现周六、周日连续上课的情况,一个家长就势必无法陪伴另一个宝宝。所以,即使报班,也要注意平衡,充分照顾到两个宝宝的感受。(陶陶)

来源: 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