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胳膊一拽就脱臼,怎么办?

山西省中医院 骨科

小儿骨科的急诊是最繁忙的,24小时都有心急如焚的年青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簇拥着哇哇大哭的宝宝赶来——“四脚吞金兽”上蹿下跳太容易受伤了:烫伤的、骨折的、脱臼的......

宝宝胳膊脱臼了不让动(宝宝胳膊一拽就脱臼)(1)

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情况——一个懊悔不已的大人站在抱着胳膊一动不敢动的孩子跟前,不停地自责:我就拉了他一下,没使劲啊,怎么就脱臼了。是啊!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就这么个特点。

宝宝胳膊脱臼了不让动(宝宝胳膊一拽就脱臼)(2)

什么叫“桡骨小头半脱位”?就是儿童肘关节这个部位脱臼了,而且是脱了一部分,没有全脱臼,这是儿童脱臼的一个特点。人的前臂(小胳膊)有两根骨头,一根叫桡骨(大拇指这一侧),一根叫尺骨(小指这一侧)。桡骨在靠近肘关节的位置形成一个膨大的形态叫桡骨小头,头上是一个平滑的凹面与肱骨(大臂、上臂)相关节——要不肘关节怎么能那么灵活呢!

宝宝胳膊脱臼了不让动(宝宝胳膊一拽就脱臼)(3)

但是关节不能只是灵活,还得稳定,否则动不动就会错开,也就是脱臼。桡骨小头的稳定性依靠很多结构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条韧带叫“环状韧带”。环状,多形象,就是像一条裤带一样把桡骨茎(桡骨小头下方的“脖子”)和尺骨捆在一起,这样肘关节旋转活动时,桡骨小头就不会轻易地跑掉。

宝宝胳膊脱臼了不让动(宝宝胳膊一拽就脱臼)(4)

问题出就出在,他还是个孩子啊!孩子的特点就是桡骨头——小!就像腰细穿上了肥裤子一样,裤带也勒不住,所以就会......没错,就像裤子掉了一样,桡骨小头也会掉出来!

桡骨小头半脱位很常见,据统计占14岁以下儿童肘部损伤的一半,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还有一个名字叫“恼怒肘”——坐在玩具橱窗边说啥也不走的孩子,被终于失去耐心的家长拉着手一拽,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宝宝胳膊脱臼了不让动(宝宝胳膊一拽就脱臼)(5)

桡骨小头半脱位这种疾病被发现得非常早,Fournier医生在1671年(那还是康熙年间)就第一次描述这种疾病的病理及损伤机制。到目前,发病年龄最小的有刚出生15天的新生婴儿,1-4岁儿童占绝大多数,也有关于青少年和成人的报道,但是非常少见。

最常见的情形就是我们之前描述的:大人领着孩子走路、上台阶时,猛然拉了一下孩子的手;或者是从床上一下拽着胳膊拉起孩子;还有就是拎着小孩的双手嬉戏玩耍时出现的。

宝宝胳膊脱臼了不让动(宝宝胳膊一拽就脱臼)(6)

这些情况下都一个共同的姿势,那就是孩子的肘关节是处于伸直位的(胳膊伸直),同时前臂在旋前位(掌心向下)突然受到纵向的牵拉,于是桡骨小头脱臼了。

1916年Stoneml医生详细地描述了这种机制:当桡骨受到纵向牵拉,桡骨小头脱出环状韧带,而环状韧带边缘滑向关节间隙,嵌入肱桡关节内,致桡骨小头呈半脱位状态。

除了肘部受暴力牵拉这一主要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少见的因素也在很多文献中有所报导,譬如:孩子跌倒把胳膊肘压在了身下,以及直接的击打致伤等。

宝宝胳膊脱臼了不让动(宝宝胳膊一拽就脱臼)(7)

这个时候你怎么能知道是桡骨小头半脱位了?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孩子无法抬胳膊,他无法自己将手举过头顶!这种情况,您就别等了,直接奔医院吧!

医生接诊后主要是复位,这就涉及到一个复位手法的问题。复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逆创伤机制复位。目前的教科书及大多数文献均倾向于旋后复位法,即:牵引、旋后、压头、屈肘——四步、搞定。孩子自己可以将手举过头顶,就基本OK了。

宝宝胳膊脱臼了不让动(宝宝胳膊一拽就脱臼)(8)

复位之后,需不需要进一步治疗呢?要看情况:临床大多数桡骨小头半脱位都不需要进一步的额外固定,但是如果是二次脱位或者多次脱位、习惯性脱位的孩子,要格外重视了。一般建议使用颈腕悬吊或石膏托固定,以利于韧带的修复。

宝宝胳膊脱臼了不让动(宝宝胳膊一拽就脱臼)(9)

注意了,如果是青少年或者成人出现了桡骨小头半脱位,是要警惕的!因为正常来讲,桡骨小头的发育已经比较完善了,还出现脱位,往往是因为暴力比较大。这个时候一方面要小心是不是有可能合并骨性损伤,一方面是韧带软组织的损伤程度一般都比较严重,需要一定时间的修复。如果固定不牢靠或者固定时间不够,就很容易形成习惯性半脱位。同时复位后要使用支具将上肢控制在屈肘前臂旋后1周。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都可以通过手法整复获得满意疗效。但是有一部分是需要手术处理的,一般都是大暴力损伤,譬如合并有环状韧带断裂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