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叶波】

我从小就听父亲讲西游记的故事。提起《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真是家喻户晓。其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天蓬元帅猪八戒、金蝉转世唐僧、卷帘大将沙僧的形象已铭刻在记忆里。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

后来长大了,知道这本书是神话故事,其中绝大多数人物和故事情节为虚构。但根据史书记载,大唐圣僧陈玄奘到西方印度取经却有其事。

最近听到一个传说,让我震惊。射洪洋溪狮龙协会74岁的陈尚清老人在电话告诉我,唐僧小时候是在洋溪白流寺出家的,接着他给我讲述了这个故事。

01

江流儿避难白流寺

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是河南海州人,高中进士后被点了新科状元,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游街三天。后来得到初唐开国大将军殷开山赏识,并将心爱的女儿殷满堂嫁给他为妻。

新婚三月之后,太宗皇帝派遣陈光蕊到通泉县当县令。于是他带着新婚妻子,和一名仆人,前往赴任。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2)

通泉县位于四川,当地人称作洪州城。管辖现在射洪、蓬溪,大英部分地方。陈光蕊一行几个月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离通泉县不远之处的红江边。

红江是涪江的支流,位于四川蓬溪境内。陈光蕊一行正走得筋疲力尽,这时,从对岸驶来一艘小船。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3)

船主刘洪,本是一个水贼,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平时以渡人过河作掩护。当他看见仆人沉重的包袱,心生歹意。便杀死仆人,将陈光蕊打入河中,同时贪婪殷夫人美色,便带着留下的官袍官印,冒充陈光蕊,前往通泉县上任。

殷夫人看见丈夫被暗害,痛不欲生,本想投河自尽,但因胎中已怀有陈状元血脉,所以忍辱偷生。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4)

几个月后,在后衙生下一个男孩。她害怕孩子被坏人谋害,趁刘洪外出的机会,便找来一个大脚盆,用血衣裹着孩子。为了以后能够相认,便忍心咬掉孩子一根脚趾,把冤情写在一封血书之上。把孩子放入脚盆,放入涪江之中……

离通泉县衙大概三四里地,有一个庙子叫金蝉寺(后更名为白流寺),历史很悠久,为唐初勤安和尚所建。这天早上,庙里一位和尚,到河边打水,发现了从远处飘来的木盆,发现了这个孩子。于是收藏了血书,给孩子取名叫小江流,把孩子养了起来。

孩子非常聪明,在寺院里长大,潜心佛学。到了十八岁,玉树临风。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5)

殷夫人非常担心孩子下落,刚开始,怕让刘洪知道,所以便隐藏心里。时间久了,心里十分想念娇儿,便托人悄悄打听,寻找孩子下落。后来听说金蝉寺僧人曾经在河边捡到一个孩子,便抽时间去庙里上香,从而母子相会。

小江流得知自己身世,倍感悲愤,要去通泉县衙报仇,顺便解救母亲。但大和尚却说,你小小年纪,怎么是歹人对手?于是借大唐遍选高僧的机会,奔赴长安,见到外公殷开山,讲述了一家的遭遇。后来,外公便派兵到通泉,杀了仇人,从此母子团聚。

02

难道唐僧真的在白流寺出家?

听到这个故事,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曾听过洋溪评书艺人刘云华说过的评书《红江渡》,发现两者之间内容基本一致。

为了验证故事真实性,我再次翻看《西游记》。里面有对唐僧出家那段故事的描述,的确有殷开山派兵“洪州剿匪”灭水贼刘洪的故事 。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6)

我老师秦世泽先生告诉我,川剧《红江渡》就是演的唐僧出家的故事。于是,我找到了川剧《红江渡》的脚本。首先看见了剧本介绍:

“殷满堂生下一子,恐遭刘洪伤害,暗修血书连同婴儿放置红漆匣中,投入江中。婴儿顺水漂流,被金山寺长老相救,带回寺中,收为徒弟,取名江流。十年后,江流去洪州衙化缘,被殷认出,一家团聚。”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7)

川剧中认为唐僧是在金山寺出家,而不是白流寺。但根据我百度白流寺的简历时发现:白流寺建于唐初,原名广福寺,后来更名金蝉寺,到明代时才改名白流寺。川剧中的金山寺和金蝉寺谐音(射洪话蝉读shan).是否是后人将金蝉寺误传为金山寺?西游记中曾记载,唐僧前世是如来座前金蝉子的化身,金蝉寺是否就是为唐僧而命名?故事与小说、评书、川剧大致吻合,这是否是一种偶然?难道唐僧真的在白流寺出家?

为了解除心中疑惑,2022年4月19日下午,我们相约前往蓬溪红江镇、通泉县旧址通泉坝(现射洪沱牌镇通泉村)、洋溪白流寺考查。

03

从红江渡、通泉坝,走进白流寺

红江渡位于蓬溪境内红江镇,在红江镇与现大英县回马镇之间,有一条宽阔湍急的河流,由于缺乏跨河桥梁,渡船成了两地居民唯一的过河方式,据当地老百姓说,当时,唐僧就是在这里上船,准备过江走回马、柳树到通泉县衙去上任,但时乖命蹇遇到水贼刘洪而命丧江心。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8)

当我们来到这里时,红江渡口已消逝不见,一座跨江大桥横立眼前。从2018年起,蓬溪县红江渡改桥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2.3亿元,主线全长1295米、标准路幅宽22米,双向四车道,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建设标准。桥梁全长1129米,主桥长250米。该项目的开工建设,使两岸人民靠摆渡过河的落后交通状况成为历史。同时也把一段传说湮没在岁月的烟云里……

接着我们从回马赶往射洪市沱牌镇通泉村,相传这里曾经是通泉县县城所在地,通泉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是射洪境内历史上设置的第一个县,比“射江”的历史还要早几百年。一千多年前,曾与射洪的老县城金华齐名,只不过在沧海桑田之后,城郭就被岁月无情地掩埋。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9)

我们站在这片废墟上,看涪江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头脑里仿佛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脚盆放在水里,朝着下游东摇西摆,漂浮而去,耳边仿佛听到婴儿阵阵凄惨的哭声……

我们遇见一个骑着摩托车的村民,他告诉我们,从小就听说唐僧出生在这里,通泉县就是过去的洪州城……白流寺就在离这里下游几公里对面的山上,据说唐僧就是被那里的老和尚救上去的。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0)

于是我们又赶往洋溪白流寺。我们从新修成的射洪瞿河涪江大桥过江,先到洋溪去拜访了给我讲故事的陈尚清老人。

当时他正在洋溪狮龙协会办公室和狮龙协会胥会长、罗会长一起扎制板凳龙。得知我们要去白流寺了解唐僧出生地的事,他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们:从小就听大人讲唐僧在白流寺出家的事,现在白流寺里还塑有大唐圣僧玄奘法师的佛像……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1)

洋溪狮龙协会胥老师自告奋勇要为我们当“向导”。白流寺离洋溪就三四里地,大概车行几分钟时间,我们便就到达了白流寺下面的公路口。

我们把车停靠在公路边安全之处,路口上面是白流寺,走下面小路可以直接到达河边。我们便小心翼翼地走过小石板路,穿过一片小树林,到达河边。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2)

胥会长告诉我们,河对面上游就是通泉坝。涪江水从上而下,经过这里形成一个回水沱。传说中,唐僧就是在这个地方被老和尚救上山去的。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3)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4)

接着我们便气喘吁吁爬上山,来到了让人神往的白流寺。白流寺位于射洪洋溪镇玉川山上。与蓬溪县天福镇接壤,距县城约18公里。是射洪县洋溪镇的一个古寺庙,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建于唐朝年间,经过朝代的变迁保留至今,周边环境很美。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5)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6)

白流寺远看规模不大,和很多寺庙不一样的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并排一起。左边是天王殿,天王殿的门是关着的,右边是大雄宝殿,我们从大雄宝殿走进去,当中供奉着西方如来,十八罗汉、众多菩萨分列两边。而在殿左站立的第一尊佛,就是大唐圣僧玄奘法师。

从大雄宝殿后面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这个寺院分为两重,后面的殿堂更加雄伟。殿间的庭院、天井中分布着花林、藤蔓、鱼缸、石山,整个庙宇秩序井然,清静通幽。我们从左边的石梯走上第二重观音殿,看见勾梁画栋,浮雕佣壁,具有历史沧桑感。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7)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8)

观音殿右侧墙壁上,印有白流寺介绍:据当地村民及原寺主持金学焕言传,这里原名广福寺,后迁至玉川山顶,更名为金禅寺。据清光绪10年《射洪县志》记载,明天顺4年(1460年)重建更名白流寺。明正德9年(1514年),宝灵农民起义军兰达顺进入射洪,大部分庙宇在战乱中被烧毁。

1460年,白流寺达到鼎盛时期,占地约20亩,殿宇分四进;入大门的第一进为伽兰、五瘟殿;沿此而进,相继为观音殿、大雄殿、玉皇殿;玉皇殿两侧分别为太阳楼和月亮楼;西北两厢为文昌、六祖、三仙、斗母等偏小殿宇;北侧整齐地排着两进近20间平房和大小客堂;南侧有石砌浮雕俑壁及内墙。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19)

清乾隆4年(1739年)又复建白流寺。又后苏伊和尚再尽其力,建成现在的白流寺。由于连年的战乱和动荡以及各种变故,至解放初期,白流寺仅存两个殿堂。

1984年,释通林(女,南部县升钟镇人)师从成都佛学院和遂宁佛学院学艺完毕来到白流寺,不为没盐吃和借钱度日的困难所吓倒,她咬紧牙关和庙里的老住持及众信徒白手起家,创得收入40万,再一次对白流寺进行大规模维修,修缮殿堂二重、塑有菩萨53尊、庙宇建设面积达1800平方米,将原玉皇殿改为观音殿,另一殿则为大雄宝殿。于2年时间新修三楼一底房两间、二楼一底房两间、宿舍16间、厨房2间等。据在场的信众讲,这全是释通林一个人创造出来的。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20)

在观音殿外,我们有幸见到了白流寺住持释通林大师,她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白流寺的历史,分享了白流寺从唐代以来的兴衰变化。当问及玄奘法师是否在这里出家,她说,在很多年前,就听到这个传说,自己是从佛学院学习出来的,说唐僧在这里出家,证据不足。但白流寺自古以来,宣传佛法,遵纪爱国,起到了劝化世人行善积德,保持优良传统品德的作用。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白流寺,踏上了返回射洪的途中。我们从红江渡,到通泉坝,又从通泉坝到白流寺,沿着历史传说的轨迹走过……诚然,乡民的讲解,历史留下的遗迹,仿佛证实了唐僧和射洪之间存在渊源。但由于时间久远,这些都无法成为唐僧在洋溪白流寺出家的有力证据。但射洪历史的源远流长,射洪人民对《西游记》和唐僧的喜爱之情是让人感动、不容置疑的。

唐僧出家寺院(唐僧是在射洪白流寺出家)(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