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魔幻、奇幻、动画等系列的春节电影档期间,一部反映中国首部现代化海军题材的影片《红海行动》脱颖而出,成为今年春节档的一匹黑马。相对于合家欢的轻松观影气氛,《红海行动》则是以凛凛的军事化风格、肃穆壮观的战争场面、沸腾的爱国热血令人叹为观止。《红海行动》故事以也门撤侨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以队长杨锐为首的8人小组“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经历了重重阻力最终成功完成撤侨行动。8人小组“蛟龙突击队”在两个多小时的演绎中,凸显了狙击手、爆破手、重炮手等每位军人的技能发挥和性格魅力,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张译饰演的突击队队长杨锐,他对于上级命令的坚决服从、对受命于危难之间的勇敢、对生死相付的战友们的呵护、在枪林弹雨间沉着指挥的冷静等性格特征跃然荧屏,将一个身负国家使命的军人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张译红海行动中的过人之处(穿梭在枪林血肉间的生命守护者)(1)

此次在大荧幕张译化身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戏外的十年当兵经历,从坐姿、站姿、敬礼、走路……点滴都能看到军人的影子。杨锐的坚毅和临危受命,让这个角色更多的是要展现出危难之间的沉着冷静和行动力。从和平年代在军旅中“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坚持到反恐行动中“勇者无敌”的不惧牺牲,张译将不同背景下的军人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士兵突击》12年之后再次饰演军人,意义深远,拿他的话来说:不敢轻易饰演军人,没有充分准备不敢轻易穿上军装饰演军人,但每次穿上军装,心跳会加快,骨头都会变硬……如果祖国有需要,我会随时回到部队。

这是承诺,是使命。也是军人的魂。

从个体英雄到协同作战,看《红海行动》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的核心领导力

相对于军旅片塑造的个体英雄,《红海行动》的一大亮点是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塑造了“蛟龙突击队”8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的技能特长涵盖拆弹、狙击、爆破等多领域,也有面对生死压力的惧怯之心。这样的协同作战让观众对每个突击队员的性格和技能都印象深刻,而突击队如何在枪林弹雨中解救人质并面对不同的复杂环境进行周密部署安排则考验了团队核心——突击队队长杨锐的核心领导力。

张译红海行动中的过人之处(穿梭在枪林血肉间的生命守护者)(2)

张译演绎的杨锐队长的领导力在多处显示出来:街头巷战解救废弃工厂的华侨时,面对恐怖分子集中火力包围以及平民人肉炸弹的考验,杨锐缜密部署,分队协作,成功保护侨胞撤离;撤侨途中遭遇恐怖分子伏击时,杨锐积极观察地形,对狙击手、爆破手、通信兵、机枪手们的分工协作,以及在危难关头弃车对战友们的保护,都显现了其危难时刻的领导力和观察力;特别是在最后解救人质营的人质之时,以8人对抗150的悬殊差异,以乔装、分组合作等方式打入恐怖分子内部,面对突发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冷静指挥,战术变化,都体现了杨锐作为突击队队长的沉着冷静。

从命令天职到人文关怀,张译演绎“撤侨行动”的生命守护

虽然张译饰演的杨锐队长影片中展现得更多的是军人热血,但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感性一面也让这个角色有血有肉。比如面对狙击手的重创,他独自隐瞒战友伤情;面对记者夏楠强行执行任务的反对,到为其感染毅然决定解救全部人质的视死如归;从“服从命令为天职”到面对突发事故自行寻找“黄饼”阴谋的随机应变……杨锐的担当不仅在于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更是发自于内心的普世的人文关怀。

张译红海行动中的过人之处(穿梭在枪林血肉间的生命守护者)(3)

除了角色亮点,《红海行动》的战争场面也令人叹为观止,全片运用了“海、陆、空三线调度”和“实景拍摄”的拍摄形式。在非洲摩洛哥取景,从陡峻的高山到荒芜的沙漠,从繁华的城市街头到落寞的古城老巷,海战、巷战、车战、荒漠坦克战等让观众瞬间体验到了和平的珍贵。突击队员们在枪林弹雨中的穿梭,生死一线的血肉模糊让人泪流满面。那些负重冲锋的战士们守护的是生命,也是一方国家的使命和尊严。

这次,让我们致敬英雄。

张译红海行动中的过人之处(穿梭在枪林血肉间的生命守护者)(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