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的一天,陕西省扶风县白家村几个的村民在整理土地时发现一处泥土有些异常。好奇的村民往下一挖,在距离地面30余厘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洞。

考古队员闻讯赶来后,从这个窖藏内前后共发现了103件青铜器。这批文物被发现时大多保存完好,其中更有74件载有铭文,震惊考古学界。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1)

▲ “庄白一号”遗址现场资料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个窖藏遗址就是著名的“庄白一号”遗址。

在被发掘出的一众青铜器物中,最为珍贵的要数墙盘。墙盘尤具价值的地方在于其上的铭文为研究西周早中期的诸多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历来受到研究者的格外重视。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2)

▲ “庄白一号”遗址发掘旧照 图片源自网络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3)

据考,此物铸于西周共王时期,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做,因此称为“墙盘”;又因为因墙是一名史官,故也被称作“史墙盘”。

墙盘器形宏大,制造精良,整体通高16.2cm、口径47.3cm、深8.6cm,盘腹外附双耳。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4)

腹部饰垂冠分尾凤鸟文,凤鸟有长而华丽的鸟冠,鸟尾逶迤的长度,为鸟体的二至三倍,延长部分与鸟体分离。凤鸟纹在当时象征着吉祥,是西周时期最为流行而且最富时代特征的纹饰。

凤纹以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5)

墙盘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内镌刻的铭文。

盘内铸有铭文长达二百多字。一共分为两部分,前半记叙西周时期各王的主要史迹,后半记叙制器者一族的重要功绩。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6)

全文共18行,中间空一行,形成两组各九行,共计284字 。文字排列整齐划一,纵成行,横成列。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7)

铭文原文:(上下滑动查看)

曰,古文王初。教琳于政,上帝降处德大曾。甸有上下造受万邦。泌围武王,透征四方,达殷吮民,永不巩狄皮,长伐夷童。富圣成王,广左右毅盘刚稣,用爹取周郑。肃握康王,兮尹吉疆。玄普邵昭王,广能支楚荆,帷奥南行。窗舰穆王,井帅宇侮,膝盅天子。天子圈居文武长刺,天子赞无句。攘祁上下,巫狱趁慕,昊复亡吴。上帝司最,尤保受天子缩令命,厚福丰年,方排亡不从见。青幽高祖,甲效微需处。雪武王既钱殷,歌史使祖道来见武王,武王则令命周公舍围于 周,卑件处角。虫忽乙祖速匹华辟,远献幻心。子瓜,杏明亚祖辛,或毓子孙 。林鳍多零,果角黛光,义其赛祀。雾得文考,乙公稼越 ,贡屯无辣,农案岁音。帷辟孝晋友,史使墙夙夜不萦坠,其日蔑历。墙弗敢粗,对扬天 子不显休命,用作宝季弃。利祖文考,戈雍受授墙尔簇福裹,箱录、黄者、弥生,老吏事华厥辟,其万年永宝用。

铭文的前半部分,表达了对国君的爱戴和称颂,记载着周朝文王至共王的事迹伟业。

后半部分是墙的家族自述史,讲述家族自远祖以来在周朝作出的功绩。

铭文记载:武王灭殷以后,微子启领着儿子前来面见周武王,表示愿意成为周朝之臣,即铭文中的“雪武王既钱殷,歌史使祖道来见武王”。

到乙祖时,他已在周朝担任大官,而且是周王的心腹重臣。再到后来,微氏家族一直有子孙担任周王室的史官,制造这个器物的是微子启的后人自称“墙”。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8)

墙盘之历史价值

从铭文可知,篡写铭文墙应该为商微子后裔。其先礼祖至墙,一共六代都在周朝担任史官,历经文、武、成、康、昭、穆、共七王。

盘铭历数文武成康昭各王,一直说到穆史墙时在位的周王,也就是是共王。这件器物从器形、字体等方面考察,也完全相合这个时代的特征。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9)

墙盘的发现,首先为共王时代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证明。

这个窖藏遗址的发现,包括了墙一家几代先后制作的器物。将墙盘作为一个基准将这些青铜器系联排列起来,无疑为西周青铜器分期树立一个难得的标尺。这在青铜器研究以及西周考古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墙盘的铭文还叙述了武王征四方,达殷,攻翟租,伐夷东的事迹,为《逸周书·世俘》所述武王征伐四方记载做出了补充和证明。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10)

从铭文中可以看到,商不但和东夷,而且和北狄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铭文同时还证实了学界对商朝在我国北方有强大的势力的看法。

除此之外,这篇铭文的内容更涉及统治阶级的治国方略、征战杀伐、祭祠活动、宴会享乐。

铭文更记载了一系列的法律的活动: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婚嫁礼俗等。这些记录对法律史研究而言也是考据西周时期刑事、民事法律制度不可多得的依据。

墙盘铭文艺术

如同我们曾经介绍过的散氏盘一样,墙盘铭文本身也极具艺术价值。

墙盘铭文不仅是解放后发现的铜器铭文最长的一篇,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带有骈文风格的铭文作品。铭文使用四言句式,颇似《诗经》且措词工整华美。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11)

铭文字形整齐划一,均匀疏朗。从整体来看,墙盘铭文整体风格非常统一,字势偏长。同时此篇铭文的字体起笔、收笔也没有了早期铭文的波碟、 肥笔及尖笔。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12)

▲ 墙盘铭文拓片

墙盘书法也是对书体演进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就字形而言,墙盘铭文尚不具备成熟大篆的整齐划一,也没有刻意追求相向笔画的对称均衡、并列线条的等距、等曲、等长,正是规矩初见又不典型的状态。

有研究者认为,墙盘铭文偏长的外形以及规范的书写方式代表着后世秦小篆的风格已经初现圆形。

比起其他的铭文字体,墙盘铭文更多几分自然与生动,风格恰介于古今之间,向来为书法界所重视。

清代篆刻简史(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13)

▲ 临 《墙盘》 作品

图片源自:丛文俊.吉金夜话(五)·墙盘[J].艺术品,2018(05):34-39.

墙盘已被定为我国一级文物,作为国之重宝更是位列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文章来源:青铜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