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又闹食安危机!

7月25日,有福建莆田网友爆料称网购的三只松鼠坚果中脱氧剂颗粒撒漏,被自己怀孕的妻子误食。据其介绍,他通过网购买了三只松鼠坚果,怀孕的老婆吃了半包坚果后,发现食品袋中的脱氧剂泄露,封口处也一边大一边小,没有完全密封。该网友发布的视频还显示,他拆了的3包三只松鼠坚果袋均出现程度不一的脱氧剂颗粒泄露。这位福建网友怀疑是制作脱氧剂包的机器没调制好,导致包装袋一边大一边小,出现漏洞情况。

三只松鼠脱氧剂导致孕妇误食(包装袋中脱氧剂颗粒泄露)(1)

当天下午三点左右,三只松鼠官方微博发文回应称,脱氧剂破损原因系投放过程中光眼偏移造成误切所致,公司后续联动供应商进行版型调整,在设计上进行光电眼位置重新确认。而三只松鼠的官方客服工作人员则声称,食品用脱氧剂有经过实验,误食对身体没有什么害处,多喝水可以排出体外。对于该批次产品销往哪些区域以及接下来是否计划召回,三只松鼠表示“对同批次未售产品进行了抽查,暂未发现包装破损泄漏。”

颇具讽刺味道的是,保鲜技术一向是三只松鼠宣传中的一大卖点,其产品中暂未发现油哈味,但在包装袋中起保鲜作用的脱氧剂泄露,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三只松鼠的保鲜技术有纰漏。

脱氧剂又名去氧剂、吸氧剂,是可吸收氧气、减缓食品氧化作用的添加剂,是食品保藏中普遍采用的新技术产品,它根据组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是以无机基质为主体的脱氧剂,如还原铁粉;还有一种是以有机基质为主体,如酶类、抗坏血酸、油酸等。从福建网友发布的信息看,其所买三只松鼠产品所用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二氧化硅、活性炭、水、食用盐等。

有医生表示,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损伤,但有的人在吃了后可能,现肠胃反应或者肝功能受到损害的情况,可以到医院寻求医生的检查,并且使用药物进行调理,应该多喝水,促进食品脱氧剂的排出。

7月25日下午4点,福建网友透露已带老婆孕妇看过医生,医生称对孕妇误食氧化剂的情况暂不能明确判断,需等待后续观察。此前,三只松鼠方面表示“非常关切消费者的健康,愿积极配合消费者家属做健康检查,并承担全部费用和相关责任”。

三只松鼠态度不错,但事实是,仅在近些年,三只松鼠多次在食安问题上引发社会担忧。

三只松鼠脱氧剂导致孕妇误食(包装袋中脱氧剂颗粒泄露)(2)

(图:三只松鼠手撕面包被人发现明显的霉斑)

2017年8月,国家食药监局抽检发现三只松鼠开心果霉菌超出国际规定180%;2020年11月,三只松鼠被深圳市消委会检测出致癌物超标,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μg/kg;2021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发现三只松鼠1批次开口松子产品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超标,检验结果是2.2克/100克,而标准值为≤0.50克/100克,超标幅度为3.4倍;同年11月,三只松鼠手撕面包被消费者投诉发现清晰可见的深灰色块状霉斑;2022年5月,三只松鼠代工公司含羞草食品因开心果菌落超标被南京市溧水区市监局罚款1万元;三只松鼠每日坚果礼盒生产商山东知味轩食品有限公司也曾两次因为抽检不合格被行政处罚……

而据报道,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三只松鼠的投诉内容多达2462条,有多名消费者表示买到的三只松鼠存在产品发霉、吃出异物、生虫等问题。

有观点认为,三只松鼠依靠轻资产运作的“代工 品牌”模式,近几年确实取得快速发展,成为休闲零食行业的头部品牌,但这种重企业发展轻质量监管的模式,一旦在监管层面出现疏忽,就会出现安全隐患。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就认为,三只松鼠事故多发,凸显其在质量内控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管理纰漏。

“代工模式的目的是以较低的成本撬动最大的产能,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规模。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好坏的差别,关键在于是否投入了足够的资源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即使是代工也仍然可以实现像自有工厂一样的监管模式,比如视频监控生产线、实时检测生产数据、不定期进行人工抽查等。”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说。

据报道,三只松鼠似乎也意识到了上述风险,正尝试补齐代工模式的短板。官网显示,三只松鼠加速向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企业转型,通过建立示范或联盟工厂等供应链创新模式,间接进入二产渗透一产,推动工业化水平提升和技术创新,打造产品竞争力,构筑产品壁垒。

三只松鼠脱氧剂导致孕妇误食(包装袋中脱氧剂颗粒泄露)(3)

(图:三只松鼠在无锡无为经开区的联盟工厂即将投产)

此外,三只松鼠也在积极自建工厂。去年底,知食说在报道指出,三只松鼠正积极推进位于江苏无锡的联盟工厂建设,以实现制造、加工、仓配和物流的一体化,以更好地把控生产各环节,提高产品新鲜度。

值得注意的是,也是为了让质量可控,元气森林也在放弃代工模式,开始自建工厂。元气森林方面认为,自建工厂能够“进一步完善其对于上下游的整体把控,从而实现新品研发、质量把控、供应链完善等多方面的高效高质”。

而据了解,去年底,元气森林对外宣布,自2019年开始布局的“5大超级城市群 自建工厂”全国战略布局初告完成,上述自建工厂分别对应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地区5大城市集群,重点对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川渝、两湖中南地区等市场,直接覆盖7亿人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