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建筑而称为寺者,一定是佛教的道场,但是寺之为名,并非来自印度的佛教。虽据北宋赞宁大师的《僧史略》卷上谓:“案灵佑法师寺话,凡有十,名寺。”他例举了佛教道场的十种名称,但其除寺以外,其他九种,都是出自佛经的汉文音译或义译。梵语毗诃罗可译为寺,但非中国的寺。

  考寺的原义,汉代刘熙《释名》一书的解释:“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可见寺者,乃是官府治事的所在了。因此《说文解字》便说:“廷也,有法度者也。”所以在《唐书》百官表中便有这样的记载了:“汉以太常、光禄、卫尉、太仆、廷尉、鸿胪、宗正、司农、少府,为九卿,后魏以来,卿名虽仍旧,而所莅之局谓之寺,因名九寺。”为什么要把九卿莅的官署称为九寺,这有它的来源,因为寺字在周代可通用为侍的意思,所以《周礼天官》之中,有谓:“寺人,掌王之内人。”可知寺人,也就是相当于侍官了,因为寺有亲近侍候君主的意思,故将九卿,也就列为九寺了。

庙和寺的区别(寺是怎么来的)(1)

  那么,佛教道场,怎么也称为寺了呢?这也有它的由来。据清一统志载:“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初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而来,舍于鸿胪寺遂取寺为名,创置白马寺,此僧寺之始也。”另有罗璧志余的记载:“汉设鸿胪寺待四方宾客,永平中,佛法入中国,馆摩腾法兰于鸿胪寺。次年洛阳城西雍门外,立白马寺,以鸿胪非久居之馆,故别建处之,其仍以寺名者,以僧为西方之客,若待以宾礼也。此中国有僧寺之始。”

  以此看来,中华民族,虽重夷夏之辨,但对外来的佛教僧侣,仍以贵宾之礼接待,谅其固为重人,尤其是为崇尚佛教文化的精神。其中尊重的程度,竟以九卿等列的寺舍为之别馆,实是佛教的一大殊荣。但也因此,寺之为名,成了佛教道场的专称。

  唯于寺之称号,曾在后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建僧舍为招提,这倒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四方,四方僧人所居者,称为招提;到了隋炀帝大业年间,又令所有的寺院,改名为道场,至唐朝以后,才将佛教道场,重称为寺,直到现在,未有大的变更。

院的名目

在中国佛教的传统,寺院二字,往往是连贯称呼的,寺是道场的总称,院是寺内的部分,但是也有以院独称的例子。本来,院的意思,凡是宫室而有墙垣所围绕起来的,便称为院,但在唐朝的时候,也有以院为府门官署者,例如御史台所隶的台院、殿院、察院等;唐玄宗时设丽正书院,安置文学之士,此与翰林院,自有密切的连带关系了。因其所居者皆为文学之士,后人因此也就以讲学之舍,称为书院了。

  但是为何又变成佛教的道场了呢?佛陀初度五比丘的鹿苑,可能是其根据,但鹿苑亦作鹿园。一方面当然由于国人对佛教的尊敬,故以官府之名而名僧舍,又以佛寺乃在宣扬文化,故以院名;另一方面佛教道场在印度,原名为僧伽蓝,意为众园,故以园与院谐音而称。同时园是有范围的,院也是有范围的。

僧伽蓝

  上面说过,僧伽蓝的意思是众园,它的本音应该是僧伽蓝摩,乃指僧众所处的园林。但此园林有好几种含义:第一,比丘多靠园林而住;第二,比丘和合同住的人数之多,正像园中的林木那样的茂盛;第三,园中的林木,大材与小料,共同生长,僧团中的比丘,也是凡圣同居;第四,园为生植之所,比丘住在僧园之中,便能生出道芽圣果,并能以僧园为基础,使所有的佛弟子,都能生出道芽圣果,因此僧伽蓝中亦有五戒净人居住。中国禅宗的禅林丛林,源于此了。

庙和寺的区别(寺是怎么来的)(2)

可加v:13062602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