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远前言:12月29日,紫光破产重整计划(草案)获债权人组和出资人组表决通过,这意味着长达数月的重整推进工作进入最后尾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紫光国微和华为5g?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紫光国微和华为5g(击败阿里不逊华为)

紫光国微和华为5g

文:小远

前言:12月29日,紫光破产重整计划(草案)获债权人组和出资人组表决通过,这意味着长达数月的重整推进工作进入最后尾声。

最近,有这样一家不怎么出名的中国企业,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就是在接盘紫光的过程中直接“击败”了浙江国资委和阿里巴巴。此前,深受债务问题影响,在国内芯片领域被称为“航母”的紫光集团终于迎来了“接盘侠”,就是我国的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知名度极低的投资公司。

2021年12月14日,根据紫光集团的公告,正式确认北京智路和北京建广对紫光集团的收购事宜。与阿里巴巴的名头相比,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的名头并不大,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两个名字。而阿里无论是名气还是成就都比这两个公司显眼。

以阿里巴巴为例,外界的印象更多的是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领域。但阿里的科技近几年也是突飞猛进,阿里云的业务已跻身全球市场份额前3名,其相关的云计算技术已位居全球第一。此外,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还发布了超越华为鲲鹏920处理器的倚天710芯片。

就在最近,阿里旗下的科学研究机构达摩院公布了近几年的成绩。其公开发布了770万篇论文、8.5万项专利、涵盖了150个领域。阿里认为,硅光子芯片将成为2022年芯片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电子芯片到光子芯片,这项技术无疑是划时代的。不得不说,马云真的有一套。而紫光集团的主要研究领域就是芯片,为何会选择不怎么出名的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呢?他们能为紫光带来什么呢?

紫光集团以扫描仪、紫光华宇输入法、紫光 U 盘、紫光 MP4 等闻名于世,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紫光的产品,有些甚至成为许多人童年的记忆。从今年7月9日起,紫光集团就表示,因为债务过多,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申请,希望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组,及时止损。

紫光集团缺乏资金周转,只能配合法院的调查。而背靠清华的它,能够走上破产重组这条路,也与紫光集团“独特”的战略有关。因为看着华为走上自主研发之路,紫光集团也认为芯片领域的落后一定会“挨打”,于是它为了迎头赶上开启了“买买买”的战略,把资金投资于技术。

2013年,紫光集团借款9亿美元,以近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展讯通信。仅仅一年后,它又斥资9亿多美元收购了锐迪科。之后,把二者进行合并,就合成了紫光展锐这个芯片公司。而这两家公司都是著名的芯片设计公司,荣耀手机就使用了紫光展锐的芯片。

2015年,紫光集团又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惠普旗下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份。三年后,紫光集团又斥资22.6亿美元收购了法国芯片组件制造商Linxens。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紫光并购的公司数量已超过60家。看着它疯狂的行动,很多人不禁感叹,紫光可能希望涉足芯片制造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中国芯片的三星。

因为交易量越来越大,紫光集团的总资产也从2012年底的不到70亿,增加到今天的近3000亿。然而,资产虽高,但借来的钱没有不还的道理。所以在同一时间,紫光的债务飙升到数千亿元,今年只能无奈的进入破产重组阶段。但幸运的是,正是紫光的“买买买”拯救了自己。

紫光集团多年的投资,使自己成了国内芯片领域的“航母”,虽然没有钱,但公司却含金量十足。当它发出破产重整的那一刻,十多家企业立即伸出援手,表示愿意帮助紫光集团渡过难关,并提交了相关计划和报价,如美的集团、碧桂园创投、海康威视等公司。

广东的恒建希望紫光能把工厂迁到广东,北京的电控希望紫光能把总部留在北京,几家企业最后只有两家杀出重围。他们分别是阿里和浙江国资委的联合体;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的联合体,又称“智路建广”。业内普遍认为,紫光集团将向阿里和浙江国资委靠拢。

事实上,与阿里的名气相比,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的名气并不高。然而,在半导体集成和运营方面,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是业内的专家,这是阿里巴巴无法比拟的。偏偏紫光集团破产的原因,就是缺乏半导体相关的运营经验。因此,最终的赢家是“智路建广”,他们同样拥有国资背景。

自2015年以来,国内超过10亿元的半导体并购合作中,有50%以上是由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完成的。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二者无所不包,产业链整齐。其半导体集成能力不亚于华为,甚至高于华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国资背景强大,可以说是“不差钱”的紫光集团。

智路建广还主导了安世半导体收购案,以18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安世半导体,两年内以300多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闻泰科技。仅仅两年就获得了100多亿的回报,这是任何企业都做不到的。总的来说,紫光就为了自己的未来,全身心的投入二者的怀抱。

能够收购这个产业庞大的紫光,智路建广背后的经济实力绝对不小。毕竟紫光的价值是3000亿,不是3000万。能买下这么一个庞大的芯片企业,凭这股实力和勇气,足以看出二者的市场影响力。希望收购后,紫光的业务能够恢复生机,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助力国家芯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