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林丽《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的名作之一,历代评论尤多黄裳曾称“小楼一夜听春雨”一联,“十四个字绘尽了江南春的神魄”陆游写此诗时已经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再次入京,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在一生的宦海沉浮中被消磨殆尽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软弱黑暗的南宋朝廷,却日渐绝望淳熙十三年(1186)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陆游诗解释大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陆游诗解释大全
作者:郭林丽
《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的名作之一,历代评论尤多。黄裳曾称“小楼一夜听春雨”一联,“十四个字绘尽了江南春的神魄”。陆游写此诗时已经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再次入京,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在一生的宦海沉浮中被消磨殆尽。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软弱黑暗的南宋朝廷,却日渐绝望。淳熙十三年(1186)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诗的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的蹉跎。在家乡赋闲5年之后再度来京,年迈的诗人英雄迟暮,壮志豪情一去难返,故“世味年来薄似纱”既是诗人沉痛的生命体验,也是对现实境遇的否定。诗人以“京华”隐喻朝廷,对朝廷来说,诗人只是客,既没有实权,也没有谏言的权利。诗人在实体的空间上是京城之客,客居京华,来去匆匆;在理想的抱负里又是政治之客,英雄失路,壮志难酬。对于诗人来说,世味如纱,京华如梦。
颔联是历来称颂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刘熙载《艺概》)。殷光熹在《宋诗名篇赏析》中也说:“‘小楼’一联,从诗的意境看,有三个层次。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深巷卖花,声声入耳,又一诗境。”此句意境优美,清新明丽,但正如舒位在《书剑南诗集序》中所评:“小楼深巷卖花声,七字春愁隔夜生。”诗人在首联中抒发的无奈和愁思,在颔联中体现得更加细腻婉转。
首先,“小楼”一联再次突出世味的凉薄。从视觉上看,从广阔的京城到狭窄的小楼深巷,空间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内心逐渐的幽闭和刻意的逃离;从触觉上看,“一夜”“春雨”“深巷”“明朝”“杏花”这些词语都带有湿冷、幽深的性质,与“世味如纱”的凉薄形成对等的隐喻;从听觉上看,“一夜”“春雨”“卖杏花”几个词说明春雨一夜未停,诗人一夜未眠。同时,卖杏花的也是孤独一人,卖花声单调地回荡于空旷的深巷之中,在清晨的凉意中更显得哀转久绝。诗人与卖花之人的孤独形成同构,两者都是茕茕孑立,与之相伴的只有一夜的春雨和清晨的杏花。
其次,颔联以极其精致的笔法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幽怨。“春雨如愁”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总将春雨为春泪,未比思君一半愁”(张耒《潮水二首》),皆取春雨和愁思都连绵、繁多之意。同时,夜雨也是诗人逆境的象征,一夜春雨代表了诗人一生的仕途坎坷和政治失意。“杏花”一句,化用陈与义诗句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人在清明时节再次入政,就像杏花带来消息,同时这消息也湮没在雨声中,正如诗人在一夜雨声中失去希望。“杏花”一词也具有空间特征,从“深巷明朝卖杏花”中可以感知到整个“杏花春雨江南”的意境,杏花不仅反映了清明物候的新妍,也把诗人从小楼深巷的狭窄空间带到了无边春色的秀美江南。诗人一夜无眠的煎熬在江南春色中得到调和与慰藉,诗人将自己从狭窄带入到广阔之中,一合一开,境界遂深。
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表面上诗人是在写“作草书”“细分茶”的闲情雅致,实际上是“闲而不闲”,反映出诗人政治失意、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惆怅,是英雄失路的另一种表达。春雨初霁,天气晴好,清景无限,而诗人却幽居在小楼一室中以写草书和分茶来消磨时光。这既反映了诗人黯淡的心绪,也体现出诗人内心期待的失落,所以尽管春色满眼也无心欣赏。
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反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义,表面上是安慰自己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实际则是无奈的自我解嘲。诗以离乡“客京华”起,以别京“可到家”终,“骑马客京华”的诗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诗人的行程和情感的运动完成了一个周期轮转,诗人的感叹也尽在其中。“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离乡时尚有希望在前,返乡时却抑郁满怀。“素衣莫起风尘叹”,既是诗人理想再次失落之后的无奈与自嘲,也是诗人的情感从雄心壮志的激烈跌落到回家躬耕的淡然。
全诗首联郁闷难消,孤峰特起;颔联清新可喜,如一泓清泉;颈联细致描摹,娓娓道来;尾联突发感叹,又激荡回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写出;淡荡的春光,在卖花声里透出。年迈的诗人孤居小楼,一夜无眠,听春雨淅沥,想杏花绽放,虽清新美好,却满是落寞。诗人客居生活的无聊,壮志难酬的慨叹,报国无门的悲愤,最终都散落在江南的杏花春雨中,千百年来,绵延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