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前几日听文友前辈谈论诗词歌赋。虽然小子不是很懂,但听着也是颇为有趣的。文友前辈讨论的是唐诗《出塞》。这首《出塞》可谓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了。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上就有这首诗。

出塞慢节奏(漫谈出塞)(1)

好像当年老师讲这首诗时,着力于阐述万里守边的悲凄感。文友前辈不认为这首诗中带有什么哀之气息,而是具有威武的雄壮气势。

前辈是这样翻译这首诗的:秦汉时期这座雄关就是我们的,万里守关的人们还未归来,只要如同卫青和李广的他们在,定然不会让胡马度过阴山。这么一翻译感觉上也真没有什么悲戚之感。

在过往,这首诗中龙城飞将我总以为是一个人。后来翻阅史料才反应过来,龙城原是一个典故。

出塞慢节奏(漫谈出塞)(2)

当年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卫青为彻底解决来犯匈奴大军,而奇袭了一座匈奴的重要据点。这个重要据点就叫龙城,龙城同样是匈奴祭祀之处,而卫青也一战成名。飞将是名李广的绰号,那龙城也可代指卫青也不是不可以的。

《出塞》作者王昌龄生活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时代,他青壮年时期正好是唐开元盛世之时。这时的唐人的自信心与唐朝的国力都达到了顶峰。

自开唐开国以来不算高祖李渊与天下群雄争霸的那段历史,时局变幻莫测,李唐颇为弱小。

从太宗开始的贞观之治,传至高宗又经武氏代国,后又李氏复国。这段时间里唐朝的国力未曾因政局变幻而停滞,而是蒸蒸日上。而唐朝的势力触角从中原逐步向外探伸,进入草原,西域直至中亚地区。开元之时,唐朝国势已到极致。

出塞慢节奏(漫谈出塞)(3)

传闻《出塞》就是这个时期所做。那时的王昌龄的内心很难出现悲戚感吧。他的内心中更多怀着自豪与霸气。当然这首诗的成文的具体时间确实没法明确,都是靠推测。

也许这首诗成文于唐玄宗的天宝年间呢?令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或许让王昌龄写《出塞》时带有悲戚之色呢?

也倒也不是不可能。当李隆基改年号为天宝后,怠政成性,朝堂中枢混乱成为常态,但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明面上唐王朝强盛依旧,依然是那个天朝上国,威势无比。

王昌龄就算看到诸多社会弊端,但尚且不会悲戚,自信依旧。再者,王昌龄去世于安史之乱的两年前。

也许他能有幸见证安禄山假扮婴儿认杨玉环为义母的闹剧,但不可能见证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往四川,杨玉环勒死在马嵬坡这些经典场面的。相信悲戚与他也没什么缘分了。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这句话放在读这首诗上也是可以的。

每个人处在不同的意境之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人觉得雄壮,也有人感受悲戚。或许这就是文学佳作的魅力所在。一个作品千种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