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言:“人品做到极处,只是恰好。”

做人,要掌握一个度,那就是“恰到好处”的分寸:

说话留三寸,遇事让三尺,待人远三丈。

1

说话留三寸:不惹祸

《增广贤文》有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说话要讲究分寸,通达世故的人,逢人只说三寸话:

一寸在人,二寸在时,三寸在地。

一寸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人若不对,话不该说;

二寸是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时机不对,话不能说;

三寸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场合不对,话不当说。

曾国藩年轻时口无遮拦,得罪过很多人。

参加寿宴时,对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气得对方拂袖而去。

曾国藩事后自省,给自己定下“戒多言”的规矩。

他还通过写日记,记录自己言谈话语方面的过失。

该说的话,三思而后说;不该说的话,闭口不谈。

正如《菜根谭》里讲:“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嘴巴好比是内心的大门,如果不能守口如瓶,必然会泄露心中的秘密。

话说得太满,就无法保证每一句话都说得滴水不漏。

逢人话三分,交浅勿言深,给自己留点余地。

四丈三尺七寸(三寸三尺三丈)(1)

2

遇事让三尺:结善缘

《菜根源》有言:“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当你做事一帆风顺时,让三分好处给别人,是为后世子孙积德。

清朝首辅张英,收到桐城老家来信。

信上说,家中拟扩建院宅。

只为多占三尺地皮,跟邻居起了争执。

张英看完家书,回诗一首: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主动将院墙让出三尺;

邻家见状,也依样让出三尺。

两家宅邸之间,让出了六尺宽的一条小巷。

这条“六尺巷”至今仍是桐城一景,被世人传为佳话美谈。

遇事让三尺,是一种心胸、一种风度。

下棋时让两子,是高手之举;打球时让一分,是大将风范。

走路让同伴先行,吃饭让客人上坐,乘车也给老人小孩儿让个座。

生活中的许多矛盾、纷争,只因没能掌握让的艺术。

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

四丈三尺七寸(三寸三尺三丈)(2)

3

待人远三丈:长相处

《围炉夜话》有言:“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人与人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

最舒服的关系,是保持一种“边界感”,让距离产生美。

亲人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不因为太烫而伤了自己,也不因为太冷而寒了人心。

朋友之间,保持一杯水的距离。

君子之交淡如水,看似平淡无味,却能解渴润喉。

守好自己的分寸,不相干的事儿不要管,掺和太多,反而帮倒忙。

事情成了,没人记得你的功劳;事情砸了,你却成为第一个被指责的对象。

别把想法强加于别人,别窥探别人的隐私,别打扰别人的生活。

常听人说,这世上只有两种事:

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话说多了,没人爱听。事管多了,招惹麻烦。

知边界,懂分寸,让自己高兴,让别人舒服。

这样与人相处,才能长长久久。

来源:微信公众号“儒风大家”

作者:儒风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