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谭坊镇(南营坊辖区的历史记忆)(1)

南营坊因清代初年今南营房小学一带的驻军营房而名。

南营房办事处的主要街巷有南茶坊、前西大街、后西大街、三岔街、南北大街、光中路、菜园街、串窑街、建设西街、西坝岗、南、北教场坡、木瓜树巷、赵家巷、西湾子、南关道、羊头巷、石头坡、新营坊、南井棚巷、川新(穿行)楼、南、北二队、南、北箭道、东大门、北影壁巷、井棚巷、西井棚巷、南永兴明巷、张花巷、鲁班庙巷、南马圈、南菜园等。南营房街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许多蕴含独特历史信息的街巷。如南营坊。南营坊的历史很早,是宣德四年修筑张家口堡以后出现的戍边部队营房。因为在张家口堡以南,故名之:南营。民间,则称之为南营坊(房)。

清代,张家口不但是长城要隘,也是被称为神京屏翰的畿辅重地和拱卫京师重要门户。所以清王朝在定都北京的第二年,即顺治二年(1645年)畿辅驻防八旗就开始进入张家口。进入张家口的畿辅驻防八旗,分张家口满洲驻防八旗、蒙古驻防八旗和汉军驻防八旗。满洲驻防八旗的营房先在上堡伏魔寺,称为营城子。雍正年间,扩展满洲驻防八旗营房,建上东营和下东营。蒙古驻防八旗营房先在上堡西大院,乾隆年间建察哈尔蒙古驻防八旗营房,命名为蒙古营。汉军驻防八旗的营房则是在张家口堡南面明代的旧营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有趣的是,南营属汉军驻防八旗,驻防在这里的汉族兵丁与当地汉族百姓沟通相对要多一些,所以相对于上堡的上、下东营和蒙古营来讲,南营的民间记忆也留存较多。如当时的南营,以一座瞭望楼为中心,分别建有东南西北四处有夯土围墙的营房区,形成街区后就命名为南营坊。而营房与营房之间的通道,也就渐渐形成了后来的街巷。明代,南营中心有一座瞭望楼,清代,汉军驻防八旗营房建成后,也利用了这座瞭望楼。瞭望楼是空心楼,行人可以从楼底下穿过,瞭望楼周边演化成街巷后,因而得名穿行楼,后取其谐音,命名街巷为川新楼街;如当时营房区内有骑兵二队驻地和弓箭营驻地,形成街巷后为区分南北,分别命名为南二队巷、北二队巷和南箭道巷、北箭道巷;如当时南营东面有一处驻防官员私宅的大门楼比较突出,这一带形成街巷后就以大门遗址命名为东大门巷;如当时南营区内一处水井下建有比较讲究的井棚,形成街巷后以井棚遗址命名为井棚巷;如当时营房区内有专为驻防八旗兴建的永兴明酒店,形成街巷后命名为南、北永兴明巷;如南马圈,明代就是军队养马的地方,清代沿袭旧制,成为汉军八旗驻防骑兵二队的养马场,形成居民区后,命名为南马圈。南营坊、川新楼、南教场坡、北教场坡、南二队巷、北二队巷、南箭道巷、北箭道巷、东大门巷、井棚巷、南永兴明巷、北永兴明巷、南马圈等街巷的名称一直沿袭至今。

张家口驻防八旗军是清王朝稳巩固北疆,一统内外,抵御外来侵略的坚实屏障,也是遏制国内动荡局势,促进民族和谐,维护张家口这座商埠重镇安宁稳定的重要武装力量,曾经为张家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南营房历史上张家口汉军驻防八旗遗留的历史信息十分珍贵,是桥西区乃至张家口市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营房街街道办事处辖区文化特色和有些街巷名称因地标物而名,如串窑街是1950年初,建材厂在窑场靠近大路的地方为职工建起一排土窑洞宿舍。后来,土窑洞宿舍前的道路两侧渐渐聚集了人家、商户,形成了街道。因为是有一串土窑洞的街巷,所以命名为串窑街;如南营北面的演兵教场,明代就是演兵场,清代仍然沿用为演兵教场,附近形成的街巷称南、北教场坡。教场坡的叫法必定始于明天启之后,因为天启帝名叫朱由校,为避讳皇帝名字中的“校”字,校场一律改作教场。目前,我们尚不知道这个校场是天启之前就有后改名为教场的,还是确实是天启之后兴建的;后西大街东西走向,东起川新楼,西至新营坊,长220米,宽4米。该街建于明代,因位于前西大街之后,故名后西大街。

三岔北街位于三岔街居民委员会辖区。南北走向,南起三岔街,北至光中路,。1977年划归三岔街。1981年,定名三岔北街。

相传该街建于明代,街分北、东、南三股岔道,因而得名。

三岔街、南北大街位于南营坊居民委员会辖区。南北走向,南起南营坊,北至光中路,长240米,宽4米。该街形成于明代,因南北走向较长,故名南北大街。

三岔街、南北大街、前西大街东西走向,东起川新楼,长220米,宽4米。该街形成于明代,因位于后西大街之前,故名前西大街。

建设西街位于建设桥居民委员会辖区。东西走向,东起建设桥,西至串窑街。长360米,宽20米。此街建于1949年,原称南菜园街。因位于建设桥西,1977年改名为建设西街沿用至今。

光中路东西走向,东起西河沿,西至川新楼,长306米,宽7米。在40年代,此街形成小市,两旁先后建起了民房,定名光中路。

西坝岗位于张家口堡之西,分别为明德北街、明德南街、新华街等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南北走向,南起胜利桥,北至平门,长4000米,宽6米。1976年前称西坝岗,上世纪60年代中称反修路,1977年整修成公路,仍称西坝岗。1981年地名普查改为西坝岗大街。(刘振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