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拄着拐杖?其实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但说简单了,一定非常简单,就像今天一些人喜欢戴名表一样,都是个人的一种爱好。

拐杖顶端有一个把手,充当行走时的“第三条腿”,稳定身体。也有三足或四足的,加强防滑作用,有的还结合了一个折叠小凳子。一般是老人和残疾人使用。人们给它的定义是: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通常是一根木制或金属棍子。

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回家(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1)

然而,这仅仅是我们中国人对拐杖在生活作用层面上的认识,在西方,除了这种认识,拐杖还有另外的“意思”。即:拐杖又叫“文明棍”、手杖,也称“司的克”(stick)。旧时西方的绅士平时喜欢拿一根精致的手杖以示风度和身份,与他们笔挺的身姿和礼服相配,成为西方绅士的招牌形象。

蒋介石年轻时就拄着拐杖,显然不是让拐杖充当行走时的“第三条腿”的作用,或有受西方影响,让人觉得他风度和身份非凡,是“绅士的招牌形象”。

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回家(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2)

拐杖最早可能源自权杖,是象征王权和皇权的用具,通常为欧洲王国的国王所持有,还分为元帅权杖、教皇权杖、英国权杖、法老权杖等等。权杖地位等同于我国后世的玉玺。欧洲王国的国王所持的权杖,装饰华丽,常为金、银等贵金属所打造,镶嵌有宝石。考古材料表明,古埃及和中国都发现了权杖,形制不同,材质不同。我国发现权杖的材质有木质、金质、青铜和玉石。这就是说,权杖很早就传入我国了,只是在我国最终没有能变成王权和皇权的象征,成了简单实用的生活工具。

李水城,博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盐业考古、环境考古。他认为,权杖文化经中亚传入东亚,首先进入新疆,然后在距今约5000年的时候进入甘肃,紧接着沿长城沿线向东进入内蒙古赤峰及其周边地区。而全世界发现最早的权杖头存在于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和两河流域,这就是说权杖可能起源于那里。

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回家(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3)

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权杖头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西藏、陕 西和内蒙古等地,它是古丝绸之路早期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1982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西和县宁家庄发现彩陶权杖头,距今约5000年,该器后来在《考古》杂志上作了报道(王彦俊《甘肃西和县宁家庄发现彩陶权杖头》,《考古》1995年02期),可惜照片的质量不好。器件是一个用泥质红陶做成的扁球,由上下两个钵形半圆体对接而成;扁球的上半部向外圆鼓,下半部弧状急收;最大径腹12厘米;球体内部中空,上下两端各有一个圆孔,上孔小、下孔大;在橘红的器表上用黑彩绘满图案,图案由弧线和圆点构成,上半部为不对称的花卉纹,下半部为以十字纹均分的四只背向高飞的变体鸟纹。从花卉纹和鸟纹可以判定,这是属于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的遗物。

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回家(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4)

考古学者许永杰认为,“宁家庄的彩陶权杖是氏族或部落的原始宗教崇拜信仰物,为氏族或部落的首领或酋长专用。他们凭借手中执掌的蕴含着神圣力量的权杖,就可以带领族人从事祭祀和争斗等活动”(许永杰《宁家庄彩陶权杖头: 象征权力 首领专用》)。这可能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间最早的权杖头。

另外,在新疆小河墓地有一座墓葬,被单独安置在公共墓地以外,是一座围成套间的房屋式墓葬。墓主人是一位女性祭司或酋长。在她的墓室内随葬一件白石制成的权杖,权杖的銎孔中还残有木柄。这个权杖头的时间大约4000年左右,没有甘肃的彩陶权杖头早,这不但不影响学界对权杖传播路线的看法与认识,反而证明了那时中国的权杖头仿佛和西方的一样,有着“权”的象征。

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回家(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5)

另外,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也出土了权杖头,“除了以往相关研究成果所确认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遗存外,还应该含有小河沿文化的遗存”。(田广林等《关于那斯台遗址出土棍棒头性质的再讨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5月)还有,在甘肃火烧沟遗址出土过四羊首青铜权杖头,高8.5厘米,顶径2.4厘米,底径2.2厘米,宽7.2厘米。权杖头饰呈长圆形,状如橄榄。羊首采用复合模具分铸后镶嵌于主体部分,是迄今所知中国时代最早的青铜镶嵌铸品。以羊首作为权杖的饰物,很可能与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四坝文化中羊所占据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有关。此器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距今约3800年左右。

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回家(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6)

通过这些考古的发现,权杖虽然源于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和两河流域,但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它一定是带上了传播过程中的经历的文化痕迹,且在中国逐步落地,也带上了明显的中国文化痕迹。这与所谓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文化自打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互动中成长、壮大、发展,不能因为中国的文化里有权杖头,就认为其出土地的文化不是中国文化。这就像丝绸起源于中国,很早就被传到西方去了,但不能因为西方人穿了中国的丝绸,就称他们不是西方人,是中国人了。再如,我们今天都会说一些英语,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是中国人。所以,学界对这个的争论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回家(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7)

鸠杖是具有中原特色的手杖,在全国各地古墓都有发现,汉代画像石刻也生动记录了鸠杖的实物资料。鸠杖也叫王杖或玉杖,是自西周以来,朝廷政府为倡导尊老养老而授予老人的手杖。但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已经能看到权杖的“权”在我国的退化,“周代的‘高年授杖’活动,一直延续到汉代以后。汉高祖刘邦即位不久,就向全国颁发了《养老令》。汉文帝时,也颁行了《养老令》,并实行了‘高年授杖’制度。”(阿迪力·阿布力孜《新疆古代手杖》,2018年6月15日)

《后汉书·礼仪制》规定,每年秋天,给年满70岁的老人授予王杖,八九十岁的老人,额外赐予物品。王杖的顶端以鸠鸟作为装饰。鸠鸟是古代“不噎之鸟”,寓意老人饮食顺畅、健康长寿。在这里,权杖的“权”已经没有多少“实”可言,更多地变为“虚”的尊。此后,权杖在我国便成了一种实用生活工具,老百姓给了它一个很口语化的名字——拐棍。

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回家(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8)

日本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明显,但自近现代的明治维新后,开始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蒋介石年轻时曾留学日本,是日本当时专为中国陆军留学生开办的预科军事学校振武学校的学员,说不定他就是在那个时候喜欢上拐杖的。

拐杖让蒋介石有“风度”时,也给了他打人的方便。他的脾气不好,喜欢骂人也喜欢打人,据说他第一次拿拐杖打人是在张灵甫牺牲之后,当时,他让汤恩伯当众跪下,然后问罪,但汤恩伯居然嘴倔,他被气得浑身直发抖,扬起手中拐杖就打了下去,打得汤恩伯满头是血。还有,他一次去部队检查工作,见新兵们一个个被绑在黑屋子里,奄奄一息,便将兵役署的长官叫来,劈头盖脑地给了一顿手杖。

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回家(蒋介石为什么拄拐杖)(9)

另外,蒋介石在1957年时,曾送过张学良一支手杖。当时,张学良已经快60岁了,据说他收到手杖时悠悠叹了口气,说:“终于可以出去走走了。”可见,蒋介石的手杖至少在张学良那里可以理解为“拐棍”,而那也是中国文化对手杖的普遍理解。至于蒋介石拄着手杖还有什么用意,也只有蒋介石自己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