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作为刚毕业的职场小白,在职场上有很多要学习和注意的方面。本文作者以新手设计师为案例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新手设计师在职场引爆职场力的具体方法,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关于工作中的一些总结,这些都是职场中的一些通用的法则,了解之后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又一年毕业季,新手设计师在工作中经常会与产品经理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他最希望跟什么样的一个设计师合作,作为一个设计师如何更好地去协同产品经理一起做好工作其实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从设计思维、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这三个方面,来与大家聊一下产品经理如何跟设计师一起做好这个高效的沟通和协作。
一、越主动越幸运关于职场中的一些法则,这些虽然很简单,但是真正想通、明白这个法则,然后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
第一个分享的是我自己深信不疑的一个道理:越主动就越幸运。为什么说深信不疑呢,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周边的人,无论同学还是同事,你会发现那些越积极越主动的人,他得到的机会越多。
关于越主动越幸运,他这背后是有一个科学的道理的。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当时研究的课题在经济学中叫“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
通俗的说,就是说资源是有限的,然后通过市场的逻辑做到这个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以机会的形式出现,机会是有限的,但是需要机会的人其实很多。
如何让机会给到最合适的人呢?他们通过严密的数学证明得出一个结论:越积极主动,越能去匹配到跟你相适宜的一个机会或者是对象。
这就像男女去找对象一样,如果说有 100 个男生,100个女生,其实每一个人他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他觉得跟谁最比较匹配,通过这种市场机制的话,越积极主动的人,他匹配到跟自己相适应的对象是越容易的。
关于越主动就越幸运,大家一定要突破自己心里面的偏见。
尤其是在工作之后,很多人会有一种中庸的心态,例如开会不敢发言、工作问题和建议不敢提出,总是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是无所谓。
其实我觉得大家还是要主动起来,因为工作之后机会真的是非常有限。
二、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例如,我们现在从事一份工作,觉得这个工作特别不爽。工作中有人给自己挖坑,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不和谐,想要赶快换个工作,从这个坑里跳出来,感觉自己运气不太好,怎么就掉到这个坑里了。
在我们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顺的事情,千万不要被这些困难影响到。如果选择逃避,其实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
你虽然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但是失败者的那种情绪、气氛,都会伴随着你,自己平时感觉不到,但是在关键时刻,它在你的潜意识里告诉你:你是一个逃兵,你是一个逃兵。
所以当你在工作或者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一定要解决掉它,把事情干成,带着成功者的这种姿态从一个地方离开,去到一个新的地方。
“人生要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这句话以前我跟我一个朋友说过,他听完之后过了一周给我讲了自己的故事,他自己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在电脑整机生产商的售后做客户咨询,天天就是各种电脑咨询,他就觉得很没意思,在工作中和自己的领导发生了争吵,他就觉得这个工作就是一个坑。
然后天天就带着很不开心的状态在做这份工作,后来换了工作,换了工作之后他就觉得自己好像重生了一样,自己也很开心。
但是他说因为第一份工作其实是自己在逃避,逃避之后自己的内心总是带着一个失败者的一个情绪离开,在新的地方,虽然没有明确的贴一个标签在自己身上,但还是会影响到他的。如果你之前有过类似的经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有没有这种感受。
三、现状的变化,量变——质变现状的变化什么意思?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你会觉得现在很难,或者是现在特别缺钱、现在特别缺份自己想要的工作,还或多或少缺这个、那个。
当大学刚毕业,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在刚工作前三、四年的时候其实都是非常的困难,特别想突破这个现状,想一次性的把一些问题全部解决。
什么是现状呢?现状是你过去的一个累积,从你若干年前累积到现在,积累的一个结果。你的现状是从你出生的时候累积到现在累积的20多年,到了当前就是现状。
现状的本质,是一个积累的结果。它是你的过去,过去的生活、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过去的学习,所有积累的一个结果。如果你现在要改变现状,你改变的是一个积累的结果。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积累。你需要从当前开始积累,积累三个月、两年,才能去改变过去三个月、半年的积累。
现状的变化,需要强调一点,就是现状的变化永远是量变到质变。大家周边的朋友或者同学,你会觉得大家水平差不多,但是有的人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你觉得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这样好的一个运气呢?有些时候运气确实很关键,但是运气它跟你的实力是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关系。量变到质变,它其实是一个人的心态,它可以指导每个人应该去专注的做什么。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时候,都会有这一句话,就是把生产力和这个生产关系放到我们个人身上,它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沟通能力,我们每个人的品质、格局,个人的眼界等,自己内在的一切都是你的生产力,你自己内心的一些知识,你能做的事,你有什么样的能力,这些都是生产力的一个范畴。
什么是生产关系呢?
其实是你的工资的一个输入,你有没有得到别人的信任?你有没有一个非常牢靠的友谊?你在工作中有没有能很好的有这种机会给到你?
其实这种比较偏外在的,就是这些外界跟你发生的关系的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一个生产关系。
例如这个人他走了狗屎运,他有了一个好的机会,其实这种就是生产关系,他是可以促进这个生产力的,他机会好,他就走了一个捷径。那你这个机会不好,你就没有走这个捷径,你要多付出努力。
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有一句话就叫生产注入,长时间来看还是由生产力去决定生产关系的,就是短期内别人比你跑得快一点,或者是他比你在收入、信任、友谊与机会,各方面多一点,其实真的不重要,还是要把我们的这个注意力放到提高个人的这个生产力上面。
五、突破现实的困境、领导变革的八个步骤突破现实的困境,其实这是一本书的名字,它是由麦肯锡战略业务的领导者写的一本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作为一个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去做突破。
领导变革的八个步骤,它也是一本书,书名是《领导变革》。这本书是由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教授约翰 P. 科特写的。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是企业遇到了一些经营上的问题,它需要做一些内部的变革。我们每个人去改变自己的一个行为,改变自己的一个想法,让你去重新做一件事就很难。
更别说改变一家企业。企业的变革,要改变的是一个组织,要改变一群人,所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时候如果说你是一个领导,你不仅要让你自己变革,你还要领导很多人一起变革。
那怎么去做这个变革呢?《领导变革》这本书给了我们八个步骤,按照这八个步骤,不仅可以对自己变革 ,你还可以引导一群人变革。突破现实的困境,首先是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同时如何改变更多的人,这样让一群人和你一起进步。
这样不仅对自己有好处,而且对你周边的人、对社会都是创造一个价值。
1. 树立紧迫感
任何的变革,任何的改变,包括大家下决心来学习,学习一门新的技术,加强一下自己的能力,这些是兴趣爱好驱动的。还有一大部分是因为有紧迫感,他工作中遇到一些瓶颈,急需要这个能力的提升来让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领导变革的八个步骤,第一步就是树立紧迫感。一个人做一件事情驱动力到底是什么?
促使我们的个人去做一件事,而且持久的一个驱动力均是来源于一种紧迫感,来源一种恐惧。例如你现在去学一门课,什么样的动力可以让你把这个课学好?有两种动力,第一种动力是你学了这门课之后,多掌握了一个能力,这样你可以干很多事,可以多赚钱,学完这门课,可以得到很多这种好处。
另一个动力是如果你不学这个课,你就会失去什么,你会失去这个工作的机会,你会失去进大厂的机会。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会发现人是因为害怕失去而去坚持做某些事情。
例如减肥与看书都是这样,可能不减肥,我会失去什么,而不是说他瘦了之后他会得到什么,这样的驱动力会更大。树立紧迫感,你要把自己的驱动力找出来。
2. 组建团队
无论是我们个人去做改变,还是带着一群人去改变,一定要形成一个联盟。
如现在你坚持做一件事情,需要跟一个或者是两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去透露你的想法,而且是那种非常正式的非常真诚的。因为这样朋友在你内心里面,就是信赖你的人,他在监督你,你已经你非常正式的跟他讲了这个事,不做的话有可能会失去这种诚信,有第三方监督,还会增加一些动力。
当你要放弃,当你要跟自己妥协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跟你说NO,你就不能妥协,自己就会有一些顾虑。
所以无论是领导别人变革,还是自己要做出一些 改变,需要找到自己的联盟军,他们支持你这么做,只需要你的一、两个朋友,让他们知道你在干这件事。
3. 设计愿景
如果只有驱动力与他人的监督,其实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有一个战略目标,什么战略目标呢?需要把不干这件事情,会失去什么?会得到什么?这个利弊分析清楚。树立紧迫感与组建团队之后,通过利弊分析,把这个内容写出来。
4. 沟通变革愿景
做好中间过程的细节的掌握。要把过程中可能遇到了这个问题,例如现在减肥或者去学一门新的技能,中间可能会被什么打断?可能会被什么影响到?需要把这种突发的因素去罗列出来的。
5. 授权赋能
领导别人变革还是自己变革,这个方法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带领别人一起改变,你是公司的领导,公司部门要做这种调整、改革,要善于授权赋能。一群人干一件事,要发挥出一群人的智慧,一群人的力量,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会。
一定要正视别人,要带着大家一起进步,要给别人机会。有授权赋能的一个心态,给别人就是成人达己,帮别人成功,最终还会反哺到自己的身上。
6. 积累短期利益
一定要积累短期的一个胜利。现在在做一件事的话,一定要把它切分成这种短期可以实现的一个小目标。
小目标就像看书一样,先看一章,我明白一个道理。所以这样要有一个短期的利益,可以增强自信心。
如果做一件事情做了很久看不到结果,对于个人来说是很难坚持的,除非个人的意志力特别强,但是意志力这个本身是不靠谱的,依赖于一个不靠谱的东西去干一件非常想要完成的事情,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在过程中一定要有短期的一个成果,可以激励你继续往前走。
7. 促进改革
如果带领一群人,是要把这个东西深入进去,当取得一些小的成功之后,下一步你就要基于这个成功的基础之上做指数级的增长,而不是只是做加法,要做乘法,做指数级的一个算法。因为基础变强了,所以下一次的要求要逐步提升,而不是觉得差不多就行。
这样其实不进则退,慢慢的在内心里总会原谅自己。前面的紧迫感,与别人一起制作了战略,最后没法落地的,只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定具有更挑战性的目标,才能保证持续的一个进步的。
8. 成果融入
成果融入,如果是企业的话,就要融入文化,如果是个人,回到了上面提到的就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外一个成功,一个人有可能各方面的能力一般,但是有一个品质,就是把这个事成功的做出来,可以自己做成功,或者是能带着一群人做成功。
其实很多时候把事干成他就是一个人的品质。
有些人他有可能不懂的信息化,不懂的互联网,但是他带着一群互联网的人,带着一群搞设计的人,也能做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或者是开一家优秀的公司,他身上是有一种品质可以把事干成的。
所以这个品质大家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养成这种品质。
9. 关于产品思维
我们经常会说一定要有产品思维,到底什么是产品思维呢?其实产品的话它什么是产品呢?其实产品跟产品对应的另外一个词其实叫平台。
个人所理解的产品就是平台加内容的意思。以滴滴打车为例,滴滴打车最早出现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平台出现的,它会把消费者跟与开车的在平台上做交易,撮合交易。其实淘宝早期的时候也是这种 C TO C 的一种交易的一个平台。
但是一般作为平台,是很难盈利的,就像它只是提供了一个菜市场,然后别人来卖菜,另外一帮人买菜,平台只能收这个租金,收这个租金也会面临问题,这个摊位赚多少钱,跟菜市场这个平台没有关系。所以很多做产品的企业,在体量做得大的时候,它就会也会做一些内容。
比如淘宝,最赚钱的一个部门是阿里妈妈,它是帮助这些店铺做运营的。现在在淘宝上开了一家新店,店铺的产品包括店铺的曝光度都是不够的。那怎么提升这个产品的搜索,产品的点击率,包括店铺怎么装修了。
淘宝就提供这种增值的服务,要与阿里妈妈签约,它教你怎么去开店,教你怎么去做装修,然后它跟你做这种商品、店铺的投放。
淘宝这个平台本身它就给商家提供的这种产品服务,它不仅有这个平台,它有内容给你,内容与你的业务相关的。
再比如今日头条,它是通过算法,通过爬虫个新闻抓过来给到这个客户。它是一个新闻的平台,通过算法把更精准的新闻给到更精准的客户。
头条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推出了头条号,支持这种个人这个写作,个人写一些这种故事、杂谈之类,然后做一些推广,然后去放一些这种广告链接。
今日头条它就慢慢的从一个平台过渡成为一个产品了。所以说产品思维的话,它其实关注的第一个就是一个效应,就是说每一个完整的产品,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
其次关注就是功能,这个功能跟这个效益相关,这些功能满足了哪些人,然后这些人用了这个产品,他能得到什么?然后他要付出什么?
例如上面提到的今日头条是新闻客户端,客户付出的是一个专注,付出的是他的时间,是他的一个注意力,注意力跟时间其实就是可以变现的。那么变现的渠道就是投放这个广告。
所以说产品思维的话,就是以这个产品本身是作为一个核心的一个产品,要有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在里面,产品包含了的能力到底满足了哪些需求,解决了客户看视频的需求,解决了客户看新闻的需求,还是说解决了客户打车的一个需求,它一定要有一个能力去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满足客户的需求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客户在你这里看一篇新闻,他去搜一篇文章,他在这里打了一个车,骑了一个共享单车。客户付出的成本是多少?这个成本包括金钱,包括时间,包括客户的注意力,这些都是客户的成本。
一定要关注同类产品怎么做的,看自己,看行业,看竞品。还可以看市场,看全球都可以。做产品最起码要做到三看,一定要从同类的产品中去吸取经验,包括我们做设计,就会经常的会去做一些竞品分析。所以这个道理是跟它一样的。
产品一定强调竞品,因为产品不是独一无二的,肯定既有商业模式,也要参与市场竞争,一定会有这种竞品的一个存在,所以这是产品思维。
10. 关于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最近这几年其实提的比较多是什么呢?例如华为最开始提的以客户为中心。其实我们在这个语境中,客户跟用户就可以理解为同一类的一个意思,什么是用户思维?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想考虑这件事。
所以说这用户思维,比较偏向于运营。在公司里面,每个产品,会有运营的团队,运营团队做内容,然后把产品推出去。
产品经理是把这个需求以及运营所要的一些功能,打包成一个产品的形态出来。然后设计师参与其中,把构想、功能,需求用图形化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用户体验然让客户可以更好的来使用这个产品。用户思维是比较靠前的。
用户思维是以场景需求为核心的,以打车为例,你现在下班了,然后没有公交车了,需要打车,其实这就是一个场景。中午想吃饭的时候,然后下面排队人特别多,不想排队,想点个外卖,其实这就是一个点餐的场景。
所以场景一定是有人,在这个时间、空间内产生的一个需求,一个人他在具体的时间以及空间内他产生的一个需求。所以用户思维一定要理解到底是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到底需要什么?这就是以场景需求为核心。
用户思维就是客户他为什么要用这个应用?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应用呢?这里需要关注客户的关注点,客户他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本质想要的是就是快速的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可以骑电动车,可以打车,可以开车,可以坐地铁,这都是一个手段。客户的关注点是要从一个地方快速的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个要识别出来。
其次是一个兴趣点就是痒点,这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让人产生是他想要的,很多人刷抖音上瘾,有的人工作上瘾。为什么呢?
在刷抖音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条视频是什么,只有把视频刷过来,才知道这个视频大概是什么了。抖音在你刷的那一瞬间满足了你内心的一个诉求,然后这就是兴趣点,有时也称为痒点。
然后就是是痛点,痛点是说这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像我们一样,一个诉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会痛,我们就会焦虑,怎么缓解客户的焦虑,把客户痛点解决了,要解决客户的实际的问题。痛点是什么?
现在打开一个 App, 要找到一个功能,要翻六七个页面才找到那个功能。例如登录银行的 App ,我要去修改我的身份证信息,要找很久都没有找到。如果能很快速的找到想要的功能,这就解决了我的痛点。要找一个功能总是找不到,现在很快速的找到了,这就是解决了痛点。
最后一个是利益点,利益点的话其实大家不用太纠结于这个概念,什么是利益点?这个跟前面的这个关注点它很类似,还是看个用户在乎什么。用户思维就是一定要想用户的利益是什么。
做一个总结,以人为本,需要我们多去体验别的产品,然后多去关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如果你是对生活充满兴趣爱好的人,是一个好学的人,我想你的用户思维不会太差。
用户思维之后,还有就是场景思维,一定是基于具体的时间跟空间的,加上时间加上空间就是一个场景。所以说用户思维的话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在什么地方,是什么身份,在什么时间,然后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确定的人,他关注什么,他的兴趣是什么,他的痛点是什么,他的利益是什么。所以说需求就是这个场景,所以整体来说这是我关于用户思维的解释,也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
11. 关于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它不仅说是一种思考方式,它其实是一种工作方式。它是针对于产品思维与用户思维做了一个很好的协调,在效益、功能、体验需求上他取得了一个平衡。
设计思维,它本质上其实就是对用户思维的一个升级。它是对产品思维与用户思维做了一个有机的结合,关注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关注成本跟效益。
本文由 @Color可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