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的意思(绿水着意著风流)(1)

娄底水文职工用雷达波测流仪测洪。

(本文图片由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提供)

绿水的意思(绿水着意著风流)(2)

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绿水的意思(绿水着意著风流)(3)

长沙水文中心职工正在利用无人机搭载ADCP抢测洪水流量。

李 俊 梁林峰 张广泽 彭 钰 王 亮 夏鑫科

湖南,是个充满灵气的省份。

它的灵气,激荡在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上,舒展在5000多条5公里以上的河流中,潺湲在无数条细小的支流里。并且,演绎出了“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流水之音。

“十三五”以来,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厅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着力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锐意改革,执着创新,不断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在支撑服务上做文章,推动了湖南水文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以浪为弦,湖南水文,弹奏出了一阙响彻湖湘大地的“水调歌头”。

心善渊 高山流水

立就发展质量的意

水,成就着湖南,也考验着湖南。

地处长江中游、洞庭之南的湖南,水情是最大的省情之一。全面确保水安全,事关7300万三湘人民的民生福祉,事关21.18万平方公里三湘大地的高质量发展,事关“守护一江碧水”的历史担当,事关“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愿景实现。

“水文是水文水资源数据的‘积累者’,是防汛抗旱的‘参谋’和 ‘尖兵’,是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哨兵’和‘耳目’,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这是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形成的重要共识。

五年来,湖南水文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十三五”初期,提出建设“水信息采集现代化、水信息传输网络化、水信息处理智能化、水信息服务产品化”现代水文业务体系和“体制完善、管理规范、队伍一流、服务优良”科学行业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2017年,提出把“基础工作做细、管理工作做严、重点工作做好、党建工作做实”的“四做”工作思路;2020年,发出“加快推动湖南水文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湖南水文现代化进程”的行动号令。

在不断激越的战鼓声中,湖南水文健全了各级党的组织,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廉政谈话等党内工作和生活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开展了政治巡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建设考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系统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成效明显。

立意的高远,站位的高端,壮阔了使命与愿景。风生水起的五年,湖南水文牢牢把握发展方向,紧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个整体目标,朝着全面支撑服务湖南水利行业强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坚定迈进。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以湖湘福祉为指向,湖南水文逐步实现了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数据水文向智慧水文的转变与提质,开启了湖南水文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政善治 积水成渊

写就提升能力的词

一件蓑衣一条船,张家界长潭河水文站退休职工张宗林的记忆,仍然清晰着改革开放初期水文观测时的装备。

40年过去,儿子张云子承父业,却是另一番崭新的光景:电脑在线监测、自动传输、网络整编,还配备了自动缆道、ADCP、雷达波和无人机等新设备。

目前,湖南水文共建成水文站251处、水位站1458处,自建及整合水文、山洪、水工程等雨量站5403处、固定土壤墒情站107处、水质监测站391处、地下水监测站93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点1527处,水质监测河长达10142公里,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功能较为完善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体系。

“十三五”期间,新建改造水文站91处、新增水文站、巡测基地等生产业务用房2.2万平方米,完成了省水文中心机关搬迁和长株潭水文巡测基地、大江大河水文测报设施、水资源国控能力等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了长沙水文实验站建设。

与此同时,开发了水文监测资料在线整编和综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了垂线法、水平ADCP法、时差法在线测流等新仪器新设备;建成了集监测、管理、科研、服务于一体的湖南省河湖水质监测中心,水质检测能力由70项提高到112项;基本形成了“巡测为主、驻测为辅、应急补充”的水文测验方式,实现了县域水文巡测目标,市域水文巡测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湖南水文不断创新“智慧水文”服务体系,探索人工智能新模式,努力实现了水文事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

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旱灾害防御需求为主线,湖南水文围绕涉水要素监测、专业统计分析、业务管理、对外服务等工作,初步实现了“一网、一图、一库、一平台”的涉水资源整合。搭建起了以智慧水信息采集网、传输网、数据中心、业务系统、对外服务平台为基础的智慧水文新框架。省水文中心水数据采集传输规约及信息流程不断规范,“智慧水文信息传输网”有序铺设,水数据存储体系逐步完善,数据中心机房加速搭建,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得到充分利用,构建的云计算水文大数据中心,有效地整合并共享了各项水信息资源,打造出统一的水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加快了湖南水文向人工智能领域的推进。

强基固本、守正笃实。湖南水文迸发出新的生机,贯穿东西南北、统筹“一湖四水”的发展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事善能 归之若水

谱就支撑服务的曲

2020年,一张特殊的“明星图”进入公众的视野,各大主流媒体争相转载。这张“图”有怎样的魅力呢?

这张图就是湖南水文人反复打磨制作的简单、形象、高效的“湖南水文情势图”,它不仅是湖南水文精细服务理念下的一个图文产品,更是湖南水文人在服务湖湘人民中交出的满意答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简单的一张水文情势图,是湖南水文为湖南防汛减灾服务的生动实践。每天早晨8时,全省水文部门及时将实时水情信息报送到省水文中心,相关专家根据实时雨水情分析及预测编写水情会商专报,经校核无误后得到精准数据,专业人员再将数据进行图文化,最终形成展示在公众面前的一张“明星图”。

“水文情势图”只是湖南水文精细服务中的一个小产品。自行研发的“湖南水文监测综合管理系统”,率先实现了资料整编网络作业和原始数据远程检索:开发湖南水情预报系统,在全国率先出台《水情预警预报工作细则》和《水情预测预警预报制作和发布制度(试行)》,水情服务走上规范化道路;建成湖南水利信息数据中心,开发水文对外公众服务“一张图”,11大类水信息自动采集,省市县三级视频互通,61大类水文服务产品,湖南水文微信公众号获评“湖南民生服务影响力微信”。

湖南水安全战略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水利需要,加快构建饮水安全体系”是重要一环。

五年来,湖南水文着力在保护水资源、优化水生态、保障水安全上下功夫,全力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服务,建成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完成844个取水户1279个取水计量监测点、37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站建设,每年采集水质监测信息达30多万条,为全省人民群众用好水、用放心水保驾护航。

特别是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湖南水文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督性检测,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能把水文数据这种宝贝压在箱底,养在深闺,要通过开发各类系统平台,逐步把水文数据加工成服务产品,为决策机构服务,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是省水文中心党委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为提供多元化的水文信息服务,湖南水文着力构筑水信息采集传输的“高速公路”,一个简单、高效、精准的服务体系正加快构建。先后有60余大类水文服务产品直达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其中“湖南水文”微信公众号更是已成为湖南各党政部门和5.6万名百姓日常使用的资料查询平台。

逝者如斯夫。回望湖南水文的百年沧桑,涓涓流淌着“宝盖洞的故事”,娓娓道来“潇湘云水70年”,滔滔不息着《江河潮》,湖南水文,奔涌出了一路壮歌。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抗洪模范、全国水利技能大奖……这是湖南水文的基座。

“全国工人先锋号” “湖南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单位”……这是湖南水文的群像。

有着这样的传统与传承,在打开“十四五”新局面、开启“三高四新”的航道上,湖南水文,必将会千帆竞发,风流无俦。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