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为电视剧《大明风华》,小编便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关于当时的皇家逸事、军事政治、人文服饰等等,小编都一直在细心的学习中。之前也发表过一些相关历史人物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我的今日头条主页里查找阅读。这不,前几天又一部关于大明朝的宫廷剧《尚食》终于播出了,巧得是这部剧的历史背景及人物角色和《大明风华》所讲的是同一时期的,有了之前的学习,再看这部剧,小编就更容易看懂了,继续边追剧边学习历史吧!今天小编就先来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下明仁宗朱高炽,也就是两部剧中那位胖胖的性情仁厚的皇帝陛下。看一看历史上的他是不是真的那么胖呢?是不是真的不受父亲朱棣的喜欢呢?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1425年)。
明仁宗朱高炽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寺,阴谋夺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传位长子朱瞻基。(大概是因肥胖导致的体弱吧)
《大明风华》梁冠华饰演朱高炽
朱高炽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的挤兑,储君之位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父朱棣驾崩,四十七岁的朱高炽终于继承了皇位,可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
《大明风华》
朱棣不喜欢大儿子朱高炽,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觉得他太老实仁厚,有点懦弱。没有他爷爷、他爸爸那种英武之气,不像个君临天下、威震四方的君王。第二则是因为朱高炽从小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身体虚弱,而且据说身有脚疾,需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走路,还总是跌跌撞撞。这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说,性情老实、身体虚弱、形象欠佳的朱高炽并不是他满意的接班人。
《尚食》洪剑涛饰演朱高炽
更可怕的是,朱棣更为偏爱他的次子和第三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并常常带他们去参加四处征战。朱高炽这两个能干且不安分的弟弟,也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他的太子之位,尤其是老二朱高煦,生性狡黠、狠愎,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对其十分喜爱,甚至多次想废了朱高炽立汉王朱高煦为太子。
而在朱高炽被正式立为皇太子后,朱高煦、朱高燧二人仍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依然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政治力量寻求机会夺取皇太子之位。朱棣注意到朱高煦的情绪,将其封为汉王,藩国云南,可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并常常挑拨离间,陷害太子。
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棣改赵王朱高燧封国于彰德,又改汉王朱高煦封地为青州。朱高煦依然不愿离开京城之国,上疏称“愿留侍左右,不欲之国。”久而久之,朱棣开始怀疑朱高煦的行动,多次下旨催其返回封地,朱高煦被迫前往山东之国后,怨气冲天,依然不知悔改。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月朱高煦回到南京,其不法之事被揭发,差点被贬为庶人,朱高炽哭泣为弟弟求情,才得以幸免。永乐十五年(1417年)封国迁到乐安,朱高煦仍密谋夺嫡。朱高炽多次写信规劝依然无效。由此也可见朱高炽的仁厚。
《大明风华》俞灏明饰演汉王朱高煦
而朱高炽可以保住太子之位,没有被废掉,小编分析也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个人观点,请勿喷):
1、明仁宗朱高炽本人仁厚端重、勤勉简朴、待人宽厚、深得人心,成祖的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使得成祖朱棣没有错处可寻。
2、成祖朱棣非常疼爱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印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朱瞻基幼年聪颖,永乐九年(1411年)被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
《尚食》许凯饰演朱瞻基
3、朱高炽的嫡妻太子妃张氏孝谨温顺、精明能干,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所以很得成祖与徐皇后的欢心。朱高炽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因身体肥胖不善骑射,不得成祖喜爱。成祖最喜爱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而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成祖宠爱,成祖也很喜爱张氏这个儿媳,所以最后为了这些原因,才保住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诚孝张皇后
在位政绩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短,但的确是一位仁君。监国期间多次赈灾、抚恤灾民。在位期间,改革行政,通过改组内阁,授予文官显贵的品位,以资历较老的翰林学士和干练的官员充实行政官署。而在任命官员时,朱高炽特别重视儒家道德和个人品德。
他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任命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史称“三杨”)辅政。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修明纲纪,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朱棣靖难成功后,出于巩固其统治,刑法颇为严苛,尤其对不愿归附自己的建文遗臣进行了残酷迫害。朱高炽即帝位后则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宽刑平狱,重视对刑法的把控,担心出现冤假错案,可见其对人命的重视。同时将建文帝时期的奸党族属赦免放还回家,将发放至教坊的人宽恕从良,还给日产。
朱高炽还重视明廷北边边防,多次敕谕边关将领加强巡逻。积极改善与蒙古各部的关系,放弃主动出击蒙古的策略,以积极经营与蒙古关系的策略代之,朝贡互市。经济上迁民屯田、减免贡赋。
明朝北边边境情况
在思想上,朱高炽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朱高炽还在京城思善门外建弘文馆,常与儒臣终日谈论经史。朱高炽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
改革科举制度,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众的较少,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进士,朱高炽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总之,人不可貌相,不能以外形评判一个人。明仁宗朱高炽在位虽短,身形虽胖,但他在位期间亲仁爱民、一心为公,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当得起一个“仁”字,绝不是痴肥无用之人。
原创整理,不喜勿喷,请勿抄袭,抄袭必究,请文明阅读,友善评论,篇幅有限,欢迎补充,感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