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现在的父母,不容易。只要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父母立马草木皆兵。期中考试即将来临,等考完试后,定当有人欢喜有人愁,其中最可怕的一幕是,孩子的成绩一旦没有达到预期,家长还没发火,孩子就蹦出一句:不读书了,反正学不好!

家长别慌,也别忙着揍他一顿,作为父母,应该深思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很明显,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打击,所以他才会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缺少学习自信的典型表现,导致厌学。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表象分析具体原因,无外乎这三个!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厌学心理(孩子出现厌学心理)(1)

一是孩子过于自信,忽视了课堂的作用。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对简单,学习成绩稍微好的学生,只要预习一遍,就能弄明白个七七八八,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往往又是侧重课本内容。

于是,有的学生,极其容易忽视课堂,觉得上课听不听课,效果差不太多。

看起来这是学习上过于自信,实际上是没有端正学习态度。

要知道,弄懂知识点,跟做题目,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小学的知识点,在文科中是一些汉字的排列组合,谁看不懂?在理科中是大师们精简后的定理,背诵也不难。

但是题目,却千变万化。

因此,要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才行。怎么理解?就是哪怕你已经掌握,也要参与老师的课堂,顺着老师的思路,探究知识点的“前世今生”。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厌学心理(孩子出现厌学心理)(2)

二是课后的团结协作。学习不是单打独斗,就算传言中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那也是齐心合力,一起走到前桥,才能见到的壮观景象。所以在课后,千万别一个人死磕,找到同学。

同学成绩比你好,可以请教;

同学成绩和你差不多,可以探讨;

同学成绩不如你,要记住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教会别人,不会吃亏。

有了同学,学习上才能有一份独到的快乐,双方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说到底,孩子大多数心理现象,都是因为很多事情自个儿憋着不和人说。同学就是很好的倾诉对象,这能有效的避免厌学心理。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厌学心理(孩子出现厌学心理)(3)

三是孩子的努力,不过是看起来罢了。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孩子学习上努不努力,谁最清楚?不是孩子自己,也不是家长,而是老师和同学。

熬夜学习,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努力。孩子在家熬夜,一定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状态。何不珍惜零碎的1分钟呢?

1分钟,可以记住一个公式,可以背一句古诗词,可以读十几个英语单词……

1分钟很多,吃饭有,睡觉有,下课后,上学有,放学有……

无数个1分钟加起来,大家才会真的对你竖起大拇指,说你好努力!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厌学心理(孩子出现厌学心理)(4)

厌学厌学,可得搞清楚,究竟有没有学好,没有学好,谈何厌学?所以父母得知孩子有厌学心理后,要先分析,再进行正确疏导,最后把孩子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