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环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把握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上)

——怎样练就“火眼金睛”

孙悟空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他武艺高强,勇敢机智,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会七十二变,能腾云驾雾。特别是他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所描写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宛子山,妖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而长生不老,第一次变成了月貌花容的村姑来送斋饭,把猪八戒迷得神魂颠倒,唐僧也不辨真伪,认为来了个“女菩萨”。孙悟空火眼金睛,一眼识破白骨精的伪装,一金箍棒将白骨精打跑,唐僧才没有落入妖精手中。唐僧却认为孙悟空无故伤人性命。白骨精一计不成,又连施两计,先变成白发老妪来寻女儿,又被孙悟空识破、打跑;再变成白发老公公,来寻女儿和老伴,唐僧大发慈悲,几乎上当,但还是躲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任凭白骨精用尽心机,又被孙悟空识破它的原形和诡计。心地善良的唐僧误认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竟然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离开孙悟空,唐僧果然中了白骨精的奸计,被白骨精将他和沙僧掳去。猪八戒侥幸逃出,急奔花果山,智激美猴王。孙悟空救师心切,不念前怨,毅然下山,变成老妖,巧入妖精洞府,一番激战,终于打死白骨精,解救出唐僧和沙僧,师徒四人又愉快上路,继续西天取经。

毛泽东在《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一诗中盛赞孙悟空: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唐僧识不破白骨精、鲇鱼精、老鼠精等妖精,分不清好人坏人,一心只想“普渡众生”。若不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够识别真伪人妖,制服妖魔鬼怪,唐僧如何能上西天取经?所以,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常说:“我老孙有火眼金睛,可以识得妖怪。”火眼金睛是孙悟空的专利,是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煅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意外收获。

当然,《西游记》只是神话故事,现实中并没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但《西游记》的故事却对人们有着深刻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以善掩恶,以假乱真,大奸若忠,大贪若廉,佞臣贼子装作忠贞不贰,腐败分子高唱反腐高调,战争贩子扮作和平使者,这类现象屡见不鲜。当然,现象也有真相和假象之分,本质也有深浅之别,这就要求我们分辨是非真伪,区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如果拿“三打白骨精”打个比方,白骨精变成美丽少女、白发老妪、悲情老翁,这都是事物的现象,乃至是假象,而事物的本质则是一个想吃唐僧肉的妖精。怎样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需要我们掌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法,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清本质的本事。

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是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首先感觉和接触到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部构成要素的稳定的联系,是深藏于事物现象之后的东西。

现象是表面的、丰富多彩的、变动不居的,事物的现象可以凭借人的感官去感知;而本质则是隐蔽的、比较一般的、相对稳定的,事物的本质要靠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马克思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大千世界之所以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就在于万事万物的现象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现象裸露在人们面前,而本质却深藏于现象之中。列宁曾以海水作比喻,形象地指出,现象如同浮在水表面的泡沫,本质就像水底层的深流。人们在实践中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事物的现象,经过对现象的感知和理性分析,才能逐步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接触到事物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