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来成都,其他地方可以不去,但杜甫草堂是必须要来的,不为别的,只为感恩和缅怀在成都的一座茅屋里居住过将近四年的伟大诗人杜甫。其实也谈不上缅怀,只是想看看,我一直敬仰的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沐浴“诗圣”点点不朽的家国情怀。

天府之国杜甫草堂(走进天府之国之杜甫草堂)(1)

走在去草堂的路上,遥想1251年前的一个寒冬,一位半百老人,一匹清瘦老马,几件器物,几名家眷,缓步前行,走向成都。他,就是名贯中国乃至世界诗坛、千秋传诵的杜甫。

门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也许四川有着厚重的资格举办,因为这里有乐山大佛、九寨沟、都江堰、大熊猫。

天府之国杜甫草堂(走进天府之国之杜甫草堂)(2)

一路上,默念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再看看如今的房价,只觉伟大而又清贫的杜甫,他千年前高举的火把,千年后愈发耀眼!

天府之国杜甫草堂(走进天府之国之杜甫草堂)(3)

在杜甫草堂博物馆陈列厅中,我看到一幅1958年伟人参观杜甫草堂时的照片,他背对着我们,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在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的"草堂"面前,显出了少有的恭敬与虔诚。无法猜测,他对中华文明的尊崇和传承,是否也有杜甫的影响?

在我眼里,生于特定历史时期、饱读四书五经的他,凭着狂放豪迈、大气磅礴的诗文,应该是新中国空前绝后的一位诗人,因为今后的诗人,不会再爬雪山、过草地、经历长征、暂居延安、下榻西柏坡。

天府之国杜甫草堂(走进天府之国之杜甫草堂)(4)

几间简陋的茅屋,简陋的家具,就是在这么清苦的环境中,杜甫写下了24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对于整个中国诗坛,该是多么的骄傲和庆幸!那几间茅屋当然早已不在,留下的只是复制品。但是,仍然无法阻挡后人的敬仰!

杜甫草堂不像其它景点,它不是用来纪念达官贵人、布施行善者,而仅仅只是纪念一个贫穷诗人。草堂漫步,你不会想到才子佳人,滚滚红尘,只会想到诗人的颠沛流离以及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仰望草堂,你可以一直想着杜甫这个人,一直到鼻子发酸,热泪盈眶。

天府之国杜甫草堂(走进天府之国之杜甫草堂)(5)

走在草堂,我看到每个人都小心翼翼,规规矩矩,行为庄重,无人喧哗,也许怕打扰了诗人的构思,也许怕少许的噪声,玷污了草堂的圣洁,或许是不经意的粗野,而遭到文化人的蔑视。总之,站在高山仰止的草堂,文盲也会踮起脚跟、规规矩矩。这,就是杜甫的魅力!

天府之国杜甫草堂(走进天府之国之杜甫草堂)(6)

上图这座雕塑,以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杜甫愤世嫉俗的情怀。雕塑两旁的柱子上,是叶剑英元帅撰书的"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宗薄斗牛",正是对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

天府之国杜甫草堂(走进天府之国之杜甫草堂)(7)

仰望杜甫,什么坎坷挫折、恩怨情仇、功名利禄、成败荣辱,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再重要,皆为过眼云烟。因为穷尽一生的拼争,也难以重蹈杜甫的经历、企及杜甫的情怀、达到杜甫的境界。所以“诗圣”不老,杜甫不朽!

天府之国杜甫草堂(走进天府之国之杜甫草堂)(8)

参观杜甫草堂,但见景区内的红墙碧瓦、绿竹掩映,竹藤木桌,红灯高挂,与浓郁的诗歌文化氛围相得益彰,累了,就可以品香茗一杯,端坐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书法匾额旁,与伟大的“诗圣”心灵沟通,回味唐朝。

天府之国杜甫草堂(走进天府之国之杜甫草堂)(9)

寄居成都的杜甫,由于日渐憔悴,对河南故乡的思念更加迫切,在唐朝军队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河南后,杜甫当即写下《归雁》这首令人心碎的思乡诗。随后收拾行囊,带着家眷乘船离开成都,不料却因贫病交加,五十九岁的杜甫去世在归途中,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唏嘘。

天府之国杜甫草堂(走进天府之国之杜甫草堂)(10)

伟大的杜甫,悲情的诗人,凭着对人民的热爱,踏过荆棘,穿越苦难,以弥足珍贵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辉,永远澎湃的醒世箴言,恰似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闪烁的灯塔,温暖和照耀着无数后人前行的脚步!

三鞠躬,面向杜甫,面向“诗圣”,面向那忧国忧民的不朽情怀和高尚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