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完第三单元,有同学留言想再复习下,整理了相关的练习题,可以做个测试,答案附带解析,可以自练自检,期待接下来的期中考试,能取得好成绩。

一、单选题

1.下图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CO2点燃2MgO C。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1)

A. 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B.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

C. 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D. 不是所有可燃物的燃烧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花香四溢 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 热胀冷缩 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 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 食品变质 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3.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2)

A. 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 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 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4.三种元素的离子Xm-、Yn 、Zp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的关系为( )

A. X=Y=Z B. Y>X>Z C. Y>Z>X D. Z=X>Y

5.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3)

A.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 n=8

C. 钠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 D. 钠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4)

A. 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 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 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 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

7.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8.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H2O、MgO、H2CO3 都属于氧化物

B. 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

C. 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

D. NaCl、Na2CO3、NaHCO3 都属于盐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氧化物

B.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D.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10.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人间到香味的原因是

A. 分子很轻 B. 分子不断运动 C. 分子体积小 D. 分子间有间隙

11.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甲图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5)

A. 硒原子质量为78.96g B. y=4

C. Se是非金属元素 D. 硒与氧位于同一周期

12.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 A B. B C. C D. D

13.豆腐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每100 g豆腐中平均含磷119 mg。这里的“磷”指的是

A. 磷元素 B. 磷单质 C. P2O5 D. 磷的化合物

1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H2 O C. KCl D. H2SO4

15.硫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非金属单质 D. 金属单质

16.“一带一路”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A. 乙醇 B. 碳酸钾 C. 烧碱 D. 熟石灰

二、填空题

17.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H3O)3(NH4)4(N5)6Cl],占领了超高能材料研究的国际制高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2)该盐含的阳离子有H3O 和______,五氮阴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

18.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金属铁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构成的.(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6)

①图中、、、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字母);②中________;

③、、、四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填字母);④中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19.造雪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7)

(1)B 到 C 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A 处空气被压缩,体积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

(2)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8)

(3)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9)

①每个A分子是由______个原子构成的.

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

a.B和C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A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21.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10)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__;D 中的 x 为 ________。

(2)①和②是不同种元素,他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A、B、C、D 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___(填序号)。

(4)A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B、C、D 中 ________(填序号)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三、简答题

22.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11)

(1)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它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

(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____________。

(3)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练习题(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12)

,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__。

(4)图中所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 X 2=12,X=8,错误;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易失去2个电子变为镁离子,错误;C、在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正确;D、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不是所有可燃物的燃烧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错误。故选C。

2.D

【解析】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错误;

B、热胀冷缩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分子和原子的大小不变,错误;

C、滴水成冰是由于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分子继续做无规则的运动,错误;

D、食品变质是食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正确。故选D。

3.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 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故选B。

4.C

【解析】由分析可知,X得m个电子,Y失n个电子,Z失p个电子,又因为它们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即:x m=y-n=z-p,而且已知n>p,故可知它们核内质子数的关系为:Y>Z>X。故选B。

5.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A正确;B、n=11-2-1=8,故B正确;C、钠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最外层小于4个电子,易失去,故C正确;D、钠原子三个电子层,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D错误。

点睛∶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大于4个电子,易获得电子。

6.B

【解析】A、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①②的质子数不相同,两者不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B、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由于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化学性质相似,故B正确;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③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②④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故C错误;D、②是镁离子,化合价为 2价,④是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2,故D错误。故选B。

7.C

【解析】A、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只说明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错误;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错误;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正确;D、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错误。故选C。

8.A

【解析】A、碳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错误;

B、H2S、H2SO3、H2SO4都属于酸,正确;

C、NaOH、Ca(OH)2、Fe(OH)2都属于碱,正确;

D、NaCl、Na2CO3、NaHCO3都属于盐,正确。故选A。

9.C

【解析】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氧化物,例如硫酸钾,故A错误;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错误;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放出气体,故C正确;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质子带正电,不属于离子,故D错误。

点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10.B

【解析】在远处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选B。

11.C

【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带g,错误;

B、硒是34号元素,故x=34,故求得y=6,错误;

C、硒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

D、硒在第四周期,而氧在第二周期,故错误。故选C。

12.B

【解析】A、塑料带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正确;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受温度的限制,结冰后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错误;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洋葱中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眼睛中,正确;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正确。故选B。

13.A

【解析】这里的“磷”指的是磷元素,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A。

14.B

【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A、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H2 O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KCl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H2S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氧化物可简记为 “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15.C

【解析】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错误;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错误;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硫属于非金属单质,正确;D、硫属于非金属单质,不是金属单质,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6.B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溶于水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由金属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碱。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A. 乙醇属于有机物; B. 碳酸钾属于盐; C. 烧碱即氢氧化钠属于碱; D. 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属于碱。故选B。

17. 5 NH4 N5-

【解析】(1)氮原子的核外共有7个电子,故最外层的电子数是5;

(2)该盐中还含有的阳离子是NH4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求得五氮阴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5氮阴离子的离子符号是N5-。

18. 原子 离子 分子 AB 8 ACD 78.96

【解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C、Si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碱和盐,其余大部分物质(氧化物、氢化物、酸、有机物)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金属铁由原子构成,氯化钠属于盐,由离子构成,二氧化碳(2).①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种元素,故选AB。②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18-2-8=8。③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故选ACD。④根据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19. 物理 构成空气的微粒间隔变小,空气体积变小

【解析】(1)B到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仅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2)A 处空气被压缩,体积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构成空气的微粒间隔变小,空气体积变小。

20. 氯化钠 C B 5 a c d

【解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铁由原子构成,水由分子构成,而氯化钠则有离子构成;

(2)混合物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即至少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或原子等,观察图示C符合以上特点;由于化合物中至少两种元素,且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所以其分子的构成中一定至少含有两种原子,且该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观察图示B符合以上特点;

(3)①据图可知每个A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②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 H2OCO 3H2;a、由方程式可以看出B和C分别是H2O和CO,都是氧化物,a正确;b、根据方程式CH4 H2OCO 3H2中反应前后的物质情况可知碳和氢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但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b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正确;d、A是CH4,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5%,d正确。

21. 9 8 质子数 BC B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弧线表示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1)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D 中的 x 为8;(2)①和②是不同种元素,他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3)A、B、C、D 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4)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A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B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22. 氖 5 铍 原子核外电子层为2 22

【解析】(1)根据相对稳定结构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考虑;(2)根据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考虑;(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解答;(4)根据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进行解答本题;(5)根据原子中所含电子来进行计算解答。

(1)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个电子层最外层是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所以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氖元素;(2)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2 3=5;(3)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4)图中所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层为2;(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碳原子中有6个电子,1个氧原子中有8个电子,故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