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远山苍翠、春意盎然的时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了贺知章笔下的春天。初学《咏柳》的第一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们在反复的朗读中把这首古诗的字音读准确,词语读正确,接着我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辨别师生朗读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停顿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找出古诗中词与词、词与短语间的停顿。

疏通文本、解决朗读的障碍后,在词语的解读过程中,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认知局限,于是指导他们观图识词——将诗句中所有能在图画中描绘到的词语找出来,两分钟后大多数学生准确地找到了"碧玉"、"一树高"、"万条垂下"、"春风"这些词语,图文并茂,这样对于文本的初步理解就达到了。

特级教师古诗秋夜将晓教学评课(太白县桃川镇中心小学魏晓林)(1)

为了加深学生对诗句语言的体会与理解,同时也为了给下节课写话能力的实践做好铺垫,下课后我带着学生一起去观赏了校园中那颗垂柳。按照诗中叙述的角度,由远及近,站在操场的边缘向国学园望去,那颗高大碧绿的垂柳很醒目的显现在眼前。关于"碧玉"这个词,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南朝萧绎《采莲赋》中有"碧玉小家女"之说,也很有名。如若引用典故,讲的深了学生难于理解,讲的浅了又会对他们的认知观念出现误导。如何能更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碧玉"这个词语融会贯通呢?我让学生观察讨论:从远处望去这颗垂柳像什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眼前的这颗高大的柳树就像一位飘逸着绿色长发的美少女,不费吹灰之力发挥孩子们的自觉能动性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

走近细看,一阵微风拂过,千万条柳枝随风飘动,犹如一条条挂在枝干上的丝带般,绿的晃眼。"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诗",在诗人的眼中,春天是一方充满诗情画意的圣土,身处其中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学生们站在柳荫下用手轻轻的触摸着这娇嫩的柳叶,感受着如丝般的光滑与轻柔,惊喜万分。原来柳叶在手中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舒适与惬意。将柳梢扯在手心,才发现挂在枝干上的片片柳叶是那样的细长、那样的匀称,每片叶子都那样的似曾相识。难怪诗人会疑惑地问道:不知细叶谁裁出?

观察完毕,结合诗文,学生们体会到了作者为何要把二月春风形象地比作一把剪刀,这细长的柳叶、这无边的春色,难道不是春风这把灵巧的剪刀精剪细裁而成的吗?由远及近的观察,以人写物,活泼生动。巧妙绝伦的联想更是让整篇文章变得富有诗情画意。通过一节课的户外观察与讨论,学生们眼中的垂柳变得是那样的可爱与美丽;他们对《咏柳》这首诗诵读的比之前更加的朗朗上口,气韵十足。

特级教师古诗秋夜将晓教学评课(太白县桃川镇中心小学魏晓林)(2)

回到教室,我以《美丽的柳树》为题进行写话训练,指导学生根据室外观察来当堂写一段赞美柳树的话,要求把句子写通顺,把自己心里想到的、感受到的按照一定的顺序尽可能的表达出来。在整个写话过程中,我细细的观察着每个孩子的神情,有的左手撑着下巴凝神思索;有的口中念念有词;有的双眸紧紧凝视着上空,俨然一副认真仔细的样子。一节课后,学生们都顺利地完成了写话任务,而且都很出色——有的学生把看到的垂柳比作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有的则写出了柳树的高大与茂密,还有的把柳叶比作妈妈光滑的丝带,更有个别学生将柳叶悄悄带回教室,细心地观察,在句子中写到了柳叶上刺一样的小芽儿。读写相长,以读促写给这首古诗教学平添了无限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们阅读与写话的兴趣,同时还为日后孩子们的语言思维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写本相长,无意苦为之。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中就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遵循孩子们思维发展规律,尊重孩子们的纯真、童真,带着他们拥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在不经意间,他们便会自然而然的全身心投入到作者的诗情画意之中。整个教学效果从而会上升到新的高度,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中的基础知识,而且还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视野、提升了语言的书面表达和运用能力。


作者:魏晓林(宝鸡市太白县桃川镇中心小学教师)

编辑:关中小伙

特级教师古诗秋夜将晓教学评课(太白县桃川镇中心小学魏晓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