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兰,一代名伶,叶派小生创始人。祖籍安徽太湖县,京剧之故乡也。民国三年,岁在甲寅(1914),10月23日,叶盛兰生于北京梨园世家,祖父、父亲都是行家里手。

父亲叶春善还是著名的喜(富)连成科班的创始人兼第一任社长。叶盛兰属虎,有虎性。据说当年反右,叶盛兰被抬举为中国京剧院第一右派,批斗得很凶,每次批斗会之后回到家里,他什么话也不说,就把自己关进卧室,用小生的念白大吼:“在上海的时候,谁敢惹我?”仿佛在发虎威,却也有一点“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无奈。 

叶盛兰相片(一代名伶叶盛兰是如何火遍上海滩的)(1)

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天,上海新组建的大来公司,联合了卡尔登(天蟾舞台)、中国戏院和共舞台,约聘袁世海、张云溪、张春华、陈永玲、胡少安等赴天蟾演出,后又增加了李少春、李世芳、叶盛兰、叶盛章、叶盛长等,号称十大头牌,并请翁偶虹先生常驻上海,编排新戏。  

当年的上海天蟾剧院,不卖到四千人不能算是客满,天蟾第一场戏,不大容易安排。经大家研究议定,开场戏为《金石盟》,由叶盛兰演石秀,陈永玲演潘巧云,叶盛长演杨雄,叶盛章演“盗王坟”、“巧连环”的时迁。大轴是叶盛兰、李世芳合演全部《奇双会》,叶盛兰演赵宠,李世芳演李桂枝。如此戏码,如此演员,广告一出,立刻轰动了整个上海滩,顷刻间预售即满。

上演之日,更是煊赫异常,可谓极一时之盛。要知道,梅兰芳当时正率班演出于中国大戏院,早已先声夺人,天蟾能够一炮打响,首先是靠了群英荟萃,并在剧目安排上出奇制胜,叶盛兰自然也有一份功劳。  


叶盛兰相片(一代名伶叶盛兰是如何火遍上海滩的)(2)

这时的叶盛兰,红遍上海滩,其身价每天都在涨,不可阻挡。于是,第二期“十大头牌”合作戏,叶盛兰再次受到天蟾的邀请,从而见证了《百战兴唐》在天蟾创造的十二成大满堂的奇迹。有人看到现场的情形,说是“满坑满谷,从后台仰望三楼,真是万头攒动,喝彩之声,震撼整个戏院”。不久,程砚秋也率团加入了上海滩的群芳斗艳。由于大来公司的盛情挽留,叶盛兰推迟了回京的计划,加入到程剧团的阵容之中。在此期间,他与谭富英、高盛麟、袁世海合演了《黄鹤楼》。

这是周瑜(翎子生)的代表作,整出戏对翎子生的身段、念白、唱腔要求都相当高,高潮部分和武生的对手戏更是火花四溅。叶盛兰早有“活周瑜”之称,而扮演赵云的高盛麟也是武生中的佼佼者,与叶盛兰恰好是一对:英气对豪气,谋略对武功,机心对坦荡,言语对刀锋,舞台上真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观众遇此,只能疯掉。 

叶盛兰相片(一代名伶叶盛兰是如何火遍上海滩的)(3)

带着风尘和赞誉,叶盛兰回到北平。他马不停蹄,立刻赶排新戏《罗成》。人们对叶盛兰的罗成并不陌生,戏迷痴迷于他那条刚劲宽厚而又清脆柔婉的好嗓子,翁偶虹先生赞许为龙’、‘凤’、‘虎’三音俱备”。小生的嗓子必须是龙、凤、虎三音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清脆圆润的男性之美,而不至变成了尖利刺耳的鬼音。不过,叶盛兰一直对《罗成》的剧本不甚满意,希望翁先生能给他编写一部全本《罗成》。1945年8月,叶盛兰的育化社宣告成立,开了京剧界小生挑班的先河。翁先生曾想借此机会满足他的这个夙愿,可他的亲友都认为,第一天挑班打炮,就演个乱箭攒身的人物,不吉利。

于是,翁先生特地为他编写了一出“吉祥新戏”,即全部《周瑜》。按照翁先生的设计,这出戏包括了周郎顾曲、公瑾舞剑、筵前惊丑、闺中试美、古庙烛邪、荒江除恶等文武场子,几乎囊括了周瑜招亲到从政之前的全部故事。但叶盛兰并不满意,他希望翁先生能将他的拿手好戏《临江会》设法安排在周郎娶亲之后,这等于给翁先生出了一道难题。翁先生说:“在我是不难于信笔涂鸦,却难于违心画蛇。”但在盛情面前,他也只得勉为其难。他用指囤借粮作为过渡,“又用了两个草蛇灰线的场子,过渡到《临江会》”。这样的写法,翁先生自己并不认可,然而,演出效果却又出奇的好。预告之后,前三天即告客满。  

其实,叶盛兰并非有意为难翁先生,而是想通过这出戏的演出,把他的嗓子功夫、翎子功夫、扇子功夫、把子功夫做个全面的展示。叶盛兰的老师程继仙曾经总结小生的表演艺术,提出了“心与神会,五子登科”的八字秘诀。这里所谓五子,即嗓子、翎子、扇子、褶子、把子,以此概括小生行中的翎子生、扇子生、穷生、武小生在各个方面的技巧。 

 

叶盛兰相片(一代名伶叶盛兰是如何火遍上海滩的)(4)


叶盛兰的全部《周瑜》堪称绝唱,舞台之上,周瑜的形象更是光彩逼人。这是因为,老师的“八字秘诀”已被他化入自己的唱、念、作、表之中,心领而神会,周瑜的风流倜傥、雄姿英发,遂有逼真的表现。而此时的叶盛兰,并未忘记他的《罗成》。他与翁先生约定,继续为他编写全部《罗成》。可惜,在上海的日子里,限于种种条件,翁先生只给他添写了《雅观楼》的“赌带夺带”和“五龙二虎锁彦章”。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回北平后,他请师兄王连平攒成了全部《罗成》,果然也是一演而红,继“活周瑜”之后,又得了“活罗成”的雅号。可是他并不打算放过翁先生。1948年秋天,翁先生从上海回到北平,叶盛兰闻讯立刻前来慰问。

叶盛兰的成名证明“共生效应,自然界里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便会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其实,“共生”就是指群体所有成员通过某种互利机制,有机组合在一起,共同生存发展。

在一个群英荟萃的群体中,人们间的互相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往往会极大促进个人与群体的提高,即产生所谓“1 1>2”的共生效益。一个好团队有多重要,现在你明白了吧!

(原作者解玺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