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相对其他地区,使用的方言较多,在黑龙江省比较有代表性,有些方言遍及整个东北地区为多民族人们口口相传的典型平原型方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东北方言口音大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东北方言口音大全(东北日常方言大全)

东北方言口音大全

黑龙江省绥化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相对其他地区,使用的方言较多,在黑龙江省比较有代表性,有些方言遍及整个东北地区。为多民族人们口口相传的典型平原型方言。

东北方言因语境、语气、语调、以及聊天对象的不同,同一个方言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比如说“嘚瑟”,既是贬义,又有褒义,用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相反。

  • 赶趟:来得及;

  • 煞脱:办事快而利落;

  • 磨咕:消耗时间,托延,办事慢不利落;

  • 拉忽:粗心大意;

  • 绑丁儿:总是;

  • 冷丁儿的:猛然间或突然,或“抽冷子”“冷不丁”;

  • 节骨眼儿:关键时刻;

  • 煞棱:快点,办事快而利落;

  • 麻溜:快点,办事快且会办事;

  • 着紧蹦子:紧急时刻;


  • 秃噜:没把握住,事情没办好;

  • 够呛:事情难办,没有把握;

  • 白扯:白费劲,办不成:

  • 悬乎:不保险,不托底;

  • 打怵:畏缩、胆怯;

  • 邪乎:厉害,超出寻常;

  • 膈应:嫌弃、讨厌;

  • 稀罕:喜欢;

  • 故动:坏,想法坑害人,背后出坏主意;

  • 坏菜:犯事了,做事暴露了;


  • 踢蹬人:坑害人;

  • 没冒儿:行,有把握;

  • 没门儿:办不到,不能办;

  • 岔劈了:没办成,办事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意外;

  • 秃露反帐:办事不利索、反复,办事不讲诚信;

  • 真悬:差点出危险;

  • 熊人:欺负人;

  • 沾包:惹祸;

  • 粘帘子:出事惹祸的意思;

  • 捅娄子:惹祸,引起纠纷;


  • 惹砬子:惹祸:

  • 甩剂子:生气:

  • 打冒支:冒名诈骗;

  • 犯不上:不值得,不上算;

  • 真不善:表示有能力,非同小可;

  • 嗯呢:是,行,表示答应;

  • 指定:肯定,一定;

  • 促咕(qugu):怂恿:

  • 糊弄:欺骗;

  • 忽悠:随口瞎编;


  • 抬杠:争辩拌踹,不归正理;

  • 唠嗑:聊天儿,无正题的闲谈;

  • 唠扯:交谈;

  • 拉个:合计,商量

  • 刁歪:不讲理;

  • 耍熊:耍睥气;

  • 耍登:无理拒绝(指儿童发脾气);

  • 尿唧:不爽快,弱者的无力反抗;

  • 搡达:推,用恶言恶语回答;

  • 格路:不合群,特别独特;


  • 邪乎:夸张

  • 扒瞎:说假话(瞎掰扯);

  • 扯大谰:闲说没用的话;

  • 砸伐子:暴怒后与不相干的人或物发脾气;

  • 扯闲话:无中生有,挑拨离间;

  • 扯犊子:说、做,没用的事

  • 滚犊子:意思是让你站远点;

  • 完犊子:没达到预期的状态或目的;

  • 卖呆儿:一个人看热闹、闲逛、溜达;

  • 旯旮儿:角落;小地方;


  • 现眼:出丑,丟脸;

  • 在早:从前,古时候;

  • 眼时:目前;

  • 多咱:啥时候;

  • 多会儿:什么时候;

  • 压根儿 (地根):原委,根本;

  • 起根儿:一开始,原先,原来;

  • 这(那)阵子:这(那)些日子;

  • 一股脑儿:通通;

  • 一连气儿:接连不断;


  • 成地:非常、很;

  • 干崩:都是;

  • 海了:多的意思;

  • 老鼻子:非常多;

  • 星崩儿:零星稀少:

  • 一水水:都一样;

  • 挠挠的:风雨大,跑得快;

  • 杠杠的:品质好,关系好;

  • 嘎嘎的:很,太、非常;

  • 整个浪儿:全部;


  • 腻歪:不耐烦,没趣,厌恶;

  • 别扭:不顺当;

  • 蔫巴:精神不振;

  • 拉倒:完事,结束;无所谓、算了;

  • 横是:可能;

  • 八成:大概,差不多;

  • 备不住:可能,不一定;

  • 力巴:外行;

  • 老敢:外行;

  • 抠搜:为人小气;


  • 欠登儿:给别人添乱;

  • 主心骨:可依靠的人;

  • 半拉子:半个劳力;

  • 小抠儿:为人小气;

  • 小部勒子:小人物;

  • 眼力见儿:见机行事的能力;

  • 老实巴交:忠厚老实;

  • 二虎吧唧:有点傻;

  • 虎了吧唧:做事不动脑筋,说话不经大脑等;

  • 得了吧搜:贬义,同嘚瑟,比嘚瑟更能嘚瑟;


  • 大大咧咧:马虎,随随便便,蛮不在意;

  • 毛愣三光:办事粗心不稳当;

  • 吭哧瘪肚:吞吞吐吐;

  • 甩裆尿裤:处事不爽快或窝窝囊囊;

  • 老猪腰子:有主意,固执;

  • 火得楞的:着急上火;

  • 七了咔嚓:做事快、麻利;

  • 皮儿片儿:乱,很乱,不利索,有点埋汰;

  • 五脊六瘦:形容无聊到极点,不知道干什么

  • 砢拉八碜(磕碜巴拉):羞辱,难看,丟脸不体面;


  • 劲儿劲儿的:摆谱,拿架子,装,偏激,放不下……

  • 欠儿欠儿的:插嘴或者插手与己无关的事;

  • 老么咔哧眼:形容人老眼昏花;

  • 砢碜:丢人、没有面子,长得难看

  • 勺楞(勺楞咣郎):办事粗心;

  • 老疙瘩:同辈子排行最小的;

  • 拉末渣:指母猪产仔最后一个;

  • 土坷垃:土块儿;

  • 嘎啦哈:动物的膝盖骨;

  • 哈勒吧:动物的肩胛骨;


  • 拉拉:滴答、袋子(杯子)等物品破损致内部东西掉出来;

  • 扑噜;拭去或除掉;

  • 扎咕:打扮,修饰,求医治病;

  • 翘楞:物体扭曲、变形;

  • 瓢楞:物体扭曲、变形;

  • 埋汰:脏;砢碜(寒碜)、丑化、中伤、侮辱、贬低人;办事不干净;

  • 埋了估汰:脏;

  • 魂儿化的:脏,物体表面埋汰;

  • 暴土扬长:埋汰,灰尘大;

  • 稀得溜的:菜、粥浓度过低;植被稀疏;形容冰雪融化后的街道比较泥泞;


  • 嘎达溜秋:不光滑

  • 这(那)疙瘩:这(那)地方;

  • 这疙儿:这地方;

  • 剌儿:前头,末尾,旁边;(前边剌儿,最后剌儿,一边剌儿,旁边剌儿)

  • 后尾儿:末尾,后来;(houyuer)

  • 收拾:打、揍

  • 咔哧:用刀削,修理,打磨;

  • 皮实:结实

  • 晒脸:给脸不要脸;

  • 卡跟头:摔倒了。


  • 嘎巴儿:皮肤破损后结的痂;蒸米饭时锅底形成的锅巴;

  • 磨不开:不好意思,拉不下脸来碍于情面,不能严肃对待;

  • 半拉咔叽:事情没完成;

  • 打出溜滑:滑冰;

  • 卡秃噜皮:皮肤表面破损,夸奖一个人夸过头了;

  • 冒烟咕咚:烟雾弥漫,雨、雪下的大;

  • 消停:平息,安静,停歇,从容不忙;

  • 挡害:碍事,挡住了;

  • 般配:结亲的双方条件相当,配得上;

  • 会亲家:男女订婚,双方老人设宴相识;


  • 整:这个字在东北方言里是万能动词(吃、喝、打、捞、想、做、写、弄、生、炒、煎、炸、修、剪、烫、染、挪、移、买、卖……)

  • 削:打

  • 嘞:理睬,搭理;(不嘞你)

  • 贼:很,非常(意同“成地”,贼好吃,风刮的贼大);

  • 可:很,非常,相当(意同“成地”,可好吃了);

  • 造:吃;

  • 可劲儿造:可劲吃,可劲儿霍霍(摆弄、祸害);

  • 咋整的:怎么搞的;不满意的意思;


  • 不远下(xiá):距离近,走两步就到了;

  • 跟前儿:距离近,紧挨着;

  • 嘞嘞(了了lele):说,叨咕,说话磨叽一大堆(又臭又长)没用(瞎嘞嘞、胡嘞嘞)

  • 干巴:没有水分(干巴的、干巴皮儿);

  • 干巴楞儿:东西只有一种;

  • 哈勒:食品的一种味道(哈勒味儿);

  • 嗖饽:食品的一种状态和味道(嗖饽味儿);

  • 刺挠:痒,嘚瑟,欠儿;

  • 格叽:挠……使其痒痒;(相当于咯吱)

  • 叽格:发生口角;


  • 扎哕:事没办好,胃不舒服;(扎啵哕的)

  • 噶又:车辆行驶很慢,动作缓慢;

  • 老姑嬷俩:老两囗;

  • 打布鲁脚子:跟着做零活。

    嘚瑟已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其词语释义为:①因得意而向人显摆:开着辆小汽车到处~。有时也用在善意地调侃好友或异性伴侣上。②胡乱花费(钱财):一个月的工资没几天就让他~光了。③做不该做的事,过分炫耀、嚣张(多贬义):自从当上个小科长,整天~,后来被人收拾了。④区别于意思③:做了正常的事却过分炫耀。⑤还有些意思无法用语言解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主要看语境、语气和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