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1)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帷幕

家长、学生正等待着成绩出炉,

或者根据估分物色一些高校。

对考生和家长而言,

进入一所理想高校就读

可谓全家的头等大事,

为此一些家长不惜付出高额代价,

一不小心就容易落入骗子的陷阱......

01

轻信“海外留学”被骗68000元人民币

2018年4月16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的李女士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出的短信:“您好!我是佛山市教育局对外招生办,如您子女有赴国外留学意向,可与本人联系。”按照对方提供的电话,李女士很快联系上了这位“董先生”。

“董先生”表示,除了帮助李女士孩子办理英国“杜克大学”的入学手续,还可以为其申请一笔交流生助学金。深信不疑的李女士随后通过手机网上银行,先后向对方支付了68000元人民币,最终发现被骗。

据了解,高考录取期间高校招生计划的使用有严格要求,没有所谓“内部指标”“点招指标”“计划外指标”。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公文公章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骗取学生和家长信任,进行诈骗。

快来看看骗子们都有哪些招数?

提前了解,谨防中招!

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2)

1、可提前查分

一些骗子会通过短信等方式联系考生家长,称自己在教育部有关系,能够提前查到高考成绩。

破解:各省市高考成绩均由教育部统一决定公布时间,并由统一官方渠道发布,任何来源为个人的消息或先于官方发布时间的消息,均为虚假消息。

2、称低分能跳档录取

这类骗子一般会谎称自己能托关系,只要交钱疏通关系,就能让不够一本线的学生被一本学校录取、不够本科线的学生被本科学校录取等,以这样的手段骗取考生家长的钱财。

破解:所有高考政策及信息官方会以透明的形式向社会发布,所有消息以官方公布为准,切勿相信骗子的一己之言。

3、冒充高校招生人员

一些骗子自称著名高校招生办人员,并会提供“录取函”“预录取通知书”“入学批准书”等虚假材料诱惑考生家长,称只要给钱就能帮孩子进入大学读书。

破解:教育部严禁高校雇佣教师或社会机构介入招生工作,高校录取通知书均通过快递送达。

4、夸大自主招生

骗子会通过虚假宣传手册或网上虚假页面,催眠家长,让他们相信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能利用自主招生漏洞招收低分学生。

破解:符合自主招生条件的考生在高考前需要通过递交材料申请、文化考试、面试等,最终才能以自主招生的形式确定录取。

5、混淆文凭、教育形式

骗子会刻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概念,混淆名牌大学以及其下设合作办学机构的关系。

破解:

若想报考中意高校,需向教育部门和学校官方咨询相关信息,多求证、验证,不同教育类别的入学条件和文凭性质均不同

6、假借军校名义

利用军校招收学生流程的保密性强、核实难度大等特征,冒充军队领导伪造公文公章,以军校扩招为幌子向学生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破解:军校招生都是严格按照规定录取,没有内部招生预录不会轻易扩招,更不会收取其他名目的费用。

7、“野鸡大学”滥竽充数

骗子宣传一些外地、国外甚至是子虚乌有的学校名称冒充“名校”,夸大其名气、硬件、师资力量等,吸引考生报考。这些学校多半和名校名称十分相似

破解:通过教育部网站等正规渠道,核实学校真实水平,问清学校是否存在,学校文凭是否被国家承认,或前往学校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

在这个关键环节

如果你报错志愿,选错学校,

恐怕会遗憾终身!

尤其不能被“野鸡大学”骗了!

02

“野鸡大学”的几大特点

1、承诺只需几百元即可在一段时间内取得学位

2、没有课程也没有校园

3、基本不上课

4、通过垃圾邮件宣传

5、通过报刊杂志等小角落做广告

6、超低门槛

03

教你如何辨别“野鸡大学”

此前,已经公布了

392所“野鸡大学”名单,

快来提前打打预防针~

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3)

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4)

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5)

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6)

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7)

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8)

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9)

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10)

野鸡大学是真实的学校(假大学毁一生)(11)

广大考生和家长,

一定要擦亮眼睛!

填志愿时要以官方信息为准!

04

小贴士:三招帮你识骗子

●骗子会“顺理成章”地出现在考生家长的生活中。虽是利用高考考生和父母希望就读高校的心愿实施诈骗,但犯罪分子不会突兀地出现,而是通过熟人介绍和长时间交往等方式,让考生及家长对其产生“有门路”“很靠谱”的印象。

●在对自己的包装上,骗子们下足了功夫。法官介绍,为让自己获得信任,很多骗子会通过朋友介绍、传单、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介和社交平台向考生及其父母传递其具备非凡能力的信息。

●行骗者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开口要钱。骗子大费周章的连导带演,目的当然是为了骗取钱财,故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考生家长提前预付一笔或多笔资金,美其名曰“活动资金”“公关费”“好处费”“赞助费”等等,动辄上万,更多的还有数十万、上百万的款项。

报志愿一定要谨慎!

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这种事,

那些所谓包出国、包就业、

拿双学位都是不可信的!

只有教育部公布的学校才有资格招生。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内容)本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