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晓丽

入伏后,很多人开始贴三伏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对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灸、穴位贴敷、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

三伏贴的临床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王执中用旱莲草外敷治疟,即所谓“天灸”,亦称“药物发疱灸”,可算三伏贴的雏形。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里记载了采用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共研为末,加入麝香,贴敷肺俞、百劳、膏肓等穴治疗冷哮的方法,标志着三伏贴真正形成。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此法得以推广,所治疾病也从冷哮发展到整个肺系,甚至包括其他系统疾病。

不过,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的“万能贴”,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贴。如果贴敷不当,可能还会导致不良反应。

好消息冬病夏治三伏贴开始了(春夏养阳正当时)(1)

“春夏养阳”正当时,冬病夏治手段多

山东省中医院中医外治中心主任医师马玉侠介绍,“一般来说,‘三伏天’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放,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可使药物直达病所,达到调节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马玉侠还介绍,冬病夏治的手段非常丰富,包括三伏贴、拔罐、针刺、艾灸、理疗、推拿按摩、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等多种治疗办法。

“三伏贴”是针对容易在冬天发作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一般3至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咳嗽、哮喘、风湿、胃病、腹泻、过敏、鼻炎、冻疮、痛经等因自然界和自身机体因素带来的寒邪病症,都属可在夏天治的冬病之列。

其中,三伏贴就是利用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在人体穴位上多次贴敷。据介绍,今年三伏分别是初伏7月16日—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14日,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近日,省城不少医院都开启了三伏贴预约。

好消息冬病夏治三伏贴开始了(春夏养阳正当时)(2)

三伏贴更适合阳虚体质人群

马玉侠表示,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如大多数的哮喘患者都属于阳虚体质,入冬以后,咳嗽、喘憋等症状容易加重”。

“相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冬病夏治更适合阳虚体质的人,通俗说就是体质弱、阳气不足、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的这类人。”马玉侠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有不少急症期病人,也赶到医院要求“冬病夏治”,并寄望于敷贴后能“药到病除”。“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马玉侠提醒,“冬病夏治”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有病史者可以缓解症状和减少发病次数,但不是根治性手段,原本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马玉侠提醒,冬病夏治的患者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贴敷结束不要马上用冷水擦拭贴敷处皮肤,贴敷期间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远离空调或空调温度不要太低,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

贴敷期间如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三伏贴需专业人员操作或指导

穴位贴敷虽好,但并非适用于任何人。专家表示,皮肤有溃破、伤口,或手术后刀口未愈合者;妊娠期妇女及结核、骨髓炎、肿瘤、严重的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出血倾向患者;咯血病人、阴虚火旺体质明显病人、发热期病人、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暂不能进行贴敷治疗。

此外,对于有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瘢痕体质以及皮肤过敏者要慎重选用,可咨询专业医师。

不少人提出疑问,平时身体健康的话,是否可以通过穴位贴敷强身健体?

对此,马玉侠表示,三伏贴其实和平时用药治疗是一个道理,主要是用温热的药物治疗阳气不足和抵抗力差的病情,如果气血旺盛的人贴了,无异于火上浇油,反倒有副作用。因此,身体健康的人不需要穴位贴敷,也无法因此强身健体。

此外,专家提醒,三伏贴需专业人员操作或指导,市民最好不要图便宜和省事自行购买敷贴。三伏贴针对的疾病不同,配置的药方也不同,建议患者尽量到正规医院贴敷。

为规范三伏贴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发布通知,严禁非医疗机构开展三伏贴服务。而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操作的人员,应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