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传世名著精釆章节欣赏(2)《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为跌宕起伏、精釆纷呈的章节之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智取生辰纲分别有哪七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智取生辰纲分别有哪七人(生辰纲智取与智送)

智取生辰纲分别有哪七人

一一传世名著精釆章节欣赏(2)

《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为跌宕起伏、精釆纷呈的章节之一。

施耐庵不愧是五百年出一个的小说大家,一只大笔可谓鬼斧神工。章回标题明面上开宗明义:“智取生辰纲”:其实是巧布障眼法,施翁大篇幅浓墨重彩而写的,却是与“智取”相伴的一条暗线:杨志“智送”生辰纲。

众所周知,智多星吴用是江湖公认的用计高手。他定下的对生辰纲的智取谋略。可谓智高一筹,无人可与争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偏偏押送者乃三代忠烈杨令公之后,也是个不易对付的角色,不仅武艺高强,也足智多谋。方是时也,杨志有“志”:正思欲报恩公救赎提携之恩而不得,押送任务就来了!杨志更有“智”,送过一回花辰纲,虽失手,但失败乃成功之母,此番再送,焉知不能成功?!一番斟酌后定下“智送”高招!

杨志和吴用等可谓棋逢对手,针尖麦芒!

一场“智取”与“智送”的殊死较量,当面锣对面鼓地开场了:

我们且把“智送”和“智取”(生辰纲)这个事件,比作一个高高跃起的大波浪,施耐庵却干净利落,只写了这一大波浪(事件)起落过程中的三道波折。

第一波折:欲写杨志受命押送,却先写他的“两拒”。梁中书令“送生辰纲的车上都插小黄旗,上写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皆使军健跟着”。真是无能昏官,竟敢大张旗鼓于光天化日之下去送不义之财。引来扬志一拒:“非是小人拖托,其实去不得。”

于是杨志献计:把礼物都装着十余挑担子,军健假装行商挑夫。用现代话说,送民脂民膏最聪明的办法是:鬼子进村“打枪的不要”。梁中书豁然开朗,对“智送”点头赞曰:“你甚说的是。”

翌日梁中书加派谢都管等三人同去。于是杨志二拒:老都管是夫人的人,“太师府门下奶公”,地位不可小觑。再用今天的话说:叫做一支队伍两个老板,听谁的?梁中书和稀泥道:明令谢都管等“三个都听你调遣”,才把杨志哄了过去。也为“智送”悄悄埋下一颗雷。

至此,大波浪(事件)的第一波折,便如此跌宕起伏地起动;那第二道波折之波诡云谲,可想而知!

大波浪(事件)之第二波折,将杨志好端端的“智送”之谋描写得波诡云谲、危机四伏。

施翁到底用了何技,将第二波折写出如此效果的呢?那便是集中笔力,写老都管对随行虞侯及挑担军士的不满和怨气所采取的一连“两压”:

第一压。“智送”之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路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天气热得行不了,担子又重。杨志却严令辰牌起身,申时便歇。结果,挑担的军汉们热得见了林子便要钻进去。杨志心急,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两个虞侯也看他不得,来请老都管干预。梁中书的明令言犹在耳,老都管道:“且耐他一耐!”

不满杨志的“地火”,在暗中酝酿,燃烧!

第二压。夜宿小店。军士们怨声载道。老都管仍不忘加以疏导。然而第二天天色未明,军汉们又要趁凉赶路。杨志又骂又打,坚持凉爽时歇息,燥热时赶路的“智送”精算。众人不理解杨志所为,又在老都管面前拨弄是非。可怕的是老都管听了心中开始生变:心内自恼他(杨志)。这是一个可怕的转折!

第二道波折结束时,那反杨志的地火,已开始露出狰狞面目:“智送”的队伍才行了十四五日,十四个人没有一个不怨杨志!为大波浪(事件)的第三道波折,备足了大爆发的能量。

大波浪(事件)的第三道波折终于到来。黄泥岗上,“智取”与“智送”展开了最后的殊死较量!

吴用等英雄好终于登场亮相,演了一出贩酒、喝酒却相安无事的好戏,彻底点燃了挑担军汉、虞候乃至老都管对杨志酝集已久的怒气!

老都管终于在“两压”众人不满情绪之后,再也无力在关健时刻进行第三压了!他将梁中书的交待抛到九霄云外,代表“智送”队伍中的所有人,一起对抗杨志!

上下各怀异心,衙门作风又无法沟通,难以形成统一意志。当抱成一团、精心谋划、大智大勇的“智取”对手一出场,杨志处心积虑所谋划的“智送”妙计,当然就成了建在流沙上的一场春梦!

施耐庵把深刻的道理化成情节,将故事说得波诡云谲,一波三折,其高超的手笔令人拍案叫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