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日课

国学第十课清静无为(国学日课为无为)(1)

国学第十课清静无为(国学日课为无为)(2)

老 子

导 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六十三章,着重从实践的角度讲尊道的原则。全章可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着重阐述“无为”,重视事物开端、遵守俭约与报怨以德的三大原则。第二层集中阐述谋事于开端,成就大事重视细节的做事原则。第三层在“大小”“多少”的原则基础上更进一步得出“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人生经验,从而为人在生活实践中如何判别信士,如何对容易之事保持谨慎的心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座右铭。

该章提出的“报怨以德”的为人处世原则,似乎受到了孔子的质疑。孔子说,“报怨以德”,那“何以报德”呢?孔子提问的前提是“回报”应当是对等的,正如《诗经》所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因此,孔子提出了“报怨以直”的原则,以回应老子的“报怨以德”的原则。不过,要深入理解老子“报怨以德”的思想原则,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老子之“德”与孔子之“德”的差异。老子所说的“德”是“道”的具体化,所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又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老子讲的“报怨以德”,实际上是“报怨以道”,即以合道的方式来报怨,其原则中的“德”字既不是儒家意义上的“恩德”,更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恩德”。

为无为1,事无事2,味无味3。大小4多少5,报怨以德6。

图难7于其易,为大8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9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10,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11必寡信,多易12必多难13。是以圣人犹难之14,故终无难矣。

1为无为:为,做也。无为,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来行事,即依道而行也。

2事无事:事,从事于某事,亦做也。无事,无为的另一种说法,不故意挑起事端。老子云“取天下常以无事”,即此意也。

3味无味:味,品味也。无味,“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无味”即代指道也。品味道,即体知道也。

4大小:大,动词,张大,凸显,重视。小,细也、微也。下文“为大于其细”,即是重视事件开端的萌芽状态,亦即是“大小”之意。

5多少:多,动词,尊重。少,数之少也,实指一些少数之原则也。与“俭”之意相通。老子云“吾有三宝”,三,数之少也。又,老子云“多则惑,少则得”“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这些都是老子讲的“少”。

6报怨以德:用“上德”去回应怨恨自己的人。老子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就是老子“报怨以德”的基本思想。老子又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保,不善人之所保。”与此意思亦同。另外,老子又指出,“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人间的大怨即是“道怨”,如秋肃冬杀,是不能用和解的方式来处理的,必须依道而行,顺其自然。孔子提倡“报怨以直”,否则我们无法报答对我们有恩的人。老子与孔子是在不同的语境下来讨论如何回应对我们有怨恨的人。相比较而言,老子的思想以冷静的方式处理此一问题,孔子是以儒家信奉的“亲亲互隐”的伦理原则来处理此一问题的。韩非子尚法思想中表现出的冷酷一面,与法的客观性有关,是老子遵道思想的极端化。

7图难:图,谋划,筹划。难,困难之事。

8为大:从事于大的事业,或准备做一件大的事情。

9作于:起始于。

10终不为大:自始至终都不直接处理已经成形的大事,往往是从事物开端处就着手处理了。

11轻诺:轻易地、不慎重地许诺。

12多易:多,轻忽之意,与下文“多”字意思不同。此处体现了老子语言的神妙之处。多易,即轻忽容易之事也。

13多难:多,增多。多难,产生许多困难。

14犹难之:犹,豫也。之,代词,代指上文中的细小、容易之事等。即对细小、容易之事抱有一种谨慎之心。与“多易”相反。

致力于无为,从事于无事,品味那没有味觉的道。重视细小,尊重俭少,用上德去回报那施我以怨之人。

谋划难事从其容易做的地方入手,成就大事从其细小的地方入手。天下困难的事情一定要从其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伟大的事情一定要从其细小的地方入手。所以圣人自始至终都不直接去处理已经成形的大事,所以他能够做成他们的大事。

那些轻意向人许诺的人一定是少有诚信的,轻忽容易之事的人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圣人经常性地对细小、容易之事保持一颗谨慎之心,所以他们最终就没有任何困难之事。

本解读摘录自岳麓书社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老子》

原文 导读 注释 译文

精装尽享版,阅读无障碍

送书小福利

【国学日课】差不多已经连载有三年的时间了,很幸运一直有很多读者默默陪伴,这次,我们将“默默”陪伴转为“光明正大”的留言,并有小礼物相送。

参与方式

每天在【国学日课】推文下留言【昵称 #国学日课#《老子》打卡第X天】,打卡满50天即可获得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老子》一本~

推送发出5天内打卡算作有效打卡

活动时间

7月1日—9月24日《老子》连载结束

工作日共计62天

每天三分钟,轻松懂国学。

今天是你坚持学习的第几天?

国学第十课清静无为(国学日课为无为)(3)朋友圈或者在文末留言

来打个卡吧!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国学第十课清静无为(国学日课为无为)(4)关注一个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