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说教当科学——论古代一斤等于十六两

李茂林

科学说教法学法(莫把说教当科学)(1)

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统治,不重视自然科学,因循守旧,缺少创造性。有些事明明有科学依据,由于文人儒生一番穿凿附会,硬是给加上什么微言大义,结果被弄得面目皆非起来。且人云亦云,形成定论,限制了科学探索。关于古代一斤为什么等于十六两的解释,就是一例。

众所周知,数学上一般都采用十进位,这是由于人有十指,人类最原始是以手指计算数目的。中国古代度量进位制,大多是十进位。一丈十尺,一尺十寸,一寸十分;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升十合。但是衡器之单位:铢、两、斤、钧、石,却出现了非十进位现象。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当时是以中等颗粒的黑黍粒,以十黍为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 ,四钧为一石。也就是说当初确定“两”是以北方所产黑色黍谷等粒度的100粒重为一铢,2400粒为一两,这是先秦时代的情况。秦统一中国后,衡制仍因前代。汉以后,铢、两,斤、钧、石间进位虽有变化,但是十六两为一斤却一直延续下来。一斤为什么等于十六两?现在通行的说法有两个:一种说法是: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是十六,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另外一种说法是: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显然这两种说法都属于附会和编造。秦以前就存在的事实,怎么编到秦始皇身上?衡制制定怎么会考虑到惩罚商人的缺斤短两?

愚以为古代十六两为一斤应是十六退位制的一种表现。数学上退位制比较突出的是六十退位制,人们在时间,角度计算上都采用六十退位制。以1/60做单位,不难得出1/2,1/3,1/4.1/5,1/6的整数倍。古代十六两一斤无疑属于数学上十六退位制,它的起源应是原始人类最初对财富的分割,早期人们分割物品必是在两人之间进行分割,并以此类推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皆是“一分为二”之不断平分之结果。数学上除法最基础也是将一取其半,即二分之一,庄子有一著名话语:“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两分法,或对比法,是人类最原始认识客观事物之方法,同时也蕴涵了数理逻辑十分先进因素,就是暗合2之倍数,二二为四,四四十六,其基数为2,符合当今计算机2进位计数制。另外,愚以为十六退位制之起源也与八卦有某种关系,一般事物发展都有两种可能,是、非,泰、否,形成阴爻、阳爻。八卦上说:两仪是指阴阳。太极一分为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甚至有传说:伏羲最先发现的是先天十六挂,但是因为十六挂泄露天机,被抹除了后八卦,从十六挂变成了八卦。这些关于数字传说不应该忽视.

关于中国古代十六两为一斤的来源问题,很少有人探讨,我的这种说法至今也没有任何人考虑或提及。但是,我认为它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科技以及思维形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科学说教法学法(莫把说教当科学)(2)

科学说教法学法(莫把说教当科学)(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