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真正的成熟,是开始棱角分明地活着。
经历越多越明白,好的人生永远是善良有尺度,付出有底线。
不消耗自己,不委曲求全,收起软弱,亮出锋芒,才能洒脱过好下半生。
别人的求助,不必大方
早前在网上看过一个问题:有哪些道理是你步入中年后才明白的?
有人回答说,人过了四十,才真正学会“不打肿脸充胖子”,能帮的忙就帮,不能帮的果断拒绝。
活到一定年龄,才知道世上没有太多将心比心,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你的好投桃报李。
有位邻居老伯,写得一手好书法。
平日里找他求字的人就不少,到了过年期间,求对联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老伯不愿意拒绝别人,于是接连熬了几天的夜,才完成了大部分对联,却不承想身体扛不住了,大过年的住进了医院。
他出院以后,那些求到对联的人连声慰问都没有,没得到的呢,反而背地里骂老伯不讲信用。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碍于面子,勉为其难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或者做不到的事。
那时精力充沛,尚有余力为别人撑伞,人到中年,压力和焦虑扑面而来,面对别人的求助,实在不必过于大方。
对别人的事情大包大揽,透支了自己不说,还可能换来冷漠和怨怼。
人人都有疲于应对的时候,能力范围内的,帮一把是情分,帮不了的时候,也不必觉得难以启齿。
适当地拒绝,并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分寸。
人生短暂,学会冷淡一点,留点时间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才是下半生最睿智的活法。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得寸进尺的人,不要惯着
心理学家张德芬说,个体与个体之间,常常是彼此吞噬的关系。
如果自我不够硬,没有一点刚性,就很容易被他人“吞噬”。
对别人的好如果不加把锁,很容易换来对方的得寸进尺。
曾有位读者,向梁晓声诉说自己的苦恼。
他说自己开了一个饭馆,开业时为了增加人气,就请朋友们免费吃了两个星期。
可其中有个朋友,却把他的饭馆当成了免费食堂。
自己顿顿白吃白喝不说,后来还带了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蹭吃蹭喝。
朋友俨然一副主人做派,对店员颐指气使,更过分的是,他临走的时候,还经常顺走店里很多饮料。
这位读者很苦恼,说不知道怎么开口跟朋友说这件事,怕伤了多年的感情。
梁晓声建议,如果没欠对方人情,直接挑明说比较好,自己开店维持生计不容易,如果说了还是没有用,这种朋友不要也罢。
仔细想想,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有些亲戚,看你住在大城市,就以为这里的所有资源都可以为你所用,一旦你帮他办成一件事,永远有下一件事等着你。
有些朋友,看你职业有便利,有事就求助,受了恩惠后又毫不领情。
对于得寸进尺又不懂感恩的人,无论是谁,都不能惯着。
有句话说得好:“心肠太软,容易被当软柿子捏;心眼太好,容易被当缺心眼看。”
毫无边界的善良,是一场灾难。
你越是一味地迁就别人,别人就越得寸进尺;你越是毫无保留地对别人好,反而越容易被人压榨。
人生过了大半,该把无谓的事情放一放,把软弱的心态收一收了。
学会树立自己的界限,不无底线地惯着谁,也不无原则地讨好谁。
做一个心存良善但身上有刺的人,才是中年人必备的成熟与自觉。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虚假的情谊,别不舍得
有这么一句话: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却终究看不懂人心。
其实看懂人心很容易,落魄一次就行了。
唐代名将薛仁贵,原是个富二代,家境优渥,为人豪爽,朋友满天下。
然而父亲去世后,他的生活却变成了另一番光景。
原先拥簇在他身边的朋友,纷纷对他视而不见,就连自己的亲伯父,也迅速与他划清界限。
心灰意冷想要求死的他,被以挑担为生的王茂生救下,后来他投军入伍,把妻儿托付于王茂生照顾。
多年以后,他被封为“平辽王”,衣锦返乡。
他的车马进城时,官员富豪纷纷笑脸相迎,无数厚礼堆满府邸。
然而,各色奇珍异宝,薛仁贵一件未收,只收下了王茂生的两坛以水代酒的“美酒”。
见惯世态炎凉的他,早已看清每张笑脸下各人各色的欲求。
对于落难时帮过他的王茂生,薛仁贵为他修了房子,还赠其夫人贵重首饰。
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被假象蒙住眼,看到笑脸,便以为人人都是真心待你。
经历人世风雨方才明白,再多的锦上添花,都不及一次雪中送炭。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行至中年,我们看清了一些事,也看轻了一些人。
逢场作戏的人以及有求于你才登门的人,该绝交绝交,该远离远离。
人生短短不足百年,别将心力耗费在虚假繁华、觥筹交错之中。
就像钱锺书所说:“不必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与其在不值得的人身上耗费心力,不如去找真正的知己把酒言欢。
高晓松曾说,以前觉得四十不惑是到了四十岁就什么就知道了。
真正到了四十岁,才发现所谓的“不惑”,是以前没明白的事也不想明白了。
人活到一定年龄,就会懂得断舍离的精髓。
虚假的情谊,当断;消耗你的人,远离。
当你舍弃虚假与浮华,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就收获了自在与安心。
点个“赞”,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安娜贝苏。来源:洞见,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