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网络版的“呵呵”,显然是个无限挑战对话者尊严底线的词那么明代文人的“呵呵”,又当作什么意思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代哪位文人用呵呵两字表达情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哪位文人用呵呵两字表达情感(明代文人写信用的)

古代哪位文人用呵呵两字表达情感

现代网络版的“呵呵”,显然是个无限挑战对话者尊严底线的词。那么明代文人的“呵呵”,又当作什么意思呢?

上博的“遗我双鲤鱼——上海博物馆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中,带有“呵呵”的沈周写给祝允明的信,“剑雄品评”当然是无缘得见了。但好在,我可以用王宪的楷书纸本,来说明下“呵呵”古今之义演变。

不仅是明代文人,连明代官员也有用“呵呵”入文的,上图就是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法,由明弘冶进士,正德、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王宪所书的。

王宪,历经三朝,官至尚书,追赠少保,谥号”康毅”。生前,遍尝贬赅升擢,死后,也算备极哀荣。

下图王宪《呈玉山诗师尊先生诗》中的涂红处,有“呵呵”两字,该诗诗文是,”再用贝廷臣韵。奉呈玉山诗师尊先生。兼简睡翁先生、拙翁先生一笑。栝 宪拜。最爱玉山草堂静,著书栖遁胜流沙。桥通徐孺高人宅,路接周頤隐者家。剑气夜涵沧海月,丹光晓映赤城霞。近年闻有飞升术,不惧深山大泽蛇。玉山小像三诗,未有好趣,不敢造次题品,幸宽限也,呵呵。”

诗中人物先不管他,先观其诗韵。玉山草堂之恬静,最宜著书遁而出世,王宪以文臣将武之身,历年累月,履职颇多。清过屯田,剿过盗贼,退过蒙骑,受过排挤,历过参赅,平过兵乱。王宪既深受皇恩,也苦被纠弹。

然,世道险恶,人情冷暖,起起落落,终致倦怠。羡慕东汉徐孺子的贤能,君王三请促而不出,亦愿随北宋周敦熙之悟道,归隐庐山出淤泥而不染。登泰山以观沧海,森森剑匣气冲霄汉,临赤石以眺屏霞,映映丹薪光撩半壁,梦习飞升道家术,再不惧山深蛇鼠行。

一诗及毕,沧桑气、遁世息,悠悠呼之欲出。临草堂三诗,因尚未有出世之举,不敢贸然品鉴妙诗而造次。幸得王宪自我宽限不评,押后”呵呵”之中既有自我嘲之,也有自宽心安之理。

这般说罢,王宪此时有遁世之意,尚无出世之举。临草堂观妙诗,心意似夹于似进似退之间。故仕命临身,不能出世而自嘲之呵呵,也终有遁世之意,聊表心安之呵呵。

可见“呵呵”一词,即便在明朝也是承载心情颇多,并非只微笑,惬意一义。自嘲、释然也理就题中之义。

明之“呵呵”,及古之“呵呵”,更与当今网络专语“呵呵”殊为不同。当今网络,浮躁和无信仰之念横陈其间,稍有不合、微有异议,便示以不耐烦的“呵呵”做结,接下来是两相背离、分道扬镳、心生闷气、腹气郁结。

以古今“呵呵”心态之相察,现代人远不似古代士大夫,生活节奏之快的压力,即便是身处在郁郁葱葱的终南山簏,也还是大都汲取不了山水灵秀的滋润和默化。而集宫斗、庭斗、身家之累的古代士大夫,看似比现代人还累,由于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比今人雄厚不少,心中总还有一片玉宇澄清、玲珑剔透的念想。

甭管出不出世,宽限身心之法,总比现代人视钱为信仰,而造成剑拔弩张的焦虑,要好上许多。同样的,“呵呵”古今词义之变,细察之,莫不浸透了古今理念之相殊。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