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夏文汐,是十几年前被人安利《唐朝豪放女》。
毫不吝啬地说,在国语风月片里,《唐》论第二,很难想象谁敢舔脸称第一。
无论是对唐代文化背景的细节表达,还是对诗人鱼幼薇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形象的塑造,格局之高立意之深,即便放到今天看依然超前。
《唐》后一年,夏文汐接拍了这部让她差点拿到金像奖女主角的《花街时代》。
海报上卖弄风情的限制级画风,一个欢场女子命运兴衰的故事,中间穿插着黑帮血拼、小杂种找爹的狗血剧情,却在86年金像奖上拿到最佳女配角(叶德娴),同时入围最佳女主角(夏文汐)和最佳美术指导(李景文)。
大概是因为,包裹在风月视角下,电影透视出香港这座特殊「殖民」城市,在风云巨变波云诡谲的冷战时代,藏在灯红酒绿背后的兴衰变迁史。
殖民时代众生相
夏文汐够美,黄秋生够帅,叶德娴够攻,这部片几乎见证了几位日后的影帝影后们的颜值巅峰。
跟《唐》一样,《花街时代》的美术指导也是李景文。对于大澳渔村的落后景象、湾仔特殊时期殖民风情、油麻地后起之秀的兴衰巨变的画风把控,李景文控制得十分到位。
从鱼玄机到水美丽甚至到后来的金湘玉,夏文汐饰演过太多类似的反叛不羁独立豪放的女性形象,被誉为「香港一代霸气烈女」。
而对于日后自嘲「烂片影帝」黄秋生来说,《花街时代》里的混血弃儿Jimmy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其中被父亲抛弃整天拿着照片到处找爹的剧情,基本完整复刻了黄秋生本人的人生。
而80年代的叶德娴可谓风生水起。就在《花街时代》拿到最佳女配角的当年,叶德娴还凭借与刘德华合作的《法外情》入围了最佳女主角。
而在这三个角色背后,水美丽映射着平民阶层的痛苦挣扎,Jimmy代表着殖民时代中洋杂糅的困惑暧昧,而叶德娴则象征着当时黑社会在维护社会治安上扮演的奇怪角色。这些角色一起,刻画出了一幅殖民时代香港的众生相。
在1986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的特殊时间节点上,《花街时代》的问世,大概也算是向香港殖民时代道别。
我不是苏丝黄
如果说《唐》里诗人鱼玄机还算是有恃无恐的浪荡才女的故事,那《花街时代》里渔村女上岸做酒吧女,基本只能看作底层人自食其力挣扎揾食的故事了。
影片英文名《我不是苏丝黄My Name Ain't Suzie》,呼应了1960年另一部有名的美国电影《苏丝黄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
在《苏丝黄的世界》中,中美混血的女演员关南施演绎了一个在美国视角下,冷战时期的香港交际花形象——肤浅虚荣,热情狡黠,加深了西方人对于东方女子的刻板印象。
《花街时代》的导演陈安琪似乎想借这部作品打破这种成见,求新求变。
相似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主角身份下,水美丽面对人生起伏命运捉摸表现得更坚韧达观。
电影开始,在一个被扔掉的剩苹果都会被孩子们抢食的落后小渔村里,女主水尾被一群心术不正的青年用一支圆珠笔骗走了第一次。丝袜和食物都没有忽悠住这个贫穷的少女,但圆珠笔却似乎象征着另一个世界的投影,这吸引住了她。
渔村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船上,婶婶在渔船里接客——养活自己的孩子都很艰难,遑论非亲生的水尾。能跟着当妈妈桑的前辈出去湾仔挣钱,是所有适龄女孩们最好的出路。
从大澳渔村走出来的乡巴佬水尾,成了湾仔luckybar里初生牛犊的明艳吧女。在前辈小伶玉的调教之下,她操着单刀直入的英文「no money, no happy」,游走在众多美国大兵之间。
途经香港奔赴越南战场的美国大兵们会在醉酒之后挥金如土,年轻漂亮正当时的水美丽却陷入了跟小杂种Jimmy的爱恨情仇里,导致了跟小伶玉结怨和出走。
水美丽的性格设置是:有情有义,不屈不挠。所以后来,不管是汽水吧里艰难创业的姐妹,还是夜场老板娘,水美丽一生都在跟命运作斗争。
面对爱人的背弃,水美丽感叹「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这大概也是编剧陈冠中对于那个时代所有香港人的结语。
混血儿和黑帮
水美丽与混血小杂种Jimmy的恋情,成了全片里女主唯一一段单纯温情的时光。虽然这种温情本身也很虚假。
Jimmy长成了一个混血美少年,混迹在前赴后继的吧女之间,被操着一口上海话的小伶玉养成了一个负心小白脸。
他穿梭在寻欢的美国大兵之间,拿着一张照片满世界问父亲的下落——这几乎是黄秋生的本色演出。
黄秋生生父是英国人,在他4岁时抛弃母子回国,让作为混血儿的黄秋生从小在「鬼佬」、「杂种」之类的称呼中艰难长大——这大概也算是殖民时代下并不罕见的剧情。
几十年后的当下,混血美颜或许能成为一个艺人的卖点。但在当年,顶着混血儿脸的黄秋生其实很难找到正经角色——这也是后来黄秋生拿着影帝奖杯,演技拔群却不得不继续接拍大量烂片糊口的原因之一。
其实香港金像奖曾爆冷颁给过不少偏门作品,但多冷也冷不过黄秋生当年的《八仙饭店》。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个让许多人童年阴影的形象,也奠定了黄秋生货真价实的「烂片影帝」之名。
《花街时代》里,终于找到父亲的Jimmy继承了生父无情无义的传统,抛下小伶玉和水美丽回到了美国。甚至在中年回到香港寻找第二春的时候,也跳过水美丽选了快餐店打工的少女Wednesday。
在走投无路的危难时刻,唯一给水美丽支持的,是一个混黑帮的大姐大黄英。
叶德娴扮演的黄英,活灵活现的展示了50-70年代香港「警察管黑帮,黑帮管治安」的现实写照——生意人遇到问题,找警察冇用,交保护费也白搭,必须依附于某个黑道大佬。
特殊时代背景下,公平和正义统统缺席,金钱和权力掌控一切,欢场无真情,生存靠铁腕。
但黄英和水美丽之间若隐若现无法明言的同性爱侣之情,成了水美丽寂寞的人生里的可贵的安慰。
殖民野史
跟其他同类题材不同的是,虽然讲着风月场的故事,但本片导演并未着力于卖弄风情,而是更多的聚焦在了花街里卑微女子百味杂陈但鲜活真实的人生。
《花街时代》的编剧是香港文化名人陈冠中,他也是当年香港著名的文化杂志《号外》的创办者之一。
通过一个个底层小人物的悲欢,讲述特殊时代里一代香港人面对新旧交替时代变迁的苦难挣扎。这是一部小人物的殖民野史,也是这部影片背后的良苦用心。
后来,在《我这一代香港人》一书中,陈冠中总结那个阶段的香港时说:
「香港不像其它一些未发展地区有自然资源可开采,也不能依赖农作物的种植出口业,只能靠劳动密集而且带竞争性的小制造业及小服务业。加上当年殖民地政府没有扶助工业的政策,也不提供生活保障,而社会福利更是杯水车薪,遂形成一种全民工作观,人人要自力更生,人人要开工搵食,社会大众视努力工作甚至辛苦创业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二战前的工商业基础、华人的刻苦耐劳、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风气、上海调教出来的外省人的经营工夫、移民资本家的资金,在艰苦的50年代都被派上用场,后来被认为代表香港性格的创业精神及can-do(搞掂)精神大概是因为当年这种经济形态而被激发出来的。」
殖民时代总会过去,风尘女子总会老去。
被削掉一只耳朵的黄英再也罩不住了的时候,水尾风生水起的巅峰时代宣告结束。
但在《花街时代》片尾,快餐店老板说:「用不了多久,她一定会另起炉灶的」,大概也算是编剧对于一代香港人挣扎求生精神的致敬。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