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导演张艺谋,小编听到的最尴尬的词汇是:国师,显然张导也不是太赞同这个称呼,对此的评价是:不要害我…然而,通过他的此称呼,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中国观众心中的特殊地位。不管你喜不喜欢,说到中国电影,你不能回避张艺谋。不知不觉,张导已经导了40年了,有很多好电影和许多奖项,它们无外乎都是文艺片。小编个人不喜欢他的商业大片,许是因为他本身沾染不上商业的气息,所以刻意的去制作商业影片,比起文艺片有些许的尴尬。

电影影的结局到底看到了什么(影烂尾作其实不然)(1)

张导的《影》上映后,小编没有第一时间去观影,可能是因为本身不中意张导的商业片,不愿意专门去影院看,故而拖到了现在,而《影》也成为了小编对张导的商业片产生了新的感官。影,改自《荆州杀》,原著以《三国》中的“失荆州”和“吕蒙渡江”为题材,这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为基础的小说。小编个人建议你在看电影之前或之后可以阅读下原著小说,然后比较小说和电影的故事,你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乐趣。

电影影的结局到底看到了什么(影烂尾作其实不然)(2)

有意思的是,张导抛却了原书背景,设计了一个虚无的历史时期:片中的“沛”是原书中的“吴”,其中的“燕”是书中的“蜀”,“镜州”是书中的“荆州”……我们熟悉的人物则通通都变得不熟悉了周瑜变成子虞,小乔是小艾等等。为什么做这一些改变呢?小编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张导在原书的结构中嵌入了一个“影子化身”的故事,颠覆性地改编了三国史,这很容易引起争议。其二,如果真的有历史的制约的话,很难使用这种油墨的视觉效果。

电影影的结局到底看到了什么(影烂尾作其实不然)(3)

这种代替贵族所在的人自古以来就存在,被称为“影子”。影必须在关键时刻站起来,为他的主人赢得一次生命,影必须与真实的身体结合,使得真假难以区分。子虞在敌战中被杨仓打败,受伤后马上启用了作为替补训练的镜州,让影子在官场以及战场上为他行走。与此同时,沛国国主和都督之间正处于相互算计的时期。作为一个影子,他不得不在权力游戏中挣扎、沉沦。

电影影的结局到底看到了什么(影烂尾作其实不然)(4)

可能有人会感觉《影》是部黑白胶卷电影,但其实不然,它旨在色彩控制。除了黑白和灰色之外,电影中几乎没有什么色彩的道具。山、水、天、屋、地都是低饱和度的颜色,这与中国水墨画的效果非常接近,投射在大幕布上非常震撼。在电影中,邓超扮演俩个角色,一个身心被压迫,体魄倒是蛮健康的镜州,一个是虚弱寒冷,嶙峋无肉的子虞。俩人体重差了40斤。邓老头在两个月内将体重从72公斤增到82公斤。在扮演了影子角色之后,他用20天时间从82到62,每天只摄取800卡,大概两个鸡蛋,节食到低血糖头晕,20天内硬性减了38斤。

电影影的结局到底看到了什么(影烂尾作其实不然)(5)

虽然如此,该剧仍然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物的行为逻辑存在问题,尤其是后半部分。小编认为,大都督的目标是登上权力的巅峰,那试图征服镜州的坚持是为什么?多余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电影设计中存在3个矛盾:真身与影,国主与都督,都督与旧敌人,矛盾这么多又不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也导致了电影结尾的匆忙,全部都死了是怎么一回事?

电影影的结局到底看到了什么(影烂尾作其实不然)(6)

如果你回顾一下原小说,你会发现小说的逻辑是清晰的,矛盾集中在荆州(镜州)。小说的标题是:荆州,荆州!荆州,坐落在门廊层中,像一座巍峨的泰山,望着长江,又像一里断玉,分裂在三国分裂的前线,是一个不可缺的地理位置。所以,小编建议你去观影之前先看原著,如果你细细比较两者,你可能会发现这部影片的优点、缺点、成功以及错误……总的来说,小编还是喜欢这部制作精良、视觉效果完美、表演合格的谋氏新片。但是当然,距离国师作品,怕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途。

原创作者:sunshine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