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州突降大雪,德州人民断水断电,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德州参议院飞往温暖的坎昆度假、市长要求市民“靠自己活下去”,令我们不禁觉得一场大雪,让“民主的灯塔又不亮了”。

看着要“适者生存”的美国人民,难免也会让我们更加感慨社会主义好,毕竟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时刻,我们的国家和政府从未放弃,总是在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人民。

回顾1998年抗洪,长江决口,九江告危,荆江分洪。武汉、九江全线告急,但领导人亲临一线、人民解放军绝不后退,保卫了身后的人民。

98年九江抗洪纪录片完整版(1998年抗洪大回顾长江决口)(1)

特大洪水,全线告急

我国地大物博是真的,经常有自然灾害也是真的,对于我国人民来说洪水、干旱都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去年安徽分洪、新安江水库九孔泄洪的景象还历历在目,今年开年浙江又迎来了一场干旱,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奋斗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也曾遇到过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但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下,我们战胜了洪水、保卫了家园。

1998年夏天,一场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的大洪水突然席卷中国,受灾人口高达2.23亿人,受灾最重的是江西、湖南、湖北和黑龙江四省,这一次特大洪水造成了4150人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0亿元。

98年九江抗洪纪录片完整版(1998年抗洪大回顾长江决口)(2)

这一次的大洪水,是我们这一代人深刻的记忆,二十多年过去,解放军“与大堤共存亡”的誓言仿佛犹在回响,而当年被解放军从洪水中救出来的孩子,已经从军报国,成为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1998年6月中旬洞庭湖、鄱阳湖地区连江暴雨,导致长江流量迅速增加,下游地区形成了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其中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达到了10.28米,是历史上第三高的水位;滁河晓桥站的最高水位则达到了超出警戒水位1.79米的11.29米。

从7月下旬到9月中旬,长江上大通站的最大流量达到了历史第二位的82300m³/s,尽管这一年的洪峰流量低于1954年,但这一年嫩江、松花江都遭遇了150年以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全国的抗洪救灾压力都十分巨大。

这一年夏天,党中央一声令下,30多万解放军部队紧急驰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大规模投入抗洪抢险、军民协同作战,直到战胜特大洪水。

98年九江抗洪纪录片完整版(1998年抗洪大回顾长江决口)(3)

九江决口,洪水压顶

打开地图看看就知道,江西九江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它在长江边上,也在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

上世纪90年代,因为填湖建设,不管是洞庭湖还是鄱阳湖的水域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其防洪蓄洪的能力自然也就大为减弱;而长江的九江段也因为泥沙堆积而在这里变成了地上悬河,江堤明显高于九江城镇,这让九江的防洪压力一向来都非常巨大。

1998年的夏天,因为连日暴雨,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都一直在上升,随时可能发生倒灌;长江的情况则更为危急,在半个多月内九江段水位已经上升7米多,洪水的威胁近在眼前,无数解放军日夜巡逻、加固大堤、防止决口,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998年8月7日,人们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九江大堤决口,奔涌的洪水瞬间淹没了九江城区,九江42万人民群众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

98年九江抗洪纪录片完整版(1998年抗洪大回顾长江决口)(4)

危机的开始当然是有预兆的,而且人民子弟兵也提前发现了这个预兆,但很快大自然就会让人类知道,人类在自然之力面前是多么无力。这天中午,炮兵团反坦克连指导员胡维君发现了危险的预兆:4号闸口以东200米处的一个泡泉冒出了浑水。

这个泡泉意味着大堤又有了决口的预兆,于是解放军战士立刻上前堵漏,但封堵还未成功,九江大堤的腰部就出现了管涌!管涌是一个更加危险的信号,管涌的出现意味着大堤可能会随时垮塌,悬在九江头顶上的洪水随时可能奔涌而下。

因而,6名解放军立刻跳入管涌开始封堵,但大自然之力终究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战士们几乎是立刻就被激流冲离,管涌一直在加剧、大坝也已经开始垮塌。然后,解放军很快开始将装满石块的卡车推入长江,试图用卡车来封堵管涌,可是依然不够,卡车很快就被江水冲走,滚入长江不见踪影。

到了13:50,不幸还是发生了,九江大堤决口,洪水倾斜而下涌入九江城区,所到之处是断垣残垣和一片汪洋。

98年九江抗洪纪录片完整版(1998年抗洪大回顾长江决口)(5)

到底该如何封堵管涌?有什么比卡车更大、更重,能够挡住洪水的洪水的冲击?是船!装满货物的大船!九江市代市长刘积福很快做出决定,沉船!九江最后的幸运,可能就是附近正好有一艘装了1600吨煤炭的大驳船,抗洪指挥部依法征用了这条船只,并将其沉入长江。

16:45沉船宣告成功,有用!沉船可以封堵管涌!于是接下来有7艘船只被征用,它们都被沉入长江,用于封堵缺口。

滚滚洪水被沉船挡在了九江城外,但江水见缝就钻,从船只之间的缝隙里激射而出,九江的危险并没有彻底解除!接下来,还要在洪水中修筑一道弧形围堰,将洪水彻底封堵在九江城外。

此刻,解放军3个团长带头、九江军民紧跟其后,大家勠力同心,一同奋战了5天5页,终于将围堰修筑完成。

1998年8月12日,是一个更加值得被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九江大堤决口被成功封堵,九江保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一年夏天洪灾的结束,还有更大的危机在等着中国人民。

98年九江抗洪纪录片完整版(1998年抗洪大回顾长江决口)(6)

荆江分洪,保卫武汉

都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到达荆江后流速放缓、泥沙堆积,同样形成了悬河的景象,在汛期,荆江水位能高于两岸地面数米乃至数十米,仿佛是一把悬在人类头上的利剑。

1998年更是如此,八次洪峰过境,荆江大堤险象环生,江汉平原告急、武汉三镇告急!

武汉是长江重镇,是我国的特大城市,地势低洼、江河支流众多。在长江中下游,武汉是唯一有抗洪任务的特大城市,其境内长江、汉江大堤长达400多公里,防洪压力巨大。

98年九江抗洪纪录片完整版(1998年抗洪大回顾长江决口)(7)

连夜的大雨让武汉外洪内涝,洪水高悬过顶。在1998年7月29日17时许,正在巡查大堤的王占成发现了一处杯口大小的管涌,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溃堤的前兆。

大坝一旦崩溃,危及的是700万武汉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思及此,68岁的王占成立刻用双脚卡住漏洞,并大声通知对岸军民。幸好,在1700多人奋战2小时后,管涌被成功封堵,武汉免于没顶。

但保卫武汉的战役还没有过去,因为洪峰仍在不断袭来。1952年建成、在1954年启用过的荆江分洪区也已经进入了备用状态,分洪区内33万人在20小时内被紧急转移,一旦情况危急、中央决定分洪,分洪区将有大片土地被淹没,以牺牲分洪区人民财产为代价,保卫武汉三镇。

8月7日7:00,沙市水位开始急剧上涨,数小时内就上涨到了惊人的44.98米,距离45米的分洪水位只有2厘米,是否分洪就在一念之间:分洪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150亿元,而如果不分洪导致武汉三镇被淹,则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98年九江抗洪纪录片完整版(1998年抗洪大回顾长江决口)(8)

正当副总理在荆州开会讨论是否分洪时,孟溪大垸发生溃堤,洪水通过100多米的巨大缺口淹没了13万群众的房屋。这一次决口不仅冲垮了群众的房屋,也冲垮了大部分与会专家、干部的信心,分洪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

8月7日、10日、14日,荆江大堤熬过了几次洪水,迎来了前来指挥抢险、慰问军民的领导人。

8月16日长江第6次洪峰已经奔涌而来,洪峰势头远超从前,这是荆江千年一遇的大冲击,长江水位超过保证水位,隔河岩水库蓄水位逼近204米的设计极限,40层楼高的大坝随时可能崩塌。

98年九江抗洪纪录片完整版(1998年抗洪大回顾长江决口)(9)

当晚21:30,分洪时间表已经制定完成,解放军已经将炸药埋入北闸,随时准备起爆,分洪区进行了最后一次拉网式排查,确保没有人民群众滞留误入,不出意外,分洪势在必行。

但经过陈雪英等专家根据数据分析,不分洪也是可以的,因为这次洪水是“瘦尖型”,它来势凶猛,但缺乏后继流量,超过45米水位只会维持20小时左右,而且根据精密计算,分洪对于下游水位降低作用不大,洪水顶一顶就会过去,有了部队严防死守更没问题。

因而,中央经过慎重考虑,最终还是选了不分洪,江主席电令“一线部队全部上堤,军民团结,严防死守,决战决胜”。党中央一声令下,数十万军民上阵死守荆江大堤,誓与大堤共存亡,谱写出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战歌。

8月17日凌晨,荆江大堤迎来决胜时刻,数十万军民冒着大雨在大堤上各就各位、严阵以待,手拉着手铸成了一段血肉长城。9:00,洪峰高度达到了45.22米,高出分洪水位0.22米,与专家预计吻合,所有子弟兵在江水里坚守,每分每秒都是生死决斗。

几个小时后,如同专家预计的,大雨开始停了,水位也开始缓慢下降到了45.17米,8月19日,荆江水位下降到44.67米,8月20日,北闸防淤堤里的炸药被拆除。

科学家的判断非常精准,人民子弟兵用生命挡住了最后一波洪峰,分洪区安然无恙,33万人的家保住了,武汉三镇也保住了!

98年九江抗洪纪录片完整版(1998年抗洪大回顾长江决口)(10)

1998年的抗洪,结束在9月,9月7日,长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9月22日,抗洪军警撤离一线;9月25日,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全线回落至警戒线水位以下,这一次的抗洪抢险,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这是长江自1954年以来新中国面临的又一次全流域大洪水,专家认为,由于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成绩显著,1998年特大洪水实际上总体小于1954年。

但事后反思,由于淤积、围垦等原因,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显著减少,湖泊蓄洪泄洪的能力降低;河道设置障碍严重、河道水面过窄,导致洪水出路变小,干流的防洪压力增加,这一次特大洪水也给了我们“特大”的经验教训。

而后,国家及时做出了兴修水利的重大决策,大规模加固整修大坝、实施三峡工程,加强了长江流域的防洪抗灾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湖,积极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威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手段应对自然灾害。

如今回望1998年,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军民一心,共克时艰,虽然多难兴邦,但仍愿天下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