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实在是太大了,其实它是一座城:城就是校,校也是城。

在波士顿乘坐红线地铁,有一站叫哈佛站的,从这一站下去就是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

红线地铁

地铁站有三个出口,一是通向哈佛广场( Harvard Square ),另一个通向是教堂( Church ),还有一个通向哈佛园( Yard )。

我是奔哈佛广场这个口去的,要是从教堂这一站出,抬头就可见一座老教堂,墙上写着“剑桥第一区”( FirstParishinCambridge )。

虽说我们到的是波士顿城,哈佛实际上是坐落在波士顿紧邻的城市剑桥市的。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2)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3)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4)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5)

哈佛广场位于剑桥市的中心区,马萨诸塞州大道、布拉特尔街和约翰·肯尼迪街的交汇形成了一个三角型的广场,周围是哈佛大学的校园、典雅的教堂、别致的建筑,还有整齐的商店。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6)

哈佛广场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7)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8)

这是哈佛学生、剑桥西区和波士顿中西部和北区居民的商业中心,交通十分方便,不仅有校园的文化气息,还有一丝清醒淡雅的商业气息,来此购物和游览的人很多。

从这里,可以走进哈佛大学的校园,也可以到周围商业街上的店铺里闲逛,有书屋、创意商店、艺术剧院、风味餐厅……究竟去哪里,要看个人喜好。

我们没有太多时间逛街,就从面朝马塞诸塞大街的麦基恩门进入了哈佛大学最古老的校区哈佛庭院。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9)

麦基恩们

麦基恩大门的上方,雕刻有哈佛的校徽,上面是哈佛的校训“VERITAS”,拉丁文,意思是“真理”。

大门外侧的墙上,一边各有一块石碑,一块上面镌刻着:“此门为纪念坡斯廉俱乐部荣誉创始人约瑟夫·麦基恩而建”,另一块上面刻的是:“约瑟夫·麦基恩,1776年4月19日生于马萨诸塞州伊普斯维奇,1818年5月17日卒于古巴哈瓦那。1794年从此学院毕业,1809年至1818年期间担任博伊尔斯顿福音部部长,教授修辞和演讲。”

进入大门,右侧是石砌建筑蒂克纳休息室(Ticknor Lounge),灰色的;左侧是威格尔斯沃斯大楼(Wigglesworth Hall),一桩两层楼的建筑,颜色是“哈佛红”。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0)

休息室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1)

不远处的黄色建筑,是哈佛第十任校长本杰明·沃兹沃思(Benjamin·Wadsworth House)的故居。,1775年7月2日到 7月16日间,华盛顿将军在这里建立了他的第一个总部。

继续前行,右手边是威尔德大楼(Weld Hall),也是“哈佛红”,它是美国航运业巨头威廉·弗莱彻·威尔德在1870年为了纪念他的弟弟斯蒂芬诺·威尔德而捐赠的。这幢楼后来被用作学生宿舍楼,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哈佛读大一时,就住在这栋楼里。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2)

再向前,瞥见庭院南侧矗立着一座灰色建筑,它特立独行,和院子里其他建筑的“哈佛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走近了看,才知这是哈佛大学的一个图书馆。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3)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4)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有九十多个,是一个很大的图书馆系统,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系统,藏书多达1560万册。而这一座,又是这个系统中最主要的一个,是世界第五大、全美第二大的图书馆,规模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图书馆名叫哈里·埃尔金斯·威德纳纪念图书馆(Widener Library),是为纪念哈里·埃尔金斯·威德纳,一个哈佛1907界的毕业生而建。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5)

哈里不是剑桥人,也不是波士顿人,而是出自费城的一个名门望族,他从年轻时起就十分喜欢藏书。

你也许看过《泰坦尼克号》,被它感动过。在1912年4月14日这天晚上,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巨大邮轮在北大西洋撞上了冰山,1517人失去了生命,其中就包括27岁的哈里。

哈里的母亲威德纳夫人和她的女仆,在四号救生艇上得以逃生。

哈里​是一个经营古代稀有书籍的书商,当年他正是和父母一起去英国收集书籍,回程时才乘坐了泰坦尼克号的,他的父亲也在这次事故中遇难。

1915年,威德纳夫人着手在儿子的母校哈佛大学建立一座纪念馆,希望能让儿子的名字永垂不朽。诸多著名藏书家风闻此事,皆慷慨相助,极力帮助夫人搜集善本珍本。最终,以哈里的名义收藏了3300多珍本秘籍,全部捐给了哈佛大学。

哈里的死,确实是一件令人痛惜的事情,然而,想到这段心酸的历史,这座校园里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不爱惜这座图书馆、珍惜里面的每一本珍贵书籍!

哈里·埃尔金斯·威德纳纪念图书馆的对面,是

校友纪念教堂(Memorial Chapel)。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6)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7)

这个教堂最初叫阿普尔顿小礼拜(Appleton Chapel)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纪念战斗中阵亡的哈佛毕业生,改称“校友纪念教堂”。在教堂内的一幅墙壁上,刻有373位阵亡者的名字。教堂里还陈设有一些纪念物,以悼念在二战、韩战和越战中捐躯的校友。

从1932年建成始,哈佛合唱团每周都会举行唱诗活动,追忆亡者的魂灵。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8)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19)

这是一座美丽的小教堂,白色的塔尖上有一个俯瞰着大地的白色天使,它已经成为哈佛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纪念教堂东侧是西弗厅(Sever Hall),由哈佛校友理查德森设计,是安妮·西弗(Anne Sever )为纪念她去世的丈夫詹姆斯·沃伦·西弗(James Warren Sever)而建。格罗斯曼图书馆(GROSSMAN LIBRARY)和人文类课程的教室,都在这里。

庭院西边,有一幢白色石砌楼,和院子里其他建筑的“哈佛红”形成了明显的对照,它就是大学厅(University Hall)。在楼前矗立着一尊人物雕像,雕像底座刻着三行字:John Harvard, Founder,1638(约翰·哈佛,创始人,1638年)。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20)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21)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22)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23)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24)

在底座的左侧,还刻有哈佛校徽:在一个倒立着的三角形内,排列着三本打开的书,三本书上刻着的七个拉丁字母,组合成一个字——“VERITAS”。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25)

雕像中的人物,名叫哈佛,是一个学院的院长。他去世时,将自己积蓄的一半和400本图书捐赠给了这所大学。对于这所建校不过两年、第一年的学生数目只有9位的学校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议院投票决定将这所大学命名为哈佛大学。

虽说雕像上刻有“真理”,其实这座雕像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谎言。

首先,这位John Harvard并不是哈佛的创始人,他只是捐赠了书籍和遗产;其次,哈佛大学也不是1638年成立的,而是成立于1636年;再说,这尊雕像本身也不是John Harvard本人,而是一个哈佛学生。

1764年,哈佛楼起了一场大火,把所有John Harvard的图片资料都烧毁了。因此,在建造雕像时,设计师只好从哈佛的毕业班里找了一个样貌端正的学生,以他为模特铸造了这尊John Harvard铜像。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约翰·哈佛雕像被称为“三谎言雕像”。但这一点儿也没有影响哈佛的盛名,相反,倒是这座雕像越发有名气了。

哈佛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比美国建国时间(1776年)还要早上140年。

1636年,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仿照英国剑桥大学,筹建一所高等学府。因为筹建者中有很多人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这所大学所在的城市就被命名成剑桥城,将学校命名为“新学院”或“新市民学院”。

据说摸摸哈佛的左鞋尖能给考试带来好运,看到雕像的人们于是争相去摸,铜像的整个左脚都被摸得光滑铮亮。

在哈佛雕像的不远处,也有一个石雕:一只赑屃背驮着一个高大的石碑,石碑上一个刻字都没有。

哈佛大学旅游指南(哈佛大学之哈佛广场和哈佛庭院)(26)

这尊雕像,大概是哈佛校园里唯一一个和中国有渊源的东西了。雕像原本属于北京圆明园,1936年哈佛大学300周年校庆时,中国的哈佛同学会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母校。

原先的碑文如下: "文化为国家之命脉。国家之所以兴也繇于文化,而文化之所以盛也实繇于学。深识远见之士,知立国之本必亟以兴学为先。创始也艰,自是光大而扩充之,而其文化之宏往往收效于数百年间而勿替;是说也,征之于美国哈佛大学滋益信之矣!

哈佛约翰先生于三百年前,由英之美讲学于波士顿市,嗣在剑桥设大学,即以哈佛名之;规制崇闳,学科美备,因而人才辈出,为世界有名之学府,与美国之国运争荣。哈佛先生之深识远见,其有造于国家之文化大矣。

我国为东方文化古国,然世运推移,日新月异;志学之士复负笈海外以求深造。近三十年来,就学于哈佛,学成归国服务国家社会者,先后几达千人,可云极盛。今届母校成立三百年纪念之期,同人等感念灌溉启迪之功。不能无所表献;自兹以往,当见两国文化愈益沟通,必更光大扩充之,使国家之兴盛得随学问之进境以增隆。斯则同人等之所馨香以祝而永永纪念不忘者尔!

公历1936年9月哈佛中国留学生全体同学敬立"。

哈佛自成立以来,也为中国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中国现代气象学创始人竺可桢、建筑大师贝隶铭、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梁启超等均在其列。

(未完待续)

注: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