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1)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2)

小寒,静待风日暖


走过小大雪的料峭,跨过冬至的凛冽

一年中最苦寒的时节——小寒如期而至


此时,北风凉,雨雪雱,梅花凌寒独自开

小寒就如人生中的老年

经历了春夏秋冬,看惯了春花秋月夏云冬雪

多少得失成败,皆付谈笑中

因为生命轮回不息,岁月往复不止

正如此时,旧岁近暮,新岁即至


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

小寒时节,中国南方地区有“冬暖”,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最近南方最近几日就大雪连绵。人们一般会认为大寒时的天气要比小寒冷,但事实上,与名称给人的感觉不同,小寒才是气温最低的节气。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正值小寒前后。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3)

小寒:积雪连长陌,又了一年中。


小寒三候:

吼地生寒 火锅添暖 凿冰冬捕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4)

吼地生寒


一年最冷的三九天多在小寒节气。风起如刀,凛冽透骨,檐头冰挂,冷日无光。街角买上一只烤红薯或半斤糖炒栗子,暖胃又暖手。穿着厚厚的冬衣出来见面的生死之交,啥也不用说,聚在一起,必须涮一顿热气腾腾的铜炉火锅。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5)

火锅生暖

隆冬时节,案上置一小锅,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豚之肉片,各自投涮,随烫随吃,时不时再上抿一杯老龙口,准保你吃得身心俱暖,了忘三冬苦寒。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6)

凿冰冬捕


相传北方冬捕习俗源于辽代,辽代人独有的捺钵文化催生了北方的冬捕习俗。“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意为辽帝的行营。冬捺钵,是指辽人在冰上搭起帐篷后,凿冰捕鱼。捕得头鱼后,即于大帐置酒设宴,宴请群臣与各国使节。建平王胡子沟辽墓法库叶茂台辽墓中曾出土了辽人凿冰捕鱼时用的方锥形“铁冰穿”,以及三股式叉尖有倒刺的“渔叉”,还有钩头近于方折的“渔钩”。


小寒之甜:冰糖葫芦烤红薯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7)

此时万物敛藏,想要做好小寒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首先要注意保暖,爱美的姑娘孩子也都要戴帽子。其次,在气象上,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寒冷的节气,脾胃功能减弱,因此在食物上要多进行温补,多吃羊肉、牛肉、芝麻、山楂红薯等。

就像冬天没玩堆雪人打雪仗一样,如果在长长的冬天里没咬上一口冰糖葫芦,没吃上一块烤地瓜,那么这个冬天你就算是白过了。
一向喜食咸鲜香浓的北方人,在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的严寒时候,也格外青睐起甜腻绵软来。这时候的甜,有着惊人的男女老少都难以抵抗的魔力。上班路上,归家途中,总会在卖烤地瓜的倒骑驴前停下脚步,一块热乎乎的烤地瓜,吃起来香甜得让你意外。暖暖的甜食不仅提供足够的热量抵御寒冷,也让紧张忙碌工作后的心情得以舒缓。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8)

与热气腾腾的烤地瓜相比,一串串冰糖葫芦更像是绽放在冬日里的一串串火红花朵。以前过了腊八,街头巷尾才会响起小贩的吆喝声:“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又大又甜地冰糖葫芦”。平时谁家有闲钱买这个,只有到了年关,大人们才舍得给孩子们买上一两串分着吃。

如今从初冬开始,周末的早市上、假日的公园门口,总有一两个推着自行车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在那儿候着,来一串雪亮甜脆的冰糖葫芦,跟孩子我咬一个,你舔一口,甜滋滋地伴着雪雾霜花,也算是生活原味带来的小小情趣吧。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9)

人生百味杂陈,但有一种味道最美,那就是甘美的甜味。作为冬日街头小吃的烤地瓜和冰糖葫芦,是一道季节的动人风景,是一丝香甜的别样温暖,像一句温和的问候,像一串甜脆的笑声,让周遭的每个人都能沉浸在甜蜜之中。

都要过年了,凡事皆可抛开,事事皆可按下暂停键。年后再说。

年关将至,静待故人归。

小寒快乐,冬天快乐。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10)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11)

幅员辽阔的中国,还有很多风物不为人知。跟随“玉兰旅行”,带你见识地道的中国民间。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12)


雪夜梦梅踏雪寻梅(小寒踏雪寻梅时)(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