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

网上刮起了晒离职风。

打开小红书,

搜索“离职”,显示有64万 篇笔记。

从描述心情到吐槽管理者,

从告别文案撰写指南到手续办理避坑手册,

这届职场人,离职如此高调吗?

那些赚足了关注的笔记,

又有几分真几分假?

离职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晒离职的人真离了吗)(1)

你的离职笔记里,写满了我的血泪故事

得说,

很多笔记的真实度、真情度颇高。

当离职成为一种解脱,真的挺好晒的。

离职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晒离职的人真离了吗)(2)

在笔记中,

既能看到快乐、开心、自由等高频词语,

也能感觉到后悔、不舍、焦虑

和对未来的担忧。

离职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晒离职的人真离了吗)(3)

而在网友的回复中,

“我也是”“同感”“理解”“赞同”等词语颇多,

晒离职似乎引发了相当多人的共鸣。

离职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晒离职的人真离了吗)(4)

从这种互动中可以看出,

晒离职反映出了

大家对于美好职场生活的期许,

希望能够有一个

适合自己的、温情的工作环境。

但丰满的理想往往对应着骨感的现实,

因此,晒一晒,聊一聊,

分享心路历程,交流经验,

也许就在彼此安慰中找到了认同,

或许还能在相互鼓励中获得力量。

离职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晒离职的人真离了吗)(5)

炮制真假难辨内容,

收割“职场最后一公里”流量

晒吃、晒穿、晒旅游、晒运动的人,

使用各种滤镜,打造养眼的照片。

晒离职的人仅用白纸黑字和聊天记录,

不加任何修饰,描绘人间真实。

但一些所谓的真,

其虚假程度更甚于滤镜效果。

离职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晒离职的人真离了吗)(6)

戳中痛点、引发共鸣,

这是获取流量的常用招数。

职场生活提供了足够多的痛点,

内卷、裁员、PUA、年龄危机……

这些争议性强、关注度高的内容,

自然会被人拿来搞创作。

离职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晒离职的人真离了吗)(7)

于是,

有人把离职文案营造成爽文,

抓住网友对现实不满的心理,

引导网友一吐心中之块垒,

在虚拟空间里,

卸掉忍者神龟的马甲,

通过吐槽来爽一把。

有人走悲情路线以博取同情,

煞有其事地记录下自己辞职后的生活,

裸辞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看起来很堕落,

其实是在积极工作。

他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

扮演过来人的身份,

把故事安插在自己身上,

迎合打工人、调动情绪,

欺骗了你的感情,

获得了你的点击,有了变现的资本。

不要低估

一个以流量为饭碗的人的表演能力,

你越是感同身受,

就越容易掉进他们的陷阱。

交付真心的时候,得擦亮眼睛。

别人发的离职帖,随便看看就好

奔着流量去的内容,鼓动性很强,

很容易引起示范效应,

让网友看了觉得自己不是孤勇者,

笃定辞职就能脱离苦海,

脑袋一热,甩手不干了,

结果走上了艰辛漫长的再就业之路,

焦虑和压力甚至超过了离职之前。

就算无缝衔接进新公司了,

也会遇到新的问题,

人总不能靠自己来回离职找工作

而撞见合适的,

总不能遇到困难,

就寄希望于未知的美好。

离职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晒离职的人真离了吗)(8)

职场人,还得理性看待问题,

深刻认识自己,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不要被他人的“故事”带偏了跑道。

所谓离职笔记、经验之谈,

可以帮人少走弯路,

也会让人进入歧途。

关键还在于

你自身能否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离职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晒离职的人真离了吗)(9)

当面前有一块大石头,

你要继续向前走,

从来都是两种方式,

一是把石头搬开,

一是绕路走,

有人劝你勇往直前,

有人劝你换路尝试,

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

自己做决定。

来源: 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