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之前悬赏七万元征求“观音山上观山水”的下联。“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英雄”,纷纷云集,跃跃欲试,大显神通,巨奖“花落谁家”,大家翘首以盼。然而,十一月七日,举办方一盆巨大的“冷水”倾盆而下,洒向了神州大地各个角落:征联没有符合要求者……但是,征联方当场宣布,将“悬赏”提高至七十万元!!!按理说,这应该不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了吧,而应该是“翻江倒海风雷急”!然而,为什么“悬赏急升,却风平浪静”呢?窃以为,一是“以为是炒作而不感兴趣”,二是“等待消息真实之前的暗流涌动”,三是“等待第一个吃吃螃蟹的”……“炒作”也好,“真实”也罢,搜肠刮肚,绞尽脑计,呕心沥血,对对对联,也未尝不是好事;虽然说冲关“七十万元”,可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是,“有梦想”,才会有“美好未来”,正如“中国梦”,正在帮助“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个人实现美好生活”!
根据“应征下联应与景区风景相关联,且具有诗情画意”与“对联格律”的两个铁要求,重新构思“观音山上观山水”的下联。景区几个关键风景点,诸如“送子泉”、“感恩湖”、“普渡溪”、“仙宫岭”、“耀佛岭”……于是,巧妙构思出下联: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下联:“太上子中太子贤(仙)”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
横批:佛心道骨
(原创版权,侵权必究)
为何选择“仙宫岭”景点来对下联?主要是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两大主要特色,一是有关“佛祖如来弟子观音”的风景;二是有关“道祖太上老君弟子火龙”的仙境,“仙宫岭”是观音山内的道教圣地,有“小洞天”之称,走进“小洞天”,恍惚走进人间仙境;再者,“佛”之核心是“善”,“道”之核心乃“忠”,它们有“内在联系,自然也就产生无限的内在美”。因此,选“太上”与“观音”相对,可谓巧夺天工。
玄机重重(上联),妙趣横生
“观音山上观山水”,之所以下联难倒“各路英雄”,因为,它玄机重重,妙趣横生,对下联正如对联大师所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上联太多玄机,“观音山上观山水”,按语气分开,至少有两种读法,“观音”“山上”“观山水”(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观音山上”“观山水”(状语‖谓语‖宾语,主语省略,即游客)。前者,“观音”仙游“观音山”;后者,“游客(凡人)”畅游“观音山”。“观音”亦仙亦佛,乃普度众生的救苦救难的大菩萨;“观音山”乃东莞得天独厚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休闲圣地;“观山水”则“游玩山水”,仙也游人也游。仙游有仙游的玄幻,“观音”“山上”“观山水”,你说玄幻不玄幻;人游有人游的心情和乐趣,“观音山上”“观山水”,“人仙同游,人仙同乐”,“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观音山上观山水”,词性妙趣横生,“观”“观”二字亦“名”亦“动”。前者匹配“音”,即“观音”,乃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再加上“山”,就是“观音山公园”,乃东莞得天独厚的旅游休闲圣地。后者,作为动词,也是恰到好处,无可替代,“观音”“观”,与人无限遐想,有“观音在的地方”,“凡人(游客)”多么希望能够得到观音大菩萨的庇佑,特别是求子心切的人,祈求多子多福,岂不是梦寐以求;“凡人”“观”,能够沾一沾仙气,那是莫大的兴奋,慕名而来,接踵而至,与“仙”同游,岂不是惬意!
“观音山上观山水”,重字不累赘。一般对联,如果出现重字,基本上就是“累赘”或者“废联”,但在此处,因地制宜,“因仙制宜”,既不是累赘,更不是废联,反而妙趣横生。两个“观”字,个中妙趣正如上文所述;两个“山”字,因为有“观音”冠名,也一点不显得累赘,反而妙趣横生,人游“仙山”,如梦如幻,玄幻无比,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按图索骥,拙对下联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的语法、词性,奇妙无穷,为了更好地探讨对联的语法、词性、意境,不妨温习一下汉语语法,汉语最基本的句型结构“主 谓 宾”,其中,谓语变化无穷,一般地,谓语都由动词充当,但也有很多特殊情形——①特殊句式谓语:“意动句”,“以之为何”,“以......为......”。诸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以....为王”; “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使动句”,“使……怎么样”,诸如,“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使……称臣”;“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急,使……急”。“为动句”,“为……怎么样”,诸如,“等死,死国可乎”?“国,为国而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 。②“是”、“有”固定式谓语,诸如,“他是谁”?“我有很多朋友”!③形容词做谓语,“这苹果很大”。④介词、副词、数字做谓语,诸如,“在吗”?“太那个了”,“姐十八,我十五”。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说了这么多,我也当不好老师,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所对的下联——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下联:“太上子中太子贤(仙)”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
“太”字,在特定环境、特定语气中,是可以做动词谓语的,诸如,“你在吗”?“你太那个了”!那么,“太上”中的“太”字,似乎也有动词的意味,与“上”组合,就是“太上(太上老君的简称)”,也就是“太上老君”,对“观音”,应该是恰到好处,可谓“佛心道骨”;“太上子(太上子弟)”对“观音山”,应该也是“马马虎虎”。至于第二个“太”字,对上联中的第二个“观”字,好像也没有问题,诚如上文所述。“山水”是风景,“子贤(孙孝)”是人伦;风景是外在美,人伦是内在美,彼此相对,无与伦比。“太上”‖(主语)“子中”‖(状语)“太”‖(谓语)“子贤”(宾语),语法结构上,“观音”‖(主语)“山上”‖(状语)“观”‖(谓语)“山水”(宾语),它们完全对应。变一种语气,“观音山上”‖(状语)“观”(谓语)‖“山水”(宾语),“太上子中”(状语)‖“太”(谓语)‖“子贤”(宾语),也完全对应。
对联的下联,除了“平仄”格律与上联反对应外,一般七字联,其中“二四六”字,要么就是“平仄平”,要么就是“仄平仄”。“太上子中太子贤”,格律“仄仄仄平仄仄平”完全与“观音山上观山水”格律反对应;其中“二四六”字正好是“仄平仄”,完全符合楹联格律。
赏析完语法结构,再分享一下对联意境。太上者,万物之所尊,在圣为众圣之尊,在真为万真之先,在地为万国帝王之师,在法界为无上法王,在教为万教之祖。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道”无始无终,无形无名,无边无际,无师无上。“道”者,虚无自然,难名之神,强名曰道,尊称太上。太上为道之祖,体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
火龙不恋仙府洞天,却恋人间仙境。火龙,太上老君的大弟子,不贪恋仙人洞府,却留恋人间仙境。传说,火龙游览观音山,发现仙宫岭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宛如人间仙境,于是与另外一位道友留居于此。从此,有了“太上子——火龙”,才有“仙宫岭”。从此,“仙宫岭”成为观音山内的道教圣地,仙宫岭有“小洞天”之称,走进“小洞天”,恍惚走进人间仙境。从此,“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宫岭”远近闻名,游客四面八方赶来,探幽揽胜,流连忘返;既想沾一沾观音之仙气,又想沾一沾火龙之贤性。“太上子中太子贤”,就是真实写照。
说起“太上子中——火龙”,灵机一动,又想起一副对联: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下联:“火子热中火热情”。
【仄仄仄平仄仄平 】。
横批:火龙恋观音
这里的“火子”,可谓一语双关,一是“太上子中——火龙”,火龙热爱“仙宫岭”,自然就有“火热情”,正所谓“火子热中火热情”;二是现实生活中火堆中“火子”,“火子”热且温暖持久,故有“火子热中火热情”。
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姜子牙带领西岐兵马攻打商纣,在和商纣势力对抗的过程中,遭遇了强敌通天教主。姜子牙求助天庭,先是三子下凡与通天教主斗法,没有胜利反而受到通天教主的伤害,最后通天教主的师兄、姜子牙师伯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助师侄姜子牙破通天教主的诛仙阵法。通天教主因为弟子屡次被诛杀,因此布下诛仙阵准备杀害封神榜中的成员。通天教主的法力高强远远在封神榜众人的功力之上。太上老君看到封神榜众人受到杀害,于是决定亲自下凡拯救众人。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运用一口元气幻化出三个三清真人。因为通天教主的诛仙阵需要同法力的四个人才能破阵。太上老君加上他变成的三个天尊,四人一起破了诛仙阵。
姜太公,太上老君师侄(太上老君的半个弟子,因此,亦属“太上子”族群),八百年周朝开国元勋,齐国缔造者,齐文化创始人,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历朝历代都公认其非凡的历史地位。虽然,他是道家弟子,但道、儒、法、兵、纵横家都追人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太上”常常分身下降诸界,传教度人,弘扬道法。《云笈七签》:“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道教认为,老子就是老君的化身,《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变,谁能识真”?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烁今的万经之王《道德经》,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祖老君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一气含三混沌初,太清立教自虚无。谁将周礼东传孔,谁入函关化胡夷。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万亿镇玄都”。
虽然说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其实,也应该归属为太上老君的徒子徒孙,只不过老子太贤能,故后人将其美化为太上老君的化身;由于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徒子徒孙,因此,属于“太上子”族群,当仁不让。老子开创的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佛家文化一道,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骨架,筑起了灿烂中华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太上子”族群中,不管是太上老君的“太子”火龙,还是“太上”化身老子,或者是“太上”师侄姜子牙,个个神圣莫测、贤能无比、居功至伟,真可谓“太上子中太子贤”!
,